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联合应用效果

2021-09-28秦怀双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5期
关键词:血细胞涂片形态学

秦怀双

(清河县中心医院,河北 清河 054800)

0 引言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的常用参考依据。在血常规检验中,主要是对采集的血液样本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项目进行检测,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特征、数量情况以及分布情况,判断疾病阴性或者阳性[1]。因此如何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是临床检验的重点关注问题。有研究表明,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进行联合使用,有利于提高检测准确率,减少检测失误。因此,本研究对我院检验科进行血常规检验的246例患者的血液样本展开观察研究,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联合应用效果,以下为具体研究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本院检验科进行血常规检验的246例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对246例血液样本进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以及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所有患者中男性141例,女性105例,年龄18~66岁,平均(39.62±4.43)岁。此次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使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Sysmex XN-3000)以及专用配套试剂,在开始检测之前,对细胞分析仪展开检查、调节和校准处理,以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检测准确率。在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严格根据操作说明进行血液样本的检验,仔细记录血液细胞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使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显微镜(Olympus BX 41型),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管以及瑞氏染液。血液采集人员使用真空采血方法,在患者的肘部采取静脉血液2 mL,采集血液样本时需保证血液质量,避免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将血液置入抗凝管内,将血液均匀混合,并保证在1 h内完成相关检验操作,且所有检验工作均由一人进行。首先染色,使用瑞氏染液进行染色,并做成涂片,将涂片置于显微镜下,仔细观察血液细胞的数量情况、形态及特征表现以及分类情况。根据两种检验方式的检验结果综合诊断疾病。

1.3 判定标准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红细胞<3.5×1 012/L或>5.5×1 012/L;白细胞<4.0×109/L或>10.0×109/L;血红蛋白<110 g/L或者>160 g/L;淋巴细胞<20%或超过40%;中性粒细胞<50%或>70%;嗜酸粒细胞<1%或>5%;嗜碱粒细胞<1%;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异常情况包括:粒细胞形态检测显示中毒颗粒、核左移、核右移、幼粒细胞;淋巴细胞检测显示异形淋巴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等;红细胞形态显示大红细胞、小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均、幼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等。

1.4 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用SPSS 22.0来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分析两种检验方式检测中的血细胞形态

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显示红细胞形态异常为68例,检出率为27.64%,其中,大红细胞、小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均分别为9例、12例、47例;粒细胞形态提示异常为106例,检出率为43.09%,其中幼粒细胞异常、核左移分别为47例、59例;使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显示红细胞形态异常为91例,检出率为36.99%,其中,大红细胞、小红细胞、幼红细胞、棘形红细胞分别为17例、26例、29例、19例;粒细胞形态异常139例,检出率56.50%,幼粒细胞异常、核左移、核右移、变性分别为45例、52例、23例、19例;两种检验方式的血细胞形态检测结果差异较大(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验方式的血细胞形态检测结果[n(%)]

2.2 分析两种检验方式血液样本检测结果

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出阳性为194例,52例患者的血液检测结果未提示异常,为假阴性,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于疾病的检出率为78.86%;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后,结果显示检测出阳性为219例,27例患者的血液检测结果显示正常,为假阴性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检测,在疾病诊断中的准确率为89.02%,两种检验方式结果比较,差异较大(P<0.05),见表2。

3 讨论

血常规检验具有方便简单、费用低、患者接受度高等优势,在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判断中,血常规检验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2]。通过对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数量、形态特点、分布情况等进行分析,为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后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3]。

表2 两种检验方式的检测结果对比[n(%)]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更多专业、先进的血常规检验技术和设备相继出现,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人工检验的不足,提高了血常规的检验效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目前是血常规检验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检验方式。该检验方式充分利用了光学原理和电学原理,操作简单便捷、速度快,且具有较高的准确率[4-5]。在检验过程中,操作人员无需对血液进行预稀释,降低了人工检验造成的误差情况[6]。同时该方法还可以全方位地对血液标本中的各项血液细胞进行观察和分析。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因其不具备细胞形态识别特征,对于体积过大以及细胞核存在异常的细胞难以准确识别,再加上检验人员对设备相关性能认识不足、检验前校准不到位等原因,容易导致检测结果出现漏诊或者误诊的情况,给后期疾病的治疗带来较大影响[7]。因此,为了提高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有必要结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展开检验操作。血涂片细胞形态学主要通过制作血液标本涂片,通过将涂片置于医学检验显微镜下,对血液细胞的形态特征进行清晰观察,从而判断血液细胞是否存在异常或不成熟等情况,评判患者的疾病[8]。在此次研究中发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于血细胞中红细胞形态异常、粒细胞形态异常的检出率相较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检出率较低;且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对于疾病诊断的准确率相较于仅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前者准确率更高,说明二者检验方式联合应用,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降低血常规检验的漏检或误检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验是疾病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的有效依据,在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各有优势,二者联合应用可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检验准确率。

猜你喜欢

血细胞涂片形态学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音乐科学研究中的思想实验——以音乐形态学研究中的四个重大发现为例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形态学的危险因素
华东地区某医院眼部标本涂片结果分析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骨髓活检与涂片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一致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