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09-29李佳琪林安岭

大医生 2021年11期
关键词:巩膜乳化晶状体

李佳琪,林安岭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内蒙古赤峰 024005)

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具有巩膜壁薄、后巩膜葡萄肿、合并黄斑病变、玻璃体液化等特点,患者视力功能较差,可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较大影响。白内障和高度近视两种疾病相互作用,可导致患者发生黄斑部出血、变性。超声乳化术可将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眼中,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等优势,但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由于高度近视眼球结构发生变化,手术治疗难度大,术后视力恢复差,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1-2]。因此,分析影响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术后疗效的因素对提高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经超声乳化术治疗后患者视力低下的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54例(189眼)经超声乳化术治疗的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分为视力低下组(35例,51眼,最佳矫正视力 < 0.3)和视力正常组(119例,138眼,最佳矫正视力≥ 0.3)。纳入标准:符合《实用眼科学》[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无手术禁忌证者;眼压 <21 mmHg(1 mmHg=0.133 kPa),房角开放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合并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角膜病等其他眼部疾病者;有眼部手术史者;合并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传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者。研究在赤峰学院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下实施。

1.2 方法 术前给予患者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天津金耀集团河北永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782,规格:5 mL∶托吡卡胺25 mg,盐酸去氧肾上腺素25 mg)散瞳;采用表面麻醉剂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苏州工业园区天龙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062,规格:0.5%)对眼部进行表面麻醉;常规消毒、铺巾,于透明角膜缘作手术切口,长度为3 mm,用撕囊镊完成直径为5~6 cm的连续环形撕囊,充分水分离、水分层后,将整个晶状体核逐层乳化并吸出,然后抽吸残余晶状体皮质,结合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并植入囊袋中,并调整合适的位置;术后常规涂抹抗生素眼膏,并用无菌敷料遮盖术眼。患者均于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对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统计分析视力低下组和视力正常组患者性别、年龄、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度、角膜散光度、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4]、眼底病变分级[5]、后巩膜葡萄肿等临床资料的差异。②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术后视力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以[ 例(%)]与()表示,并分别行χ2与t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视力低下组患者的眼轴长度显著长于视力正常组,且角膜散光度,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Ⅳ ~ Ⅴ级患者占比、眼底病变分级3~4级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视力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影响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术后视力恢复的单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眼轴长、角膜散光度高、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Ⅳ ~ Ⅴ级、眼底病变分级为3~4级为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经超声乳化术治疗后视力低下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 6.666、8.125、2.201、2.307,均P<0.05),见表 2。

表2 影响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术后视力恢复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白内障是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浑浊的一种眼科疾病,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该病与老化、遗传、辐射等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有关。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视力的恢复,但由于患者后囊下晶状体较为混浊,玻璃体多液化、变形,从而增加了手术难度,部分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不佳,并且部分患者手术过程中玻璃体支持力相对较小,易导致前房稳定性下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行超声乳化术治疗术后视力低下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改善患者术后视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眼轴长、角膜散光度高、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Ⅳ ~ Ⅴ级、眼底病变分级为3~4级均为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经超声乳化术治疗后视力低下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为,眼轴增长可使脉络膜血管变薄,从而引发脉络膜退行性病变和后巩膜葡萄肿,影响手术效果[6]。因此对于眼轴较长的患者,术前需要向患者说明术后视力恢复可能存在的风险,避免患者期望过高而导致术后医患纠纷的发生。重度散光可降低物象对比度,导致患者视物模糊或视野缩小,产生眩晕、视物不清、变形、重影等现象,因此在对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术治疗时,应禁止过度追求手术源散光,避免过度挤压角膜或囊膜,从而引起角膜损伤或囊膜破裂,进而影响手术效果[7]。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Ⅳ ~ Ⅴ级说明患者白内障病变程度较高,患者晶状体核病变严重,易出现巩膜裸露或广泛融合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的眼底病变,致使手术治疗效果不佳[8]。眼底病变分级为3~4级说明患者视网膜或巩膜病变较为严重,术后患者视力恢复不佳的风险较高。因此在术前应检查散瞳,通过对眼底病变程度进行评估,并向患者说明可能出现的视力变化。此外,后巩膜葡萄肿可通过增加眼轴测量误差从而影响人工晶状体计算值,而改变术后屈光状态。后巩膜葡萄肿周围的微血管皱褶通过牵拉视网膜可形成近视性黄斑劈裂从而影响视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后巩膜葡萄肿非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经超声乳化术治疗后视力低下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胡金宝等[9]临床研究显示,后巩膜葡萄肿是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低下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本文结论存在差异,因此未来仍需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综上,眼轴长、角膜散光度高、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Ⅳ ~ Ⅴ级、眼底病变分级为3~4级均为影响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视力恢复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应根据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如细化术中操作、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等以提高患者预后,并提前向患者说明可能存在的风险,以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但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因此仍需扩大样本量对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经超声乳化术治疗后视力恢复不佳的危险因素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猜你喜欢

巩膜乳化晶状体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1例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判定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微切口及超声乳化仪进行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
病理性近视后巩膜葡萄肿的研究进展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