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血兄弟两地牵手 倾情改变山村旧貌

2021-09-27徐炯权

民主与法制 2021年24期
关键词:罗山苏州大学村民

徐炯权

2020年11月27日深夜12 时30 分,苏州大学退休教师、谷罗山希望小学名誉校长王苏光,从南京飞抵张家界。走出机场,早有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在迎接他。两位老朋友见面,激动万分。前来接机的老人谭贤鄂,把王苏光迎到一辆小轿车上,在茫茫夜色中赶往桑植县桥自弯镇谷罗山村的家里。

临危受命,校长退休上任村支书

第二天清早,王苏光背着相机在谷罗山村集镇转了一圈,发现原先的烂泥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路,低矮杂乱的土砖房变成了漂亮整齐的新楼房。村里不但有当地最大规模的希望小学、扶贫工厂、养殖专业合作社,还有阳光院、老年活动室……这些现代化建筑,与周围的田野、山岚组合成一幅让人流连忘返的乡村水墨画。

“马桑树儿搭灯台(哟嗬)……”就在王苏光用镜头记录这些变化的同时,山谷间飘来一首动听的湖南桑植民歌。猛抬头,他发现路旁山坡上一棵马桑树正迎着凛冽寒风的吹拂,静静地孕育着来年春天的花朵。他觉得,一腔热血的谭贤鄂,就像这棵马桑树,坚韧不拔。谷罗山村这些年的巨变,与这位老弟的无私奉献密切相关。

2009年9月,从教30 多年的谭贤鄂刚从谷罗山小学校长岗位退下来,乡党委书记张天鹏就把他请到办公室说:“谭校长,乡党委研究决定,让你担任谷罗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接着,张书记把谷罗山村面临的棘手问题一一摆了出来:一是正在修建的一公里通村公路占用村民责任田的补偿没到位,村民挖路阻工;二是村民为修这条路集资上10 万元,拖了两年没修好路,群众意见很大;三是村民认为政府征地修建车站的补偿偏低,要求双倍补偿;四是乡政府向省里申请资金改造的10 亩水毁田,被村民私占为修车站征收土地的补偿。

“省里马上要来督查新农村建设,你在村民中威望高,能否4 天内落实好这四件事?”张书记满脸期待地望着谭贤鄂。谷罗山村是乡政府所在地,矛盾处理不好,非但影响政府形象,还会失信于民。

谭贤鄂是土生土长的白族汉子,对谷罗山村的情况并不陌生:集体经济为零,为还欠账,连村部都卖了。村里无网络和自来水,通电不正常。30%村民无住房,五保户、残疾人生活无保障。要治理好这个落后村谈何容易?但想到自己是一名老党员,他拍着胸脯立下了“军令状”。

谭贤鄂走访得知,要解决村里这些矛盾,关键是一把手要有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上任第一天,他就带领村组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在落实占用村民田地补偿的同时,收回了村民私自占用的10亩水毁田。当晚,他又召开村组干部会议,将修路的集资款余额向村民公示,预算了硬化路面所需的资金。第二天,他组织施工人员修复被村民挖烂的路基,选定硬化路面的工程队。第三天,他又马不停蹄带领村干部四处求援,筹集到了4 万元硬化路面的资金。第四天,一公里通村公路的路面硬化工程施工正式开工了。

“一位年逾六旬的老党员,上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4 天时间,就把多年来解决不了的问题解决了,组织上选人真是选对了,谷罗山村有希望了!”老百姓奔走相告。谭贤鄂向上级组织立下的“军令状”如期兑现了,不但让乡党委政府领导刮目相看,也赢得了全体村民的高度信赖。

热血兄弟,25年牵手改变穷山村

“我们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捐赠谷罗山希望小学的47 台电脑,今天发货了。”2020年12月21日上午,王苏光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了这样一条消息。群里的好友都是他一周前与谭贤鄂陪同教育部督学、湖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陈湘生考察谷罗山希望小学的爱心人士。

>>左图:谭贤鄂(左一)带领村组干部走访贫困户

谷罗山村位于平均海拔800 多米的深山里,村民一直处于深度贫困线以下。上任村支书后,谭贤鄂发现53 名孩子因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没有及时上户口,无法接受义务教育。于是,他带领村组干部和乡计生办对接,与派出所联系,帮孩子们上好户口,让他们顺利入学。

2019年,村民刘少云患喉癌去世。由于家庭困难,他正读高中的女儿刘蝶面临辍学。情急之下,谭贤鄂联系王苏光,每年为刘蝶资助18000 元,不但让她顺利读完了高中,还考上陕西师范大学。

2010年至2020年,通过谭贤鄂与王苏光牵线搭桥,苏州大学先后资助了刘蝶、刘艳、周扬扬、余春燕等14 名谷罗山贫困家庭学生,现在,这些孩子有的已大学毕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有的还在学校念书。

谭贤鄂与王苏光的情缘,要追溯到25年前。1996年,苏州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王苏光一行到桑植县考察,发现谷罗山小学的孩子们连鞋都没有,出早操只能光着脚,低矮的学生宿舍没有窗户,墙壁上满是破洞,夜晚孩子们只能睡在满地的稻草上。

谷罗山的贫穷超出了王苏光等人的想象。桑植是开国元帅贺龙和开国中将廖汉生的故乡,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应该脱贫,老区人民应该过上好日子。离开时,他们把身上的钱和物资都捐给了学校和孩子们。

1998年,王苏光从电视上看到谷罗山小学被洪水冲垮,立马动员苏州大学的教师们捐助20 万元重建校舍,还带着大家捐献的衣服等物资,夜以继日赶到谷罗山村,送给正翘首以待的校长谭贤鄂。

1999年5月,在被洪水冲垮的谷罗山小学废墟上,一幢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校名改为苏州大学谷罗山希望小学,王苏光被聘为名誉校长。25年来,苏州大学师生为谷罗山村捐资捐物近200 万元,300余名受助学生中有21人考取大学,其中两人硕士研究生毕业。

谭贤鄂深知,改变谷罗山的落后面貌,除了外界的物质资助,更重要的是增强村民自身的造血功能。为此,他和王苏光商议:一方面,利用苏州大学师生开展社会实践的机会,为谷罗山小学的教师培训普通话、计算机、教学法、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技能,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联系农业专家深入山林、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村民学习和掌握果树栽培与管理技能。

谷罗山五组距村部5 公里,上万亩林地山地颇具开发价值,由于交通不便,村民只能“抱着金饭碗过穷日子”。2011年换届选举,谭贤鄂当选谷罗山村党支部书记后,在王苏光的建议下,将包括五组在内的3 个村民小组上千亩山林流转给一家公司经营,村民年人均增收400 元,流转公司还投资修好了十多公里通村通组公路。

2016年,谷罗山村与青湾村、冷峰村合并,已退休的王苏光在谭贤鄂陪同下走访青湾自然村,发现这里无公路、无水源、无耕地,住在峡谷中的村民不但吃饭成问题,而且逢刮风下雨,峡谷悬崖上不时滚下落石,砸烂房屋,危及人身安全。他向谭贤鄂建议:采取集体搬迁的方式,解决青湾百姓的生存环境问题。谭贤鄂写了一份63 户、259 位居民易地搬迁安置到谷罗山村二组的调研报告,被政府采纳。

>>右图:谷罗山村阳光院

>>王苏光(右一)和谷罗山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在一起

易地搬迁项目建设面积13000 平方米,需征收二组78 户居民田土,有38 户反对。王苏光得知情况后,鼓励谭贤鄂掌握运用好国家政策不走样,动员接受过苏州大学资助的贫困家庭学生带头做工作,让村民真切感受到易地搬迁征地是为了帮群众脱贫。谭贤鄂心领神会,带领村组干部一一上门走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村民谈心沟通。村民子女就业有困难,他通过王苏光介绍到苏州打工;村民有大货车却无货源,他联系几家大型养殖场,帮他们运饲料和牲畜。

谭贤鄂的诚心打动了38 户村民,两天两晚,征地协议顺利签订。

功成隐退,未了乡村振兴一片情

2018年7月1日,谷罗山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正式启动,施工队进驻二组建设工地,打桩机、搅拌机、大货车“轰隆隆”作响。

“政府为4 栋安置大楼拨款1400 多万元,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同时,一定要保证质量,决不能出现豆腐渣工程。”谭贤鄂三令五申,经常带领村组干部早出晚归,有时甚至与民工一起睡在工棚里。

想到村里还有10 户单身残疾人和五保户共13 人没有住房,谭贤鄂与驻村第一书记谭志文向镇党委汇报,申请财政拨款45.5 万元,筹建一栋2 层计455 平方米的阳光院,并找企业家赞助35 万元,在安置点尽头建一栋1200 平米的会堂和公厕,作为村民红白喜事操办处。

2019年5月1日,4 栋易地搬迁贫困户安置大楼竣工,一楼为门面和商场,二三四楼为住宅。到7月,2 层新村部办公楼竣工,内含活动室、会议室、档案室、图书馆,外有篮球场、停车场、老年健身场,宣传栏、公示栏、升旗台排列有序。8月30日,阳光院、大会堂、公厕竣工,13名五保户和残疾人高高兴兴搬进新房。阳光院一楼的扶贫车间,引进一家藤椅加工企业,为安置点居民就近提供就业机会。

2020年11月底,王苏光来谷罗山村之前,谭贤鄂电话告诉他,村里现在基本达到了路到户、水进屋、灯常明,学生上学有人助,重病住院钱不愁,吃饭穿衣更无忧。希望他再来看看。王苏光欣然答应。

这些年,王苏光在谭贤鄂陪同下,走遍了谷罗山境内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特别是听了贺龙元帅红二方面军罗峪整编的故事后,王苏光说:“希望在山,发展在山。”谭贤鄂领悟到,谷罗山村要早日脱贫,必须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2018年,他和村干部制定实施了3611 工程,即全村300 户村民种600 亩田地,养黑猪1000 头、土鸡10000 只。

“10年前,我贷款40 万元加上王苏光联系苏州企业家赞助的20 万元,在村里办起了一个千头养猪场。”谭贤鄂说,2013年他老伴儿去洛阳带孙子,自己整天忙于公务,对养猪场疏于管理,导致严重亏损。2018年5月,村里引进一家公司流转了他的养猪场,投资100 多万元建设生态养殖示范基地,采取“公司+村集体+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公司负责给养殖户提供种苗、养殖技术、疫病防治、订单收购服务,农户负责建设养殖栏舍和养殖,当年为村集体分红两万元。

2020年11月27日,笔者在谷罗山村白龙泉养殖基地看到,红冠子、花外衣的土鸡成群结队,走出依山傍林的“小别墅”,有的在追逐,有的在觅食……养殖户廖和清正忙着在林子里捡鸡蛋。

47 岁的廖和清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常年在外打零工维持生计。2018年,他回家贷款3 万元饲养土鸡赚了十多万元,现在规模扩大到1 万只以上,村里136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他的土鸡养殖合作社。

谷罗山村森林覆盖率达80%,植被丰富,花草繁盛,适合野生蜜蜂繁衍。2019年,王苏光建议谭贤鄂牵头成立了蜜蜂饲养合作社。村民王保清参加养蜂技能培训后,养蜂46 箱,一年净赚5 万多元。

“把养殖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加快了村民的脱贫步伐。”谭贤鄂说,谷罗山村这两年集体收入达到5 万元,人均增收1500 元,2018年被评为桑植县发展养殖业先进单位,他还在全县脱贫攻坚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2019年11月30日,经省里验收,谷罗山村整体摘掉了贫困帽,300 多户1000 多村民正阔步迈进小康之路。

虽然谭贤鄂现在不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但王苏光和他仍继续为开发谷罗山村的红色旅游资源和乡村振兴献计出力。

猜你喜欢

罗山苏州大学村民
国家艺术基金“基础美术教育百年文献展”首站在苏州大学开幕
苏州大学藏《吴中叶氏族谱》考述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守护“平安罗山” 人大代表在行动
北人食菱
Shifting of the Agent of Disciplinary Power in J. M.Coetzee’s Foe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尕妹妹,哥哥在罗山上等你
父亲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