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摄影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研究*
——以“《人民日报》值得期待的好照片”为切入点

2021-09-29

大众文艺 2021年17期
关键词:人民日报美育思政

张 恒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由此开启了中国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序幕。要求各高校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原来的思政课拓展到通识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做好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相结合,是充分发挥课程价值教育功能,是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路径”形成全方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教育相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一、课程思政与大学摄影

“课程思政”是将所蕴含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育人功能融入课堂教学中,实现专业课教学与“大思政”协同育人的效应,达到价值观塑造、专业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培养教育全过程。

摄影是传递信息、记录历史,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在20世纪80年代,摄影逐渐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体系推广开来。大学摄影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平台,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手段,优秀的摄影作品能够无形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摄影的社会功能、好照片的评判标准、摄影构图、摄影用光的等内容合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借助课堂教学的力量,讲述大时代下的小人物的故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确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二、大学摄影课程思政建设的建设内容

大学摄影的课程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本,以“人民日报值得期待的好照片”为切入点合理选择思政元素,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融入课程教学与实践中。

(一)“人民日报值得期待的好照片”为立足点,明确课程思想,提取课程思政元素,形成课程大思政的格局。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纸,是党和政府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人民日报值得期待的好照片”是人民日报和中国摄影家协会达成的战略合作,将通过人民日报的全媒体平台进入国家主流评价体系,更好地向国内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每周都会组织摄影专家和报社编辑对人民日报上刊登的照片进行评选一副或者一组专题照片,在人民网、中国摄影家协会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发布。

大学摄影的课堂教学找准课程定位,优化课程设计,除了讲授摄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给学生培养认知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同时还要肩负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以“人民日报值得收藏的好照片”为切入点,以分析2019、2020年公布的好照片为基础,提取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照片背后深度内涵,传播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二)形成美育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大格局

艺术教育是传播美育的过程,何为美育?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美育之实施,直以为艺术为教育培养美的创造及鉴赏的知识,而普及于社会”。特别当今社会,大学美育教育应建立在引导大学生养成美育知识的辨识、质疑、反省或批判的态度。分析“人民日报值得收藏的好照片”为主线,探寻人民日报评判好照片评选标准、审美特征与思想评判标准,为摄影创作提供参考依据。将传播美与重塑意识形态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重新树立人生价值观,形成美育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大格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事件选择、舆论导向中,以濡养精神、铸造品格,从而引导高校文化健康发展

(三)打破教学场地壁垒,使教育影响从课堂延伸到课下,形成良好的循环

大学摄影的思政教学应当作到三结合,即: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克服思政教学与理论实践脱节的痼疾,推进产学研研究。

(四)深化创新思维,强调艺术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深化创新思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教师需要由原来的直接灌输知识变成引导学生,学生由被动听变成主动参加课堂思考与讨论。对于00后的“网生代”最大的特点认知的碎片化,对于一些事物的思考习惯用孤立的观点进行分析,难以深入的剖析事物的深层次、内在的联系与原因。但是他们确可以依托网上海量的信息资源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对于00后的教学,需要创新性运用大学生感兴趣的传播媒介,运用交叉学科,呈现多种艺术形态,实现艺术与科技的相结合,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可以根据思政议题开展讨论,增强其辨别能力,建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课程建设举措

(一)明确课程教学思路

摄影作品不同于文字,不能直接表露教育的内容,摄影者通常运用一定的艺术形式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画面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挖掘符合当今时代潮流的视觉关注点和创新点,以“人民日报值得期待的照片”为切入点,寻找专业知识内容与思政元素结合点,把握恰当时机和“植入点”,形成课程思政的格局,让优秀的作品在无形中传播价值观、政治信仰、国家情怀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摄影》为例,梳理课程章节的教学知识点,确定阶段性教学目标。该课程共有八章,二十八个小结。实际教学中,既要保证最基本摄影知识的讲授,同时要明确思政元素,确定思政元素的子目标。选取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章节挖掘思政元素,同时结合各章节的内容制定不同的融入策略,教师运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艺术,把有“意义”的事情讲的“有意思”。见文末附表。

(二)提升教学方法

在大学摄影的思政课程教学中需要提升教学方法,具体如下:以分析研究法挖掘课程思政的元素,寻找专业知识内容与思政元素切入点;以互联网科技手段,新媒体的“短平快”模式,呈现多种艺术样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通过渗透式教学方法,使教育影响从课堂延伸到课下,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实践教学法,构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提升。

附表:

表1:课程思政的教学知识点

(三)完善教学评价

大学摄影的评价体系可以从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个方面入手。

在过程性评价中,从三个方面开展。首先,可以开展问卷调查。通过询问学生对一些事件的认识和态度,把控学生的思政元素的学习效果。其次,通过摄影知识点的小测验,测试基本概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最后,通过主题性的实践拍摄,加深学生对思政要素和拍摄知识点的认知。

课程结束后,需要完成综合性评估,评价主要侧重在课程的育人效果,以学生的收获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践拍摄作品来体现思政元素教学情况,结合建党100周年,完成“百年传承正青春”的主题拍摄,加深学生对思政点的获取与摄影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人民日报值得收藏的好照片”是大学摄影课程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值得推荐的切入点、从而形成课程教学“大思政”的新格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和进课堂,最终将无形的价值观教育与有形的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推动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深度融合,让优秀的作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国传统美育精神,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实现“以德育人”的内涵,达到“三全”育人的根本目标。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美育思政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论公民美育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