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辽宁振兴发展中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研究

2021-09-28牟欣欣梁芬瑜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20期
关键词:辽宁省辽宁人才

牟欣欣 梁芬瑜 王 会

(1.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2.沈阳市生态环境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6)

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和代表,在新时代东北振兴的背景下,辽宁在人才发展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区位、气候条件、思想观念、产业结构布局等因素影响,辽宁在新一轮振兴中仍面临着人才流失、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等人才发展困境。本文以辽宁振兴发展中人才问题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辽宁人才的现状,在对人才困境成因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这对于新时代解决人才问题推动辽宁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辽宁振兴发展中发挥人才作用的现状分析

1.新时代辽宁振兴发展中人才作用发挥取得的成效

人才政策体系渐趋完善。近年来,辽宁省积极发挥人才政策的积极导向作用,为此从上到下制定了一系列的人才政策体系。如《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省属高校财政拨款制度促进人才科技供需协调发展的意见》《辽宁省人才服务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及沈阳市颁布的《沈阳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等。这些文件政策旨在鼓励民营企业引进、培养人才。同时,许多地级市也出台了系列揽才政策,吸引高层次在当地安家落户。

人才政策的落地实施成效明显。在科技领域,针对资金使用机制僵化的问题,辽宁省改变以往以事后报销形式对科技成果转换的资金支持,开展了成果转化的分红比例改革。在科研创新方面,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创造性有所增强,科研成果显著增加,专利申请数和专利授权数明显增加,如图1所示。

图1 2015年~2019年辽宁省专利申请数和专利授权数

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外部环境有所优化。近年来,辽宁省的人才发展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从人才发展的硬环境来看,辽宁省的经济状况在所有好转,政府对于科研、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也在逐年加大。2019年辽宁省打造了一系列科技研究中心,在人工智能、生物等方向打造了国家级平台,全省搭建1500个省级平台,既让科技人才有发挥才华的空间,也助推了产业结构升级。良好的人才硬环境为人才的发展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撑。从人才发展的软环境来看,信息交流、知识成果转化所需要的环境有所改善,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提倡知识更新和再学习的文化环境得到了优化。

2.新时代辽宁振兴发展中人才作用发挥的现实困境

(1)人才供给不足

低生育率及人口老龄化加速,使得省内的人力资源供给面临着严峻挑战。2012年~2019年,辽宁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低迷(除2014年外,其余年份均为负增长),且负增长趋势有所加强(见图2)。人口持续负增长对省内人才供应与人才培养都是巨大的挑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进一步加剧了人才供给短缺态势。1997年以来,辽宁65岁以上人口占比持续高于7%,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①。由此引起的社会消费不足、社会保障资金短缺、城市空心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又进一步加剧人才供给短缺。

图2 2012年~2019年辽宁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

第二,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吸引力不足。近年来,辽宁经济发展趋缓,使得人口净迁出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迁出往往呈现出人口“组团式”迁出,“家庭式”迁出等类型,特别是高端人才的迁出非常不利于辽宁振兴发展,已经成为制约辽宁振兴的关键问题。同时,辽宁省内高校毕业生在本省的就业率有待提高,省内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省内高校培养的人才出现了“孔雀东南飞”“东北留人难”的现象。省内“985”院校毕业生省内就业率基本保持在30%左右,与前些年相比有所下降。此外,高层次人才队伍仍需壮大,辽宁省高层人才发展环境和政策待遇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化存在一定差距,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足。

江大亮跟那个叫杨丽的中学女教师见过面之后,感觉还算不错,那个杨丽长得文文静静,言谈举止都落落大方,江大亮就跟杨丽约了几次会,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两个人都有些没什么感觉,就分手了。肖点点有些惋惜地说:“你看你,还想找什么样的?”江大亮说:“我也说不准。”肖点点说:“男的年龄大一点不算毛病,更何况你还是个小老板,等过些日子再给你介绍一个怎么样?”江大亮摇摇头说:“点点,别费这个劲了,这些年我在商场上混的,土不土洋不洋的,连我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别再浪费人家的感情了。还是等等再说吧。”肖点点就摸摸江大亮的头说:“你没有病吧。”江大亮摇摇头,一言不发,只是抱着那个小小子亲吻个没完没了。

(2)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近年来,虽然辽宁省的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都有所增加,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较,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率并不高。2019年,辽宁省专利申请受理量7万项,专利授权量4万项;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2.3万项,发明专利授权量8千件。同年,江苏省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59.4万件、31.4万件,发明专利申请量17.2万件,发明专利授权量4.0万件;PCT专利申请量6635件,增长20.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0.2件,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64%。

(3)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第一,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不足。目前,辽宁省人才储备发展平台建设存在问题。辽宁省为专门化、科学化人才,尤其是高端科技创新团队,提供发展平台或载体的能力不足、质量不高、水平不强。政府对人才发展平台与载体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无法保证及时性、有效性。同时,资金支持方式也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

第二,人才培养计划与经济发展目标缺乏一致性。目前,辽宁振兴发展的关键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高精尖产业。企业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创新型才需求量很大,而面向企业的高层次人才供给是短缺的,存在较为严重的供求矛盾。省内高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面,同质化现象严重,特色不够鲜明,缺少面向新型产业的专业设置,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二、新时代辽宁振兴发展中发挥人才作用现实困境的成因分析

经济发展状况制约人才发展。辽宁作为“共和国长子”,是受计划经济影响最深的地区,市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市场机制体制有待完善,尤其是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问题上,与建立创新型、服务型、法治型政府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使辽宁经济转型升级面临一定的困难。2014年~2019年,辽宁省GDP增长率分别为5.8%、3%、-2.5%、4.2%、5.7%、5.5%②,GDP增长乏力,均低于全国GDP增长率,在全国排名靠后。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直接影响地方政府对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的资产投资,人才发展环境受到影响,人才资源外流、人才吸引力不够。

区位环境与政策制约辽宁人才聚集。从区位环境来看,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易居性较差,不但本土人才外迁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也不足。从发展环境来讲:首先,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加速了人口流动、产业流动和产业变迁;其次,受地方人才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的影响,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且存在本土人才流失的风险,相比于东部沿海的发达城市,辽宁在工资待遇、职位晋升、社会保障等方面并不具有优势。

人才工作受原有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束缚。东北原先是中国经济重心、工业重心所在,解放后也受到苏联援助的影响,经济发展较快,但同时也是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最深的区域,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的周期很长。受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影响,辽宁在很多方面是无法实现最为彻底的转型,在人才工作领域仍然存在着观念滞后、思维方式固化、举措乏力的现象,致使辽宁整体的开放水平不高、区域合作机制缺失。部分地区和单位部门对于人才发展的引领作用意识不强、把控不够,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振兴与人才作用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招商引资、轻招才引智、重基建投资、轻人才投入的现象。在人才管理方面也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仍然存在,单位部门之间权责不清,“靠一靠”“等一等”“放一放”现象仍有发生。

三、新时代辽宁振兴发展中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对策建议

1.凝心聚力促发展,以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吸纳人才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东北全面振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从“五大安全”战略高度、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大局出发,搞好战略支撑,加强政策统筹。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辽宁要充分发挥沈大经济走廊、沈大自创区、沈阳高新区、自贸区等的优势,利用沈阳、大连两大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沿线城市进行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招揽各方英才。

2.创新人才工作观念,以先进的思想理念招揽人才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这为辽宁振兴中对于人才工作的展开提供了基本遵循。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辽宁省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较深,思维模式还是停留在“官本位”上,要切实转变人才发展观念,转向“人才为本”的新时代人才观,为人才发展营造好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要综合考量市场需要和产业结构,不能仅仅为了招生而招生。个人要端正就业心态,以积极、理性的态度对待就业形势。客观的就业环境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很大的变化,所以要从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立足现实原因做出自己的职业选择,树立自主、自强、自立的就业观念。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人才培育与人才引进二者并举。人口净流出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互为因果,“留住人”“留住人才”是未来新一轮东北振兴的关键所在。想要留住人才必须坚持培育人才和引进人才并举。首先,培育人才。要形成科学合理、有效持久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开放教育等的协调发展。其次,引进人才。一方面,要确保精准引进人才。人才数量不在于多,而在于与全省产业发展结构的内在匹配,要根据实际市场需求来引进各类型人才。另一方面,要着力引进复合型人才,针对辽宁发展实际,引进集技术、管理、市场等专业能力于一身的人才,培养更多懂技术、懂市场,能嫁接教授、科研人员与外部企业需求的“经纪人”。

4.加强人才发展平台与载体建设,提升人才发展空间

吸引人才留在辽宁发展有多重因素,例如薪酬待遇、情感依托、晋升空间、平台建设、团队配置等,但是吸引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排在前位的仍然是平台建设。传统的思维方式会认为吸引人才的法宝就是薪资、福利,只要薪资、福利到位,人才就不会流失。实际上各行各业的人才是在综合衡定各项因素的基础上才会做出最终的选择,薪资不是最终决定性因素,关键在于自己在怎样的平台上能最大化的实现自身的价值。新的时代背景下,团队合作更能激发人的潜力,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团队、平台将助力个人能力的最大化实现,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往北上广深方向发展。

5.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体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要提升人才的薪酬福利待遇,以弥补自己在区位上的不足,通过这一方式来增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可能性。要积极释放人才活力,打造符合各行各业人才发展环境和规律的晋升通道。人才选拔、任用要涵盖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针对全省人才整体状况做出精准化分析,根据岗位需求以及实际发展需求选拔任用人才,做到任人唯贤,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功,功尽其大。同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协调好高校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开放大学等各类教育资源作用的发挥。要结合市场对于人才有效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使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匹配。另外,在教育改革中更加关注人才的综合发展,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改革中需打破原有的对学生唯分数论、唯论文论,不能搞僵化的评价机制。

注释:

①根据国际标准,一国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处于老龄化社会。

②数据来源:2014年~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

猜你喜欢

辽宁省辽宁人才
人才云
辽宁之光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