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沟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

2021-09-28姚方方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20期
关键词:各县区洛阳市经济

姚方方

(洛阳市社会科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沟域经济是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它是指以山区自然沟域为单元,充分发掘沟域范围内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迹和产业资源基础,对山、水、林、田、路、村和产业发展进行整体科学规划,集成生态涵养、旅游观光、民俗欣赏、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科普教育等产业内容,建成绿色生态、产业融合、高端高效、特色鲜明的沟域产业经济带,以达到服务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目标的经济形态。

河南省洛阳市地跨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西临秦岭,东依嵩岳,北靠王屋太行,境内山川纵横、沟谷交错,山区丘陵地形占86.2%,总体呈现“五山四岭一分川”的地貌特征,具有发展沟域经济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近年,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洛阳市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农业农村发展实际提出了发展“沟域经济”的理念,赋予山区建设新的内涵,把开发理念由过去的靠山吃山转变为现在的靠山爱山、养山护山,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

一、洛阳市各县区沟域经济发展现状

根据洛阳市统计局数据,洛阳市内大小沟岔有数10万条,长度1公里以上的有16000条,其中基本具备开发条件的有435处。为进一步加强对洛阳市沟域经济发展现状的了解,笔者于2020年调研了洛阳市下辖偃师市(2021年调整为偃师区)、新安县、伊川县、孟津县(2021年调整为孟津区)、洛宁县、汝阳县、栾川县、宜阳县、嵩县等九个县区,涵盖域内约3200平方公里沟域,各县区沟域经济示范带概况见表1和表2。截至2020年,洛阳市先后建成 33 个市级沟域经济示范带,形成以下发展特点。

表1 2020年洛阳市各县(区)相关概况

表2 近三年洛阳市各县(市)市级沟域经济示范带(区)数量 (单位:个)

1.全域发展的沟域经济格局初步形成

复杂多样的地表形态造就了丰富的沟域资源,当前洛阳市各县区围绕特色种养、食品加工、乡村旅游、康养健身、餐饮娱乐等业态形式,初步构建起了各具特色的沟域经济发展体系。如以伊川县重点发展油桃、杏梅等果树种植业的建业绿色基地田园综合体和以孟津县重点发展肉牛、奶牛养殖的会盟镇同盟山沟域经济带为代表的特色农业种养模式,以洛宁县重点发展传统陶艺制作产业的三彩国际陶艺村沟域经济示范带和以嵩县重点发展皂角刺中药材集散的九皋鹤鸣皂角岭沟域经济带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带动模式,还有休闲康养、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等模式,沟域经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2.沟域生态承载能力持续提升

一是坚持生态先行。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农则农”原则,结合林业、农业、水利等项目,大力植树造林,掀起国土绿化新高潮。新安县新发展绿化造林面积5.5万亩,偃师市森林覆盖率从2016年的12.56%提高到2020年的18.29%等。二是改善人居环境。汝阳县累计投资7.5亿元,完成污水管网、化粪池、沟域塘坝水面、生态停车场及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和15座A级以上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宜阳县累计投资746万元用于兴建文化大院、休闲广场,促进乡风文明。三是探索循环农业发展。嵩县采取林下种养模式,在种植皂角等树种的同时,林下套种板蓝根、青蒿等中药材,散养爬树鸡等,打造立体式循环农业;伊川县对养殖产生的废水、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灌浇花椒等经济林,实现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3.沟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各县区依托各自优势,在沟域经济发展上各显神通,努力打造“产业带沟域、沟沟有特色”的产业格局。偃师市长青谷沟域经济区依托邙岭“中国黄杨之乡”名片和高速公路出口交通区位优势,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压缩小麦等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着力打造黄杨苗木种植经济带,已累计发展黄杨花木4.5万亩,溢出效应明显;宜阳县洛邑水城沟域经济带在大力发展水蜜桃、葡萄、石榴、核桃、柿子等特色农产品种植的基础上,建设包含800亩鲜果深加工果汁项目、800亩葡萄深加工红酒项目、桑葚酒、桑葚茶深加工项目的深加工车间,同时结合每年举办采摘节活动,实现种植、深加工、乡村旅游相结合,延长了附加值与产业链条。

4.沟域产品特色品牌接连打响

各县区突出沟域经济中特色农业优势,打好沟域经济生态牌、有机牌,持续提升品牌建设。栾川县在荷香湾沟域经济示范带发展藕粉加工、粉条加工产业,在伊源康养谷经济示范带发展食用菌、中药材、散养土鸡等种养殖业,供给“栾川印象”本土农产品品牌,推动就地转化;汝阳县通过连续举办18次河南汝阳杜鹃花节暨炎黄文化节,叫响了“寻根在河洛、颂祖到汝阳”的节会品牌;新安县樱桃谷沟域经济示范带利用电商平台使新安樱桃远销海外,2017年新安传统樱桃种植系统被确定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0年“樱桃销售+乡村旅游”实现8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孟津县“孟津黄河鲤鱼”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更是家喻户晓。

二、洛阳市各县区沟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沟域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资源的富集地,但域内一些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沟域,其文化挖掘程度还远远不够。如偃师市南部沟域有着豫西第一块抗日根据地、佛光抗日十三无名烈士墓、杨窑村皮徐支队队部旧址、柏峪村的战地医院等红色抗战文化遗存,但在偃师市沟域经济发展规划中,除“红色老区故事”六字外,他处再无提及;汝阳县杜康文化、炎黄文化、梯田文化历史悠久,但受产品性能限制,在带动沟域经济方面没有发挥明显作用。反观宜阳县以种植迷迭香为特色产业的赵老屯沟域经济示范带,虽缺乏历史文化资源,但巧妙利用曹植、曹丕的《迷迭香赋》,为自身沟域经济产业增添文化色彩,不失为一个有益探索。

2.沟域经济创新意识不足

洛阳市各县区自然地理条件相似,欠缺对各自沟域资源的深度挖掘,存在对沟域经济概念认识模糊与相互模仿行为,同时各县区沟域经济发展模式和经营规模受到传统的小农意识和保守意识影响,超过70%的沟域只一味种植农产品、开发农家乐旅游等项目,主导产业不够明确,产业特色与品牌吸引力弱,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各沟域发展同质化现象明显;不能充分利用新型经济要素,缺乏新型经营模式思维,销售渠道单一,农业畜牧产品安全认证和溯源系统建设没有得到全面推广,缺乏统一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和市场准入标准制约。

3.沟域产品链条有待拓展

现阶段洛阳市超过70%沟域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简单把沟域经济等同于沟域种植,停留在对初级农产品的采摘及销售阶段,与“农业+加工业”“农业+服务业”“农业+旅游业”等其他产业衔接还较为薄弱,对特色农产品的二次加工、深加工方面有待提高,产业链急需进一步完善,产品附加价值亟待提高,抗风险能力弱。以汝阳县为例,大虎岭沟域经济示范带种植的特色农产品甪里艾,依托河南舒尔康艾制品有限公司实现了甪里艾的二次加工与产业链延伸,在2020年疫情期间农户收益和企业利润并没有下降,反观汝阳县其他沟域的红薯、花生等初级农产品受疫情冲击较大。

4.沟域资金短缺问题常见

发展沟域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但沟域内水、电、路、网、农林牧副渔等多方位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多、投资金额大,加之沟域特色农业产业项目投入大、周期长、周转慢,缺乏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部分用地权属不明晰、用地审批难,跨行政区的沟域缺乏资源整合与统一开发,县级财政补贴有限、沟域项目申报资金困难,现有制度对社会投资的吸引力不大,洛阳市各县区沟域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难以满足沟域经济大发展的美好目标,现有沟域资源利用率较低,投入大效果微,沟域经济整体发展缓慢。

5.沟域发展引领人才不多

发展沟域经济,专业人才是核心。洛阳市近三年未有招录大学生村官的动作,基层选调生招录数量也寥寥无几。2018年招录选调生18人,2019年招录选调生36人,2020年招录选调生75人,虽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但分配至洛阳市下辖超3000个行政村便实属寡少(表3为各县(区)乡镇数量一览表)。导致现有沟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专业人才、能工巧匠、科技致富领头人严重缺乏,亟待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引领洛阳市沟域经济发展。

表3 洛阳市各县(区)乡镇数量一览表 (单位:个)

三、洛阳市发展沟域经济的对策建议

在沟域经济建设中,生态是基础,农民是主体;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政府是引导性作用。为全面推进洛阳市沟域经济发展,建议立足政府、市场、农民三个主体,从规划引领、创新思维、全产业链条、强化品牌、专业人才五个方面综合施策。

1.规划先行,加大投入

要强化政府引导,落实洛阳市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沟域经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打好产业、特色、生态、融合“组合拳”。借鉴先进地方经验时要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在盲目上马之前扎实调研、科学制定规划,深度挖掘本地沟域范围内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资源基础,避免同质化,明确自身产业发展定位与方向,科学定位、精心布局、规范管理,构建有自己特色的绿色生态、特色鲜明、产业融合、高端高效的沟域产业经济带。同时多措并举加大沟域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政府服务保障,提高生产装备水平,保持沟域经济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稳定性、高效性,结合乡村振兴工作,最终实现强县富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2.创新先行,转变思维

不可复制性是洛阳市各县区发展沟域经济需要着重思考的命题。在产业发展方面,要深挖自身特色,创新特色产业,实现错位发展,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为沟域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支点,最终实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发展态势。在资金投入方面,要创新施策,切实保证投资者产权与利益长期稳定,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等形式参与沟域建设;适当放开农村金融市场,允许农民以房屋、土地、林地等财产抵押贷款,降低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农民以入股、分红的形式参与沟域经济,集聚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民间资本参与沟域建设,化解沟域发展资金不足难题。在产品营销方面,深植创意元素,打造数字农业,转传统经营为现代经营,借助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开展电子商务营销,打造“互联网+智慧农村”模式,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为沟域内产品营销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打通特色农产品产销渠道,促进沟域经济效益提高。

3.产销先行,延伸链条

现阶段洛阳市各县区沟域经济发展,农业种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下一步要着重贯穿沟域产业链、提升附加值。除了考虑种什么,更要考虑怎么卖,要贯通农产品种植、加工、物流、配送、电商、宣传环节,大力招商引资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打造精品农业、智慧农业,提升抗风险能力,保证农户受益。嵩县桑树种植面积达1.5万亩,2020年通过招商引进洛阳阡陌桑田农旅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提供树苗、技术、回收并开发成丝绸,农户平均亩产收益超6000元,更辐射带动了全县桑蚕业发展,拉长了产业链条,实现农民增加收入。

4.品牌先行,强化宣传

在聚焦聚力发展洛阳各县区沟域内樱桃、牡丹、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的同时,开阔视野,着重打造国家级、省级优质农产品区域品牌,加强宣传推介力度,提升沟域影响力和知名度。借鉴“栾川印象”区域农产品品牌的成长轨迹,线上利用知名数字媒体、广播、电台与“快手”“抖音”等新媒体的跟踪报道,线下策划特色农产品博览会、乡村旅游文化节等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宣传,同时建立健全监管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安全追溯体系,加快全产业链资源整合和精深加工步伐,加大“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力度,不断提升沟域产品规模与知名度。

5.人才先行,新型农民

不同于一般体制内与企业的人才引进,洛阳市沟域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引领。现有沟域乡土人才队伍整体学历素质不高,新型职业农民甚少,因此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发展。一要加强农民实用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升农民投入沟域产业的经营理念、生产技能、自身文化素质与经营管理水平,帮助农民真正成为沟域经济建设的主体,实现土地经营者、乡村旅游服务者和农家乐管理者“三重身份”的有机统一。二要积极引进农业专业人才。注重发挥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农村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与农业企业、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合作,结合大学生村官制度、选调专业院校毕业生到沟域任职,参与沟域经济发展,培养新一代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为沟域经济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猜你喜欢

各县区洛阳市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引吭高歌
惊天之举
花开富贵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基于定西中考招生数据的质量分析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的临沂市各县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的临沂市各县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