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栽培灵芝属菌株的分子特征

2021-09-29兰玉菲于清伟马为勇

食用菌 2021年5期
关键词:核苷酸灵芝供试

兰玉菲 孔 怡* 于清伟 马为勇 崔 晓

(1泰安市农业科学院,山东泰安271000;2泰安市宁阳县华丰镇农技站,山东泰安271413)

灵芝属Ganoderma真菌是重要的药用真菌,隶属于真菌界(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亚门(Agaricomycetes),多孔菌目(Polyp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应用历史[1]。

近年来山东省灵芝生产发展迅速,种质资源也在不断丰富,但目前对灵芝属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遗传多样性缺少系统研究。因此,笔者对山东省栽培灵芝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明确了27个栽培灵芝属菌株的分类地位,为灵芝属种质资源保护、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灵芝菌株

供试的27个灵芝菌株中ZL81来自四川中医药科学院,紫芝、园芝1号来自寿光食用菌研究所,其他24个菌株均来自泰安市农业科学院。具体编号见表1。

表1 试验灵芝属菌株及编号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真菌总DNA提取试剂盒(E.Z.N.A.®Fungal DNA Kit)、2×EasyTaq PCR SuperMix等购自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常规试剂为进口分装或国产分析纯。My Cycle PCR仪,美国伯乐仪器公司。

1.3 供试培养基

PDA加富培养基:配方参照文献[2]。

1.4 菌丝体制备

切取保存在PDA加富斜面培养基上的菌丝纯培养5 mm2,接种于PDA加富平板培养基中央,25℃暗培养5~7 d,待菌丝接近生长至平板边缘后,刮取菌丝体用于基因组DNA的提取。

1.5 DNA的提取

利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真菌总DNA。具体步骤参照文献[3]。提取的总DNA于-20℃保存备用。

1.6 ITS扩增

参照文献[4]用于真菌ITS区域扩增的通用引物ITS1/ITS4进行PCR扩增。PCR反应体系和PCR反应程序参照文献[3]。

表2 PCR扩增ITS所用引物的核苷酸序列

1.7 PCR产物测序

PCR扩增结束后,取4μL反应液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将有目的条带的PCR产物送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测序。

1.8 构建系统发育树

将所得DNA序列输入GenBank进行Blast检索,采用Clustalx1.81、DNASTAR、DNAMAN和MEGA 6.06软件对所得到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分离物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遗传距离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ITS扩增

以提取的27个灵芝菌株总DNA为模板,用真菌ITS区域扩增的通用引物ITS1/ITS4对其进行PCR扩增,获得27个灵芝属菌株的ITS序列,长度约为600 bp的目的片段,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

图1 部分灵芝菌株核糖体ITS区PCR扩增结果

2.2 ITS序列分析

测序获得27个菌株的ITS序列片段,测得的菌株序列提交到GenBank并获得登录号(表3)。根据GenBank中已有灵芝属菌株的ITS序列资料,确定ITS序列的ITS1、5.8S和ITS2的序列范围。供试灵芝属菌株的ITS序列的长度变异较大,G.lingzhisp.nov.ITS序列长度为542 bp,G.applanatumITS序列长度为560 bp,G.sienseITS序列长度为555 bp。

表3 27个灵芝属菌株ITS序列的登录号

2.3 聚类分析

根据MEGA6.06软件中的Neighbour-Joining methods,以樟芝(Autrodia comphorata)作为外类群,对27个测得的和26个来自GenBank的ITS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建立基于ITS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图2)。结果表明,山东省栽培灵芝菌株分布于3个聚类组(Ⅰ组、Ⅳ组和Ⅴ组)。Ⅰ组为G.lingzhisp.nov.,包括35个菌株,均来自东亚地区(其中2个菌株来自日本,其余菌株分别来自中国的辽宁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广东省、浙江省、四川省、山东省、福建省和江苏省),23个供试菌株均聚于该组,为山东省主要栽培菌株,组内各菌株间核苷酸一致率在99.26%~100.00%。Ⅱ组为G.multipileum,包括3个菌株,均来自亚洲热带地区。Ⅲ组为G.lucidum,包括4个菌株,来自欧洲大陆。Ⅳ组为G.applanatum,包括5个菌株,供试菌株PCSS、FCSS和YXSS聚于该组,该组内菌株核苷酸一致率非常高,PCSS、YXSS与GenBank中的2个菌株(DQ425009、DQ424996)核苷酸一致率达100%,FCSS与其他4个菌株的核苷酸一致率为99.82%;Ⅴ组为G.siense,包括3个菌株,供试ZZ菌株聚于该组,与来自上海市(DQ424982)、福建省(HQ235633)的2个菌株核苷酸一致率分别为99.28%、99.64%。结果表明,利用ITS区能够有效准确地将山东省栽培灵芝菌株分成G.lingzhisp.nov.、G.applanatum和G.siense三大类群,而与来自欧洲的G.lucidum亲缘关系较远,明确了山东省栽培灵芝菌株的分类地位。

图2 基于ITS序列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

2.4 基于DNA序列的种间种内遗传距离分析

根据MEGA6.06软件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聚类情况,对所有菌株进行分组,计算种间种内遗传距离。由表4可以看出,灵芝属5个不同种种间遗传距离的变化在0.039~0.101,表明他们之间的遗传关系比较远;而种内遗传距离的变化在0.000~0.003,说明种内不同菌株间的遗传距离都比较小,表明种内菌株之间的遗传关系较近,并且遗传进化过程中遗传信息流动可能发生较频繁。

表4 基于DNA序列的种间种内遗传距离分析

3 小结

灵芝属Ganoderma真菌为中国传统的药用真菌,具有扶正固本,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能。灵芝因其突出的保健作用、不断发现新药用功效而成为科学家的研究热点。然而灵芝属的分类比较混乱,过去一直将来自东亚的灵芝“Lingzhi”归为G.lucidum(起源于欧洲)。2012年,Cao等利用rDNA nuc-ITS,结合mt-SSU,RPB1,RPB2和TEF1-α对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灵芝菌株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明确“Lingzhi”的分类地位,并提出来自东亚的“Lingzhi”属于一个新种G.lingzhi,同时进行形态学鉴别[5]。

笔者对获得的27个ITS序列、26个来自GenBank的ITS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建立基于ITS序列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23个供试菌株均聚于G.lingzhi,其余4个菌株聚于G.applanatum和G.siense,结果与Cao等(2012)一致。

研究从DNA水平上对山东省栽培灵芝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明确了灵芝属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和分子特征,为灵芝属种质资源遗传改良、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分子基础,同时为特异种质的鉴定提供了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核苷酸灵芝供试
4 种牧草种子在不同逆境下的萌发特性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春天来了
小麦全程绿色防控用药试验分析
小麦全程绿色防控用药试验分析
核苷酸营养与运动能力
小麦全程防控应用拜耳公司农药产品试验
灵芝,冠县的富民之苗
Acknowledgment to reviewers—Nov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