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非创伤性脑卒中护理中对神经功能缺损和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影响

2021-09-28黄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5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医护人员检查

黄丹

(苏州科技城医院,江苏 苏州 215163)

0 引言

脑卒中主要可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属于大脑组织和细胞坏死的一种疾病。因此疾病存在发病速度快且发展速度快等特点,若未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则对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1-2]。因病情较严重,因此尽可能地缩减诊治时间并规范地完成操作流程是非常必要的,能够为患者获取更多的治疗时间,利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近年来,急救护理路径在临床上的运用率不断地升高,作为一种更具科学性的护理干预模式,为患者的抢救提供更多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3]。本文就急救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接诊的非创伤性脑卒中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传统护理程序)、观察组(急救护理路径),各75例;观察组、女各40、35例。年龄25~84岁,平均(54.59±1.45)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分别为22、53例,平均就诊时间(2.11±0.50)h;对照组、女各41、34例。年龄25~84岁,平均(54.62±1.48)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分别为21、54例,平均就诊时间(2.14±0.52)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CT诊断,患者符合急性脑缺血性卒中诊断标准。②存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诱发的神经功能缺损患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动静脉瘤、颅内肿瘤等症状的患者;②患者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迹象;③患者曾经存在颅内出血症状;④在3个月内存在颅外伤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程序,在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可按照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救治,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由专业医生会诊后给予患者治疗措施。

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具体如下:(1)成立急救护理路径小组:由本院内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室等各科室医护人员展开会诊,小组中各医护人员各司其职,收集与本科室治疗及护理相关的临床资料信息,运用临床经验,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状况,制定出全面的急救护理路径方案,同时对小组内成员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等操作进行规范,从而确保急救措施的有效性。(2)实施急救护理路径:首先需要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确定,在接通家属电话时,科室需要就患者所在地、症状、病情、发病时间等制定出针对性急救方案,保证在急救电话接通后2 min准备好急救物资,出发前往患者所在地,同时需要与家属做好随时联系工作,对患者的疾病史、年龄、急救原因等进行了解,并且指导家属完成简单的急救操作,包括帮助患者呈仰卧位,同时对其口腔中的分泌物进行清除,以免出现分泌物误吸等情况,在急救人员到现场前确保患者安全。在救护车达到现场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精神面貌、瞳孔等情况进行观察,并且对患者采用GCS评分表进行评判,采用更适合患者的转运方式、抢救措施等,针对GCS评分不超过8分但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则需要对其口腔内分泌物进行清除,并且对患者衣物、裤袋解开,及时地建立静脉通道,注射甘露醇从而达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对患者进行冰敷,随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转运。若患者GCS评分超过8分,则需要及时地做好转运工作。(3)转运期间护理:在对患者进行转运时,需要尽量抬高患者头部并将其偏向侧面,针对可能出现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则需要略抬高头部,从而达到减轻脑水肿的情况;在转运期间,需要将患者头部摆放至车尾方向,从而以免在出现紧急刹车时患者血液出现再灌注损伤,同时对患者肢体、头部进行固定与保护,从而降低二次振荡情况出现,同时在返回医院时,与急诊医护人员汇报患者GCS评分、患者症状、预计到达时间等,从而确保急诊室做好患者接诊工作。(4)入院护理:在患者到达医院时,院前急救医护人员需要与抢救医护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并且及时地组织专家会诊,在10 min内做好患者的检查及急救工作,同时准备好抢救设备、药品等,做好手术前准备;按照患者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溶栓、住院、转院或开通绿色通道,患者所有检查及治疗单加印绿色通道专用章,从而确保患者能优先检查及治疗。

1.3 效果判定

(1)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主要采用NIHSS卒中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满分为42分,分数越低则说明神经功能越好。

(2)评估两组护理期间各环节时间,主要涉及专家接诊、实验室检查、绿色通道停留、影像学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护理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s, 分)

表1 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s, 分)

?

2.2 评估两组护理期间各环节时间

观察组专家接诊、影像学检查、绿色通道停留、实验室检查时间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评估两组护理期间各环节时间( ±s, min)

表2 评估两组护理期间各环节时间( ±s, min)

?

3 讨论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男性群体略高于女性,并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我国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且城市高于农村,此可能与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生活压力等因素存在明显的联系[4]。近年来,此疾病的发病年龄不断地降低,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患者在发病前可能会出现暂时性四肢无力情况,同时还可能出现脑梗塞、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视物模糊等症状,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则会出现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瘫痪等症状,由于此疾病病情变化情况大,并且梗死及出血部位严重程度存在差异,因此病情发展也存在不同,需要尽早地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才能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5]。

在急性期对患者治疗时,主要原则为改善患者脑缺血区域的血液循环情况,提高神经功能恢复速度,因此急救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病情展开诊断并采取院前干预措施,从而确保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安全性。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最佳抢救时间为4.5 h内,而脑出血患者需要在6 h内清除血肿为最佳,因此急救人员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传统护理程序是医院内运用最广泛的急救方式,主要针对入院患者病情、家属主诉、疾病史等,组织专家会诊,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救治方案,虽然能够达到较好的救治效果,缩短患者急救时间,但是现已无法符合患者、家属的切实需求,因此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急救措施。

急救护理路径可明确各环节中医护人员的工作步骤,在接到急救电话后,明确患者信息,尽可能地缩短到现场急救的时间,并且指导家属做好简单急救措施,明确分工后根据提前制定的急救方案为患者展开救治和护理,从而提高救治效率,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同时在接到患者后,将患者信息传递给医院,便于医院内专家为患者建立更全面的检查及救治措施,从而缩短患者治疗及护理时间,提高检查效率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利于挽救患者生命。在此期间,医护人员还对患者家属的情绪进行安抚,降低家属在此期间产生的负性情绪,从而提高患者家属对于急救工作的配合度,同时更加认同医护人员工作,提高护理期间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在对患者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后,可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展开抢救治疗,从而达到最佳治疗疗效,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起到积极缓解作用,提高患者病情恢复速度。观察组专家接诊、影像学检查、绿色通道停留、实验室检查时间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在对患者选择急救护理路径后,可缩短患者急救时间、检查时间等,为患者的治疗获取宝贵的时间,提高各环节效率,确保患者治疗安全。

综上所述,在对非创伤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急救护理路径后,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急救各环节时间,对患者神经功能起到积极保护作用,同时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医护人员检查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孕期X线检查,真的不能碰吗
备孕多年不成功,要做些什么检查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