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学科中生命教育的实践开发

2021-09-27朱云云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语文学科生命教育

朱云云

内容摘要:习近平:“生命重于泰山。”生命是生活绕不开的人生话题,在我国,在学科课程体系方面,我们缺乏生命课程的学科,然而生命教育是贯穿一生的事情,我们每一个个体都需要尊重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亦是平等教育,即使是寻常的小动物,也不能随意扼杀,生命面前众生平等。虽然生命教育没有单独设立一门学科课程,但语文本身与生命教育就有内在的联系性,开发并实践语文学科中生命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

关键词:语文学科 生命教育 实践开发

在2020年5月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有委员在提案中建议“新冠疫情后加强全社会生死教育”。2021年1月19日,《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275号(教育类118号)提案答复的函》教育部公开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高度重视疫情期间全社会的生死教育,注重把生死教育与疫情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全社会对生命价值的正确理解和认知,提高国民心理素质和精神力量。文件中教育部采取措施里就有“把生死教育融入课堂教育教学”这一条。基于此,教育工作者需要从语文学科内部入手,开发生命主题的阅读课程、写作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把生命教育融入语文学科,把学科育人的要求贯彻到语文实践中。

一.开发生命主题的阅读课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注意选择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的作品。指定的阅读的作品可以从教材课文节选的长篇作品中选择,也可由师生共同商定3—5部作品,学生从中选择一部阅读;选择相同作品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进行交流讨论。”[1]据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开发不同生命主题的阅读课程。

第一,依靠现有教材开展生命教育。语文课程承载着学科育人的根本任务,教材则是育人的载体,但育人又不能局限于教材。生命主题的课文涵盖了统编版教材其中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中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和苏轼的《赤壁赋》。两篇课文都是作者在自我探索中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就此,结合课文,分析作者对生命观,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我们可以让学生研究两篇文章中所涵盖生命意义思考的经典:

“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我与地坛》)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

发表言论的两位作者分别是史铁生、苏轼。从文字中可以获得他们从自身的遭遇和经历中通过对生命的轨迹的探究,获得极致的人生哲理。阅读并思考这些文章的过程是学生进行自我提问解答的过程,同时也是间接地进行自我生命教育的一种方式。

第二,对教材进行改造实施生命教育。现有高中语文教材中生命教育主题的文章是零散且分散的,没有自己的单元板块,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积极发挥自主性,履行教师教书育人的义务,对教材进行组合或者改造。例如将统编版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祝福》和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离骚》组合,学完两课后理解屈原为志投江的生命意义和探讨《祝福》中漠视他人生命现象中生命道德的缺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结合课外读本探讨“尊重生命”理念的具体落实。

《祝福》和《离骚》,与《赤壁赋》、《我与地坛》相比,它们的生命思想需要读者的深度思考,它们不是通过作者的言语直接表露出对生命思考的大道理,而是需要语文教育者拥有一颗巧妙的匠心,将课文精妙地融入生命道德理念。我们可以提炼出《祝福》中多次提到祥林嫂在诉说自己的苦难遭遇时,身边形形色色的人对他人遭遇的态度、导致祥林嫂生命悲剧的始作俑者对待祥林嫂的态度、“我”跟祥林嫂关于“魂灵”的一段对话对比我对祥林嫂生命的态度,这些态度共同组成了这个社會不同阶层对他人的生命道德。通过这些提取概括的态度对比,既加深了对课文背景的理解,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生命道德理念。

二.开发生命主题的写作课程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支柱,阅读指向信息的吸收,表达指向信息的传播。教师可以结合写作的特点开发出生命教育主题的写作课程。

第一,借助教材开发写作课程。统编教材在阅读、写作的设计方面进行了整合,许多写作与阅读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

1.让学生从学习的课文中找出对生命意义探究的思考者,并收集他们的人生经历等相关材料。通过了解思考者,比如写出“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苏轼,了解他被贬谪的遭遇以及他面对困境时的态度措施,学生能间接体味不同的人生感悟,从而获得生命意义。

2.小组推荐出大家最欣赏的生命态度或者人。小组需要讲清楚推荐的理由,要介绍人的具体事迹。不局限于课文内的人物,可以是社会上的科学家、教育家甚至是医生。比如霍金,他的生命价值是体现在他奉献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愿望与行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霍金用生命的最后一刻来证明他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态度。

3.写出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态度或者拥有生命态度的人。这样的写作过程不是臆想出来的人物编造,而是同学经过收集资料、相互讨论、意见交流、作文评价等步骤完成的合作写作,通过对人物事迹和生命观的解读,加深了同学对生命的认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与价值。这样的协作写作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观建立的过程。

第二,依据现实生活开发写作课程。面对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医生、护士、交警等等“逆行者”都在对抗战疫的主场上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这些人物身上都肩负着挽救生命的重担。我们可以根据这样的人物和背景下,设计一次独特的写作活动课程。

1.寻找身边“逆行者”或抗疫人士,并讲述他或她的故事。(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都是抗疫者,戴口罩、用公筷、勤洗手、讲卫生……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其实是最能保护自己和他人并且抵制病毒的有效措施。如果身边没有在前线战斗的抗疫人物,你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抗疫小故事。)

2.小组交流自己搜集的人物资料,介绍自己寻找到的人物,讲述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在搜集资料的过程,既是注重学习相关知识从而提高生命安全意识,又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的绝佳时机。

3.以“平凡的生命不平凡的人生”或者“生命重于泰山”为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

“生命教育是优质教育的代名词。”[2]抗疫这个词的本身就是在强调生命的重要性,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写作,恰恰符合这样的规律,这样的写作课程不是简单地训练写作能力,而是一种生命教育的精神洗礼。并且因为这些人物本身就带着挽救生命的荣光,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自然地受到其生命精神的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种生命教育,在语文写作课上学会把握生命的尺度,体悟生命的意义。

三.开发生命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旨在借助主题活动提高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活动方式。教师在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借助这些已有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发现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身为立志成為教师的普通在校生,我大胆地提出一种活动设想。

第一步,领养小鸡。这是活动的第一步,这一步是为了建立孩子和小鸡之间的桥梁,让孩子自己挑选属于自己的小鸡,这也是建立认同的过程。这一步帮助学生在了解家禽是可食性动物的基础上重视生命的选择。

第二步,养大小鸡。这是活动中最关键的一步,它需要时间和耐心。同学初次见到小鸡,难免心生喜爱,时时刻刻要将小鸡放在身边,甚至睡觉都会在一张床上,这就可能导致“小鸡被压死”的悲剧,因此,对未成年人来说,将小鸡健康地养大是需要做出巨大努力的。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适当干预,当学生“虐杀小鸡”时及时制止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在学生在养殖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并协调学生共同地解决问题。

第三步,自愿吃鸡(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这一步,是建立在第二步的基础上进行的,当小鸡被自己亲手养大,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是否吃鸡,家长和学校都不能强制干涉学生的意志。这一步虽然在思想上违反了人性,但是这是告诉学生“肉是怎么来的”最直接的方式,直观地了解生命起源与感受生命的脆弱。

这三个步骤缺一不可,顺序不可逆。这个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知道我们日常所食是从哪里来,怎么来的。有很多学生在第三步纷纷选择不吃,但事实上,无论是吃还是没有吃,这些参加了活动的同学就有了自己的判断——对他物生命的抉择。这个活动的目的不是主张食素主义,而是希望参加过这个活动的同学都能有对生命的直观认知,无知不是理由,我们要学会承担起生命的责任。

生命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语文学科义不容辞地要承担起这个责任。但是,语文学科的生命教育不是思想政治课,不是简单的思想说教,而是立足语文学科立场,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如同《语文学科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向》文章中强调的一样,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效途径是教育跟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个实践活动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

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说:“学校要加强生命教育。教育孩子尊重生命、尊重人类、尊重他人、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生命教育不仅仅关注个人的生命,更要尊重一切生命。尊重生命、尊重自然,是一个现代社会文明人应有的品质。”[3]笔者深表赞同并且认为,生命教育既是生活教育亦是平等教育,生命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并且贯穿人的一生的过程。它不仅仅要立足于课堂,还要立足于生活。于课堂而言,不仅仅是政治思想课,语文学科也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在语文实践中学习生命,在践行生命中体味语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肖川,曹专.《生命教育——成长必修课》[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20.12.

[3]顾明远.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11.20.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语文学科生命教育
语文学科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手段
如何在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