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胃癌的价值分析

2021-09-28孙晓明廉世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5期
关键词:活体胃镜准确率

孙晓明,廉世萍

(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 病理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

0 引言

胃癌是一种起源于胃部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临床常见于腺癌。晚期胃癌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早期胃癌患者在治疗后5年的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因此,应争取对胃癌患者及早确诊,以便于对患者开展早期胃癌治疗,提高治疗生存率[1]。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都属于临床上常使用的诊断方式,可在患者患病早期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仔细观察,诊断准确率高[2]。对此,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采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进行检查,旨在分析两种诊断方式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详见下文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本院接收治疗的胃癌患者200例,按照患者选择采用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00例,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25~76岁,平均(52.4±2.3)岁;对照组100例,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25~74岁,平均(52.2±2.3)岁;所有患者皆已确诊为胃癌患者;患者皆存在严重程度不同的上腹疼痛、消化道出血等临床症状;两组患者及家属皆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外科手术病理诊断,检查方式如下:对病变部位超过1 cm的患者应选择部分取样,对病变部位超过1 cm的患者应选择全部取样,将取得的样本在固定后进行石蜡包埋、切片、染色,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采取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检查方式如下:对黏膜平坦型患者在其病变部位四周以及病变中心取样,溃疡型患者在其四周以及内侧区域取样,隆起型患者在其顶部以及基底部位取样,常规选取5块组织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结果诊断准确率:分为误诊、漏诊、诊断准确。

疾病类型:腺癌、印戒细胞癌、其他。

病型分型情况:包括漫浸润型、溃疡型、局限溃疡型以及肿块型。

分化程度包括分化不良型以及分化型。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帮助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达,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达,采用χ2检验,若分析后显示为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

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疾病诊断准确率对比[n(%)]

2.2 分析两组患者诊断疾病类型

观察组患者疾病类型分类与对照组患者之间数据对比差异不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诊断疾病类型分析[n(%)]

2.3 分析两组患者病型分型情况

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检出弥漫浸润型45例、溃疡型23例、局限溃疡型12例以及肿块型20例,对照组患者弥漫浸润型43例、溃疡型22例、局限溃疡型15例以及肿块型20例,观察组患者的疾病分型情况与对照组患者之间数据对比差异不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病型分型情况对比[n(%)]

2.4 分析两组患者分化程度

数据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分化程度之间数据对比差异不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所示。

表4 两组患者分化程度对比[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的不断改善,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胃癌患病率一直稳居首位。临床认为,胃癌的发生主要与患者长时间生活工作压力大、饮食结构不合理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所关联[3]。多数患者在患病早期时并无特异的临床症状,表现与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相似,因此容易出现忽略现象,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胃功能可出现严重受损,表现为呕血、黑便等临床症状,此时患者的治疗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4]。正是由于早期胃癌患者远期生存率高,更易治愈,因此,对患者进行早期的胃部检查十分关键,及早对患者进行确诊并尽早接受有效治疗可帮助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外科手术病理诊断是指在手术中切除部分病变组织送检,做进一步的大体观察以及显微镜下观察,并且制作报告的过程,是目前临床上重要的肿瘤诊断方法之一[5]。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是指病人在进行胃镜检查时,如发现患者胃部存在赘生物或异常改变的组织时,通过将部分病变组织切除,随后通过将病变组织送检,观察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癌症以及疾病类型的检查方式。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技术不断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般在患者进行胃癌手术前皆需要进行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具有诊断准确率高等优势。有相关文献研究表明,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技术能够对患者胃部组织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将其作为术前胃癌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之一[6]。但在实际检查过程中由于胃镜视野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取材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技术无法完全对患者病变组织进行全面观察,因此无法对患者整体病变组织进行完整判断,临床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其联合手术病理检查进行诊断治疗。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采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可见,相较于手术病理组织检查,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准确率更高;观察组患者疾病类型分类与对照组患者之间数据对比差异不大(P>0.05),可见,两种检查模式下,对胃癌患者疾病类型的诊断差距不大,皆具有一定的临床作用。观察组患者的疾病分型情况与对照组患者之间数据对比差异不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患者疾病分型的诊断中,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能够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诊断,可为临床医师下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分化程度之间数据对比差异不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利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其与手术病理检查的诊断结果相差不大。

在李航等[7]的研究中,将其收治的16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采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以及手术后病理检查,在该学者的研究数据中,虽然采用手术病理诊断的患者诊断准确率以及分化程度诊断比较明显高于采用胃镜活检的患者,但胃镜活检下,患者管状腺癌、粘液腺癌、乳头状腺癌以及印戒细胞癌检出诊断准确率较高,由此可见,目前胃镜检查并不能准确观察到所有的病变组织,但由于其具有方便、快捷等优势,能够利用胃镜对患者的胃部组织进行观察,因此在临床诊断治疗中均存在显著的临床价值。

在郑香玉[8]的试验中,将其收治的96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研究数据表明,相较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诊断准确率更高,针对患者疾病类型的诊断更为有效,对于胃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胃癌的病变性质,仍需以外科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治疗的准确依据。

综上所述,在临床诊断胃癌患者中,针对胃癌患者选择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更有利于对患者进行确诊,同时,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诊断疾病类型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价值,可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活体胃镜准确率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让活体肝移植研究走上世界前沿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活体器官移植,你怎么看?
做胃镜 普通、无痛如何选
基于安全加密的人脸活体检测技术
“汪星人”要打“飞的”——话说活体空运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