APP下载

“意为君”足下反弹力统领全身

2021-09-30徐长风

少林与太极 2021年5期
关键词:周身解剖学支配

徐长风

现代《肢体解剖学》对身手的肌肉运动有三大定律:

1.肌肉做功只跨过一个关节。意注指尖手握拳头,或三指鼎立,手的指力跨过腕关节,再不会影响肘关节和肩关节(其他类推)。这种情况,不经意间,每时每刻人人都在用,到自主要做出来,又做不到了。

2.肌肉伸屈收缩可以不做功。形似手三指鼎立的手向下,却可以不做功,表现为轻柔无力,像抚摸婴儿皮肤一样轻柔。

3.肌肉做功伸屈颉颃。就是屈肌做功时,伸肌一定松的,相反伸肌做功时,屈肌也一定是松的。如果手臂伸肌或屈肌有一样受伤或梗阻,整条手臂就被咬死。

这三条,集中反映出人的身体手足轻柔善变是可能的,在不经意间,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上体现出来。但太极拳要求我们在运动中(或在工作的时候),要把轻柔的手做出来,很难。在推手中(或緊张慌乱中)体现轻柔,更是难上加难。但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足下,重心落到贴地最下层,如果我们把踝关节深屈加髋关节深屈做出来,整个人体伸屈自己有感觉,也就是明确有了足下反弹力的时候,足底和踝关节+腰腿伸屈非常灵敏时,也是神经对足腿的支配能力得到提高以后,足下反弹力的精细计算,可把《肢体解剖学》的三大定律要求全部做到。因重心最低,足以获得自由,有空间使身体轻柔善变。这样运动符合太极拳术“周身轻灵无迟缓”“手臂轻柔”“如棉里裹铁”的要求。形意大师孙禄堂称此为“拳到无心方见真”。这一点太极拳界有共识。大家都认“劲从足底起” 之理。

按照太极拳术语“劲从足底起”进行运动,放弃所有杂念,用心用足走路或打拳一万次,足下神经刺激一万次。半年一年何止十万百万?神经通过训练,原不经意间能做出来,可以变到自主能够支配,直到格斗临场也能做出来。这种改变,向前看是进化,向后看是回归先天。当足下神经对足的支配能力得到提高,足下反弹力能够统领手的运动以后,就不用刻意去想“手臂轻柔”“如棉里裹铁”,它也会是“周身轻灵无迟缓”的。

古代没有“肢体解剖学”,前辈把身体伸屈运动,放到意念里面。经典拳论告诫称“意为君”。意思是“周身轻灵无迟缓”“手臂轻柔”“如棉里裹铁”的要求是皇上旨意,不可违背。这是从心理层面指导人体运动。其实在物理生理运动中,在神经支配下,把“劲从足底起”术语同许多术语集合起来,成为中国功夫和太极拳内功时,不管在“不经意间”,还是在运动中,还是在格斗时,都能实现“周身轻灵无迟缓”“手臂轻柔”“如棉里裹铁”的佳境。

“‘意为君就是足下反弹力统领全身”这句话,有点蛮狠。头足不搭界,令人不可信。但,足称第二心脏,足底有联通人体各种脏腑的穴位,还有“经络学说”大周天的阴经和阳经,同起于足底的结构,证明了全身伸屈运动只在足底前后一变之间。古代没有“肢体解剖学”,不可能用神经支配这个词,无奈用“意”表示。“肢体解剖学”肌肉运动三大定律的限制,按先天结构运动和“经络学说”的大周天形成的足下反弹力统领全身,竟然全部可以通过。人的生理能力和心理能力合者真,分者清。运动时用足力,思考时用脑力,两者不会碰头。人用脑力用到极致,生理上照样还是健康的。运动时足力用到极致,脑力更加强大。人的健康水平和潜在智力,必定得到更大提高。

(编辑/闻一刀)

猜你喜欢

周身解剖学支配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漫散时刻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的结合探析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跟踪导练(四)4
刍议解剖学与临床全方位结合的教学实践
倔强
听一首歌
一言堂
随心支配的清迈美食探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