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北京冬奥会背景下高等体育院校大学生志愿者线上培训体系构建

2021-09-28张彦秋李嘉赵国巍韩冰葛美琴明君郭洋波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体育赛事志愿

张彦秋 李嘉 赵国巍 韩冰 葛美琴 明君 郭洋波

摘 要:2022年我国即将举办北京冬奥会,志愿者作为体育赛事文化的传播因子将参与其中,秉持乐于奉献理念,接续“微笑北京”的传奇。运用文献資料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体育志愿者培训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革新培训方式的紧迫性,结合体育院校于冬奥会志愿者培训中的优势,提出校际联合开展体育志愿者培训的建议。研究认为:通过立目标、融组织、建课程、选师资、搭平台、验效果方略让院校联合构建线上冬奥会志愿者培训体系,可实现培养冬季运动文化传播群体、增加冬季运动志愿者储备两大目标,且易于将冬奥会志愿者遗产由赛事转向大众。

关键词:2022年北京冬奥会;高等体育院校;大学生;志愿者;线上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21)05-0039-06

Abstract:The 2022 Beijing Winter Olympic Games will be held in China. Volunteers will be involved as the cultural transmission factor of the sports events. They will uphold the concept of dedication and continue the legend of “Smile Beij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of sports volunteers in China by means of literature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points out the urgency of innovating the training method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carry out the training of sports volunteers by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sports colleges in the training of winter Olympic volunteers. Study: through the set objectives, organization, building courses, choose teachers, build platform, the effect of test plan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ointly build online games volunteers training system, which can realize cultivation of winter sports culture communication group, increasing the winter sports volunteer reserve two goals, and easy to winter Olympics volunteer heritage from the event to the public.

Key words:Beijing 2022 Winter Olympics; Higher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s; Online education

2022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我国冰雪体育运动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需要各种冰雪体育人才的支撑,志愿者必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为办好冬奥会,冬奥组委发布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全球招募公告,计划招募2.7万名冬奥会赛会志愿者,1.2万名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但在冬奥会举办期间不仅需要赛会志愿者,还需要大量的城市志愿者及冬奥文化传播群体。随着时代的发展,2022年北京冬奥会对志愿者的数量和质量都会有更高要求,志愿者培训任务也会更加艰巨。以往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培训工作一般由赛事志愿者组织部来完成,带有浓厚的政府性,规范性,垄断性,缺乏社会教化和宣传力度[1]。虽然一些体育赛事服务人员的培训由高等体育院校完成,也基本采用“场校对接”体系,学校将志愿者培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注重裁判规则单一方面培训,这种方式培训的志愿者虽然具有专业技能,但也存在如外语交流、服务应急、文化传播、岗位职能等方面的短板。同时传统培训存在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志愿兴趣、培训时间场地集中、培训耗时过长,学生的学业课程与集中统一现场培训的矛盾突出等问题。

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我国第一次举办的冬季奥运赛事,又恰逢新冠肺炎疫情迫使线下培训难以展开,为解决这一客观现实问题以及弥补我国传统培训的弊端,提出发挥高等体育院校资源优势建立线上培训体系,以缩小院校之间地理阻隔实现融合互助,建立更加科学的培训系统,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冬奥会志愿者的培养速度与质量,提升志愿服务综合水平,为冬季赛事培养并储备更多的志愿服务人员,以满足2022年北京冬奥会需求以及申办冬奥会提出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和冬奥会之后的残奥会所需的志愿者的数量和质量,助力于我国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和体育志愿者队伍的壮大。

1 2022年北京冬奥会背景下我国体育志愿者培训的必要性

1.1 服务氛围:热情但培训体系缺位

“用一年的短暂时光去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清华大学2019届毕业生代表的发言道出了青年学生的心声,在网上引起广泛赞颂;“冰雪女王”杨扬,退役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冠军精神”融入志愿者服务活动。从几千年历史演进传颂至今的“乐于助人,舍己为人,无为而善,戮力相帮,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到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水灾情期间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助人为乐的品行修养一直铭刻于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因此我国的各项活动可在短期内集结大量志愿者。然而,我国的志愿者服务局面却一直呈现体能型服务多,智能型、技能型服务少的特点,导致有关志愿者服务人群的培训存在短期思维,欠缺长效化培训思想认同,致使志愿者服务骨干更新速度快、专业人才匮乏、人员层次体系不完善、组织归属感差[2]。由于服务的低专业性,大多数志愿者服务组织仅需提供简单的基础培训,志愿者即可立即上岗,这种即教即学的“快餐”培训方式,引发了一系列后续问题,如志愿者突然主动终止服务、与服务对象发生纠纷、语言沟通不畅、突发问题处理不当等。据2019年中国志愿者服务年度发展报告显示,由于欠缺完善、系统、专业的培训,有23.52%的志愿者组织表示招募不到合适且专业性强的志愿者[3]。

1.2 培训内容:丰富但目标受众单一

为保障体育志愿者在活动中展现出奉献精神和良好的品行修养,赛事组织者会在赛前为志愿者提供多种类型的培训。2001年国际志愿者委员会成立及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后,我国开始高度关注体育志愿者群体的培训工作,在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选取北京市8所高校作为志愿者培训基地,为赛事活动培训4万名彩虹志愿者[4],此后,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各类单项体育赛事志愿者培训活动日益丰富,培训频次日益攀升。考虑到赛事活动志愿者要求不一,志愿者新老成员交织问题,活动主办方均会在赛前举行志愿者培训,培训内容逐渐扩容,辐射医疗、礼仪、语言、文化、饮食、心理、体育知识、赛事常识、场馆设施等多方面,虽然培训内容日益扩展,但体育志愿者属于幕后工作性质,较难导入新涉人群,因此参与培训的对象单一。

1.3 培训形式:多样但宣传普及度差

早期体育志愿者培训多采用现场教学形式,即集结人员以课堂讲学传授知识,主要围绕裁判判罚规则和体育运动技能内容展开,“场校对接”培训模式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高等体育院校结合学校教育,以提高学生执裁水平,通过国家制定的裁判員等级考试为目的,为参与赛事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打下体育素养与执裁能力基础,再由赛事主办方简单普及场馆知识,参考志愿者的服务意向后随意为其分配岗位。“场校对接”模式以“区域相近,专业职能相近”为原则[5],培训较为闭塞,规模、时间、场地、受训人员数量受限,因此宣传普及度差。

1994年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1999年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方案公布后,在逐渐解决线上学习技术支持问题后,我国线上教育获得极大发展,体育志愿者培训开始与互联网对接,改现场培训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翻转课堂、SPOC、慕课等混合式教学方法逐渐运用其中,允许培训主体多元、培训客体多样[6]。我国体育志愿者培训的方式虽已发生较大转变,但志愿者教育网站及共享平台缺失,使培训成果无处安放,让想参加体育志愿服务的群体缺失自主学习机会,进一步窄化了体育的社会教化功能。由于共享学习平台的缺位,2008年奥运会后的志愿者遗产转化不当,让风靡一时的城市促进会和奥运志愿者组织逐渐销声匿迹、偃旗息鼓,170万之众悄悄消失于社会中,如今,有关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培训的资料只剩零星片段,丧失了再继续发展的后劲。2014年索契冬奥会,全球20万志愿者申请人中,我国申请者不足300人,最终获得宴请的人员不到30,国内有大量青年对海外志愿服务充满热情,想向外宣传推广我国文化和志愿精神,却苦于没有申请和学习途径[7]。仅次于奥运赛事的2019年武汉军运会志愿者培训,调集80名各学科杰出讲师,线上线下总共完成12门课程培训,学时数超过46万小时[8],但军运会的培训内容也未公开,开通的在线平台仅为对志愿者进行管理与及时调配。我国体育志愿者培训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却欠缺将培训内容公开以达到扩大普及,发挥体育认同与社会教化功能的意识。

2 院校联合建设志愿者线上培训体系的可行性

2.1 政策优势:多维力量的支持

2017年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制定青年发展10年计划,提出要在青年中广泛宣传志愿服务精神,调动家—校—社多方力量鼓励和支持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2025年完成实名注册1亿青年志愿者指标[9]。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提出要健全志愿服务体系[10]。而且在2020年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也提倡“学做教合一”的教育理念。毛主席曾说,“真知源于实践”。面对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环境,国家不断颁布政策文件,制定远景行动规划,指出社会实践对青年成长的重要性,强调实践中多维因素对青年成长的影响作用。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高等院校作为落实国家政策,培养青年的一线场所,可轻易号召来自家庭、社会团体的力量,方便与校外平台、外界基地、政府对接,与各爱心机构交流合作,可运用具体的体育赛事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塑造学生的良好服务行为。

2.2 技术优势:良好的线上教育氛围

2018年教育部颁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规划“互联网+教育”行动,提出集数字网络之利构建个性化、终身化教育系统,突破时间、空间、种族隔阂打造全民学习型社会,整合教育信息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目标,建立“覆盖全国、统一标准、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教育信息资源大数据系统[11]。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教育部发布《疫情防控期间以信息化技术支持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提出采用网络平台、数字电视、移动终端等方式,自主选择在线直播课堂、网络点播教学、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小规模视频公开课(SPOC)、学生自主学习、集中辅导答疑等形式开展线上教学,应对疫情期间的学校教育工作[12]。此次疫情迫使信息科技飞速进步,带动线上学习各项活动空前发展。2020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在线教育用户显著上升,已达4.23亿人[13]。2020年初全国学校延迟开学,迫使2.65亿在校学生将学习活动转向线上,在线教育应用呈爆发式增长态势,高校精品课程网、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线上教学方式已被各大高校实践体验,在校园内形成了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

2.3 师资优势:熟悉赛事志愿服务的多学科师资

高等体育院校是各区体育赛事组办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经常组织学生参与体育赛事志愿服务活动,了解体育赛事志愿活动的各项内容,是学生积累体育赛事服务知识与经验的领路人,高等体育院校中还拥有各学科优秀教师,十分了解参与志愿活动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诉求,往往能以鲜活的实践实例,引发学生事物迁移能力,让学生将已有经历与培训中的新事物联系起来,可在培训中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切中要点提高培训效率。如在北京奥运会期间,首都体育学院就曾组织并培训1 059名大学生志愿者,承担了北京奥运会22个竞赛项目,19个竞赛场馆及训练场馆的志愿服务工作;2017年郑州国际马拉松赛招募志愿者4 500人,其中高校培养并输送志愿者3 500余人,几乎占总人数的78%;2019年武汉军运会依托武汉体育学院在内的湖北省80多所不同高等学校招募并培训志愿者23.6万人。

3 院校联合建设志愿者线上培训体系的实施策略

3.1 培训目标:形成志愿者文化

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学武先学德。针对目前我国体育志愿者培训发展停留于浅层,以《志愿者服务条例》文件条款和其他规章制度等硬性手段约束志愿行为,使志愿者出现各项违规行为的问题。以及考虑当前我国参与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不能吃苦、个性突出、爱耍小情绪的通病,造成难于管理的问题。高等体育院校建设线上培训体系应首先转变只注重学生志愿服务知识与技能一维目标的思维方式,通过政府、家庭、社会外部多元主体,营造冰雪运动志愿服务氛围,以社会服务文化熏陶软性手段,使志愿者形成志愿文化,转外在“行为规约”为“内生自省”,坚定奉献意识,并通过物质培训,拓宽冰雪文化知识,精神和行为方面的引导(见图1),提高专业服务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奥运情怀,最终让志愿者将内在志愿文化认同转化为外在行为认同,避免服务过程中的不良行为。

3.2 培训体系:坚持多元主体协同参与

高等体育院校联合建立线上培训系统,是自下而上的项目申请推进方式,将开始打破我国长期以来由政府为主体的单一组织模式,通过网络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减弱国家的决定和政策强制执行能力,使得權力表达不再是等级制度,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政策交付和自下而上的实践反馈,使内容执行更具自治性及民主性[14]。虽然线上培训可轻易连接多元主体,但多元组织参与也易引发相应职责问题,针对培训组织过程中多机构参与易造成的责任不明问题,建议可从内外两方面加以改进:于外,发挥政府和冬奥组委的联络与协调作用,科学规划培训资金、内容、技术、人员资源,以经济、法律、财政手段保障志愿者培训过程运行,纠正和处罚其中的违规行为;于内,提升高等体育院校自身对志愿者培训的管理,建立党委领导、团委负责、大学生志愿服务协会运作、各部门参与的培训体系。

3.3 课程建设:构建综合性课程体系

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为有效应对各种情况,需掌握多种应用性技能,所以志愿者培训内容体系建设需与志愿服务过程有效对接,结合各因素形成综合性课程系统。在我国以往传统志愿者培训课程体系建设中,学者们提到许多涵盖内容,如中国传统文化、急救知识、安全教育、外语、文化交流和礼仪、奥运会的历史与发展、举办城市文化等,本文参照我国北京奥运会及其他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培训内容和索契、平昌冬奥会志愿者培训相关课程,转变传统线下培训方式,结合学校及学生特点,构建高等体育院校线上培训课程系统(见表1)。

针对服务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非可控因素,培训内容体系以培养一专多能型服务人员为目标,如在通用培训中以电子版读本或小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北京冬奥会的相关知识,在业务能力培训中由各专业教师根据冬奥赛事要求展开线上讲解,在岗位培训中冬季运动专项教师介绍专业赛会志愿者岗位内容,由岗位部门负责人介绍通用赛会志愿者岗位内容,构建丰富的内容系统,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内容。

3.4 师资配置:调动各方力量灵活选配

为有效地将培训内容传授给学生,可建立横、纵向师资衔接体系。在此仅以国内外志愿者最为常用的英语教学为例阐述师资配置情况(见图2),在各校中通过推优考核选择英语专业、体育英语专业、有过志愿服务经验英语教师组成校际英语教学小队,结合2022冬奥会语言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英语培训具体内容,后通过逐级纵向递进落实,借助网络实现各级之间的横向交流,将问题逐级向上反馈,缩短学习中问题解决耗时,并辐射到整个参与培训的学生,实现增加英语专业学生语言现场实用性和普通学生具备基本交流能力的目标。

根据英语教学提出师资构建设想,只是提出师资选配中需参考的一般要素,在具体的培训中还需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特点和高等体育院校各自的特色,作出相应调整,灵活采用不同的师资选配方式,如在涉及志愿者冰雪专业技能培训时以目前开设冰雪专业的6所高等体育院校为主,涉及场馆设施及操作方面可遵循就近原则,涉及通识内容可采用公开竞聘方式,最大化发挥学校特色和教师潜能。

3.5 培训模式:建设智能化培训平台

高等体育院校中的学生对体育赛事服务的学习和接受能力突出,运动文化宣传能力强,采用线上培训方式融合各院校优势,可普及和累积更多体育志愿人员。在培训中高校应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新兴媒体,抓住实际应用与效果反聩等关键因素建设网站平台和学习型APP[15],为讲师开展物质培训提供便利,并通过视频直播或录播方式传播志愿者服务过程剪影,邀请志愿骨干展开线上交流,向学生传授实践经验,加强学生对奥林匹克精神、志愿服务精神、服务意识及公德文明意识的理解[16],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提高学生志愿服务专业性,让学生具备在体育赛事中展示一流服务的能力。此外,院校还应发挥主导作用,将平台建设成集学习、管理、服务、交流于一体的系统(见图3),使志愿者服务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给学生参加国内外各大体育赛事志愿服务活动创造条件,不断提升平台活力和影响力,使平台成为宣传冬季项目文化、冰雪文化和志愿者文化的阵地。

3.6 评价方式:建立线上考核评价体系

设置相应的线上评价方式,保证评价包含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及组织管理等多方反馈,做到可信可比和全面真实,实现促进培训系统整体质量的提升,是整个培训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组织互相监督,第三方网站记录,在电子平台公开公示,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符合志愿者服务的评价系统,实现在管理平台上进行思维数据的交互与共享(见图4)。评价系统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整个评价过程均采用线上方式,依托现有各平台辅助,开展教学查课,社交软件交流答疑,小程序问卷收集,对培训过程开展全面评价。

4 结 语

世异则事异,随着我国国力和体育影响力的提升,未来需举办和参与的大型冬季体育赛事将日益增多,对冬季项目体育志愿者人数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比,我国2022年冬奥会赛事志愿服务人员面对的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也对赛事志愿者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而我国现行体育志愿者培训模式因培训内容受限、培训人数受限,既无法满足快速增补人数的要求也无法提高人员的服务质量。但2020年突发疫情却使我国互联网迅速发展,建立了更加完善的线上教育系统,由此希望我国志愿者培训也迎合时代变化而变化,发挥线上教育便捷优势融各大高等体育院校之长,改善我国体育志愿者现行培训的体制机制。但由于这是高等体育院校首次尝试采用线上融合方式来展开培训,在具体的实行中可能出现许多问题,因此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参与其中,共同打造专业与个性突出的培训系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志愿者,提高我国体育志愿者培训的科学性,弥补民间储备薄弱和政府准备不足等缺陷,使我国体育志愿者培养走上长效化发展之路,为国内外体育赛事源源不断地输送志愿服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阳,南尚杰.日本体育志愿者的实践考察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4):37-45.

[2] 万发达,赵元吉,邱辉.健康中国视域下我国体育志愿服务长效化发展研究[J].体育学刊,2020,27(4):56-60.

[3] 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中国志愿服务年度发展报告2019[EB/OL].[2019-09-17].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news-23289.html.

[4] 关成华,王树成.世纪彩虹 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彩虹志愿者行动[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1-4.

[5] 张苏.我国大型赛事中现行志愿者培养模式的弊端及矫正[J].体育与科学,2011,32(6):33-36.

[6] 张彦秋,韩冰,钱宝山,等.“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高等体育院校的可行性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37(4):74-78.

[7] 王雷,姚波,侯佳怡.从索契到北京 中国志愿者的索契冬奥之旅[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1-10.

[8] 快资讯.军运会开幕在即23万志愿者以最美微笑递出武汉“名片”[EB/OL].[2019-11-24].https://www.360kuai.com/pc/91f300f9817378ef4?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9] 国务院.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EB/OL].[2017-04-13]http://www.gov.cn/zhengce/2017-04/13/content_5185555.htm#1.

[10] 彭辉辉,刘稳风,吴昊.在疫情防控中推进志愿服务升级[N].台州日报,2020-05-13(005).

[11]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12] 教育部.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EB/OL].[2020-02-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002/t20200214_421005.html.

[1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0-04-28].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72017_7057/202004/t20200427_70973.htm.

[14] 张大为,刘兵,郑旗.奥运遗产视角下英国体育志愿者培养计划的实践经验与启示[J].体育学刊,2020,27(5):53-58.

[15] 于易,黄帅,黄晓丽,等.互联网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构建路径[J].哈爾滨体育学院学报,2021,39(1):74-79.

[16] 王萍,费郁红.大型体育赛会志愿服务特征及中外比较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7,35(4):6-11.

收稿日期:2020-12-16;修回日期:2021-06-30

基金项目:“冰雪运动学”特色学科研究项目(编号:BXYB2008);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SJGY20190387)。

作者简介:张彦秋(1974-),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

作者单位: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体育赛事志愿
体育院校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
The Price of Beauty
基于新媒体环境的陕西体育赛事传播策略分析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成都市体育赛事旅游发展策略探究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畅聊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