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墓室壁画的数字化视觉转向探究

2021-09-29

大众文艺 2021年17期
关键词:墓室墓葬壁画

郭 杰

(陕西科技大学,陕西西安 710021)

文化的视觉转向不仅仅是将文字语言转化为视觉语言的一般性操作,正如德国哲学家马丁•海格尔(Martin Heidegger)在其著作《世界图像时代》中所说的:“世界被把握为图像”。可视性和视觉理解及其解释成为当代文化生产、传播和接受活动的重要纬度。城市化进程推速了人类生活的节奏,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来临,社会逐渐从文化认知与知识探索过程中分层,泛娱乐化、图像化、时效性的视觉文化逐渐占领大众的碎片化时间。从Fastdata极数公司的《2020年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可分析信息资讯“视频化”趋势不断加强;

图1 Fastdata极数公司《2020年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以具有9.01亿网络视听用户。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以及国家防控机制的运作,从2020年3月至6月的三个月时间内,中国网络视听用户增长了4380万。用户主要增长极分布在短视频领域,其增长率高达87.0%,人数总数高达8.18亿;综合视频领域也涵盖了77%的用户,用户总数高达7.24亿。尽管此报告的数据统计来源于新冠疫情肆虐的特殊历史时期,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总结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即信息传播的载体与内容朝着时效性、易读性方向演化,可视化成为未来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

数字媒体的发展为文化的视觉转向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移动信息技术突破了文化在传统意义上的区域限制,可视化的新媒体技术为文字的视觉化转向提供了数字运算机制,信息技术的可参与性改变了文化和信息传播的单一属性,数字交互技术(Digital interaction)连接文化传播体与受众之间的信息双向流通。可视化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成为文化传播的主因,但我们也应认识到“视觉文化并不依赖于图像本身,而是依赖于将存在加以图像化或视觉化的现代发展趋势”。由此文化的视觉转向是文化场域的构建,而非简单地将符号化图形从传统绘画转移至数字媒体领域。对此,我们应认清文化现象与文化研究的区别,避免发生混淆。

唐代墓室壁画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现主要保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珍品馆。由于壁画的特殊性(画面脆弱,怕光,对温度和湿度有特殊要求等,因此对其保护条件要求苛刻。)使其不能以青铜器、瓷器等传统博物馆展览形式进行展陈。另外,作为唐代墓葬的重要组成部分,脱离了墓葬形制谈墓室壁画将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对唐代墓室壁画的画面配置、构图、内容以及画面所反应的深层的社会和民族矛盾进行整体把握。基于以上困局探索数字媒体对唐代墓室壁画的数字化解读成为时下必修课。因循文化的视觉转向原则,以数字媒体技术再现唐代墓葬形制,呈现墓室壁画的合理配置,进而解读壁画的构图、内容,从而深刻认知那个远去的时代大背景下社会与民族矛盾的整体性,构建文化场域,尊重学术史实,传播中华文化。

唐代墓葬形制继承了北朝墓葬的“邺城模式”,在北朝隋代墓葬形制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具有强烈规范性、阶级等级性、时代文化特征鲜明的墓葬礼仪制度。由于唐代壁画墓遗存主要集中于中国西安(即唐代长安城)附近,因此唐代墓葬的形制在学术界也被称为“京畿模式”。宿白先生在其《西安地区唐墓形制》中对唐代壁画墓的形制进行了分类,其主要参考指标为斜坡墓道的长度、天井的数量、甬道规模以及墓室的数量,以此为基础阐明了唐代墓葬主要的类型、等级以及特征。以此特征结合历史演化进程,为我们绘制了唐代墓葬发展的清晰路径。

唐代墓室壁画实质是唐代文化的视觉化转向。以“事死如事生”的儒家哲学观念,协同模拟皇室、贵族等对死后世界的无限遐想和精神追求,将对极乐世界的向往化身为一幅幅精湛的墓室壁画。唐代丧葬文化把具有普遍影响的儒家思想、阴阳思想以及朴素的宗教思想通过壁上绘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应唐代思想中的精神文化价值。

依据宿白先生在《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布局与内容》中的阐述,我们将唐代墓室壁画分为现实图像系统和宇宙神瑞图像系统,两个系统在画面构图中相互联系,但在承载的功能性上又相对独立。

现实图像系统反映的是皇室、贵族阶级对“事死如事生”的儒家思想的文化诠释,是图像化的儒教信息再现,其中出行仪卫图像是现实图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觉化的儒家尊卑、等级、秩序与礼仪的符号化表现。唐代墓室壁画借助影作木构将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串联在一起,意像地表达了宫苑、府邸的内外场景,也通过空间布局的划分,合理地将府邸内外场景区别开来,构建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伦礼仪规范。

宇宙神瑞图像系统是唐代墓室壁画中精神信仰的承载,表达了古人“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在宇宙神瑞图像系统中,唐人将宇宙观察的客观事实与宗教信仰融合,使承载天地的运转赋予了神秘力量,虽受历史发展规律的限制却也在有限认知中增加了文化的浪漫主义元素。宇宙神瑞图像中的青龙、白虎符号在墓室壁画中的拱卫引导赋予了墓室壁画的神秘主义气息;而墓室中穹隆顶对宇宙星象的模拟又展现了唐人对世界探索的积极态度。

从考古资料角度,唐代墓室壁画也客观成为唐代社会景观的载体,弥补了文献资料中的不足。例如章怀太子墓中的马球图、客使图、捕蝉图等,以具象表达的形式展现了唐人的豁达、开放、情趣盎然,这是在文献资料中难以通过文字语言描述达到精准认知的文献补充,为我们了解唐代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民族关系、市井情调提供了重要的史实依据,也印证了文字文献中相关文字记载的准确性。

在此,我们也应注意到,唐代墓室壁画依然只能作为文献补充而非具有独特的史实价值,原因在于文化视觉转化过程中的信息不确定性。从抽象文化到具象文化的转化其不仅受到社会因素的限制(礼制、政治力量、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等),同时,画师的个人专业水平与认知水平亦影响到了壁画内容和壁画效果的呈现。尽管依据历史文献可知画师对墓室壁画的绘制受到墓室整体规划和壁画粉本的引导,但当我们对不同壁画墓进行横向对比时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差异化的存在。这种差异性也在提醒现阶段借助数字媒体艺术进行唐代墓室壁画数字化视觉转向的我们,从项目的初期就应对唐代墓室壁画的产生和发展轨迹具有清晰的研究,对唐代相关文化和社会民族关系也应具有正确认知。

最后,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特点为唐代墓室壁画的传播展开了新的展示纬度。时下信息技术的新特点表现为时效性、空间虚拟性、信息传播的互动交互性以及信息媒介的多样融合性。这使得唐代墓室壁画突破了传统二维对立性展示形式的限制,依托数字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系统的展示唐代壁画墓的形制特征、唐代墓室壁画的配置、唐代墓室壁画的内容以及壁画绘制的技法,进而借助数字媒体的互动特征,从中国墓葬文化的角度阐述唐代墓室壁画形成的文化渊源、唐代墓室壁画的传承与发展、外来文化对中国墓葬文化的影响,从壁上绘画的图形进一步走入中国浩瀚的古代文化。

猜你喜欢

墓室墓葬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纹图饰的表里漫谈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河南渑池发现42座春秋戎人墓葬 形制与陆浑戎王墓基本一致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
河南洛阳发现曹魏时期大型墓葬
“飞蛾”修复壁画忙
大连鞍子山积石冢墓室出土随葬玉器5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