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一所洋溢着儿童气息的美妙乐园

2021-09-26蔡伟玲

新校园 2021年5期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活动

幼儿园文化是指幼儿园主体在整个幼儿园生活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园风园貌、制度规范和精神气氛,是园长和老师对这所幼儿园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使命的思考。作为一所崭新的幼儿园,云谷幼儿园在明确教育价值观,大致定位自身的校园文化主线之后,会不断使之清晰并进一步强化。

云谷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愿景是“打造一所洋溢着儿童气息的美妙乐园”。在这里,孩子是幼儿园的主人,人们所感受到的、看到的、听到的都是他们的表达、表征与表现,是他们的想法、需要、诉求以及作品。进入幼儿园,看到如此的环境、信息和作品,就能感受到一个个活泼、大气的孩子在你的眼前。

“看见儿童”是云谷幼儿园最核心的教育价值观,“幼儿为本”是其核心教育理念。孩子是幼儿园真正的主人,设备设施的功能是为他们设计的,园内可移动资源是为他们提供的,公共空间的功能由他们灵活决定……幼儿园的所有工作人员与他们平等相处并无时无地地给予他们支持,他们在幼儿园是自由舒展、独立自主的。

云谷幼儿园文化建设突出幼儿主体的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

一、校园设计之初:孩子在眼前

校园设计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为了符合孩子的某些特质而设计。我们和设计师沟通时都想象有一个孩子始终在眼前,设想他的需求、行为以及在这个场景中的活动线;考虑孩子们入园后看到这些器械,会有什么想法,会产生什么样的活动;怎样设计能够给他们支持和引发;如何给孩子营造自由、舒适的环境氛围……在园内,最明显的是生活设施设备的高度、大小及功能,是根据幼儿的身高来进行设计安装。比如,户外不同区域都设有水龙头,这是考虑到孩子们爱玩、爱动的天性导致手容易脏而设置的。有了这些水龙头,不管孩子玩得怎么脏都没有关系,清洗干净就好,我们不会因为怕脏而限制孩子们的活动。

二、场景调整之时:孩子是用户

云谷幼儿园校园设计与建造完成之后还是一个半成品,当孩子们入驻之后,我们根据所有实际发生的活动场景,以及孩子们的使用情况与潜在需求,从用户视角出发,做出调整与改变。比如,在园内滚筒滑梯下面有一块养护得很好的种着薄荷的绿地,孩子们经常在这个区块活动,他们很喜欢把滑梯支架当成一个攀爬架,或爬或抓着悬挂,薄荷经常被踩踏。起先,为了保护绿地,老师们经常提醒或制止孩子们在此区间的活动。后经反思,这个区域首先应满足孩子的活动需要,而不是维护原有的绿化设计,于是,我们把滚筒下方种着薄荷的绿地清理了出来,改为孩子的活动区域。园内设施的调整修改都为了孩子,而不是为了美观或是管理方便。这是我们儿童主体价值观的一个体现。当然,我们希望这些设计会对孩子产生影响,诱发他们一些积极的行为。我们在幼儿园文化建设、儿童主体价值观下综合分析与判断,决定取舍与调整。

三、器材使用之中:孩子是主人

在幼儿园,孩子是否拥有自主取放和使用一切工(玩)具的权利?即园区所提供的一些活动器械、运动器械等可移动资源,孩子是不是它们的主人?具体体现在:放置的地方孩子们是否都知晓?是否能自由进出?放置的位置是否能够自由取放?……我们倡导所有的场地、工具、玩具以及器械都向孩子开放,且便于他们取放、使用,对孩子的唯一要求,是使用后放回原处。这种开放的思想已很好地反映在孩子们身上。

在一次体育教学观摩活动中,有个环节是体育老师跳爬到一楼架空层屋檐,很多孩子在下面举着面条棒跟老师互动,他们有时够不到老师。此时,有一位小班的孩子拖着一把竹梯子过来了。他看到够不着老师,想起架空层的体育器械室里有梯子,可以借助梯子爬高。这让我们很诧异也非常惊喜,一个小班的孩子能有如此的行为和思维逻辑: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哪里可以获取这个材料——最主要的是他明白使用这个材料是不需要征得老师的同意的。这就是一个小主人的表现,我的地盘我做主。

在云谷幼儿园,尤其是在晨间自由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可以尽情地使用各类器械,任何地方都有各种材料,同一种材料可能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孩子手里材料有不同的功能与玩法。没有人呵斥和阻止他“不可以”,也没有人告诉他必须怎样做。

孩子们除了可以自主决定材料如何使用,还可以决定园内那些灵活的公共空间能做什么。比如在幼儿园围墙旁有一个空着的小木屋,在晨间自由活动时会有很多孩子进进出出,他们捡来草、树叶、小木棒、石头,和着地上的泥土开始烹饪活动,并陆续把飞盘、小塑料盘、室内娃娃家的锅子拿过来……有一天,他们决定把这个小木屋命名为“森林厨房”,写了门牌,还请来水电工师傅帮忙钉上,老师也和他们一起搭建了“灶台”,支起了“篝火架”,收集了更多的厨房用具。或许过段时间这个“森林厨房”又会“变革”了,变成什么样,我们也充满好奇……

四、關系相处之道:孩子是主体

老师和孩子的关系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我们的幼儿园文化体现在那蹲下来的身影中。在云谷,我们倡导孩子和老师平等对话的文化,经常能看到老师蹲下来与孩子交流的场景,这是一种平等与平视,是一种接纳。

我们的幼儿园文化体现在面对幼儿“出格”行为时老师的第一句话。在云谷,当孩子做出可能“出格”的行为,听到老师最常说的第一句话是“某某,你先停一下,告诉我你为什么这么做啊?”这让孩子有机会平静大胆地表述行为背后的想法,在与老师的交流中了解怎么做更合适,成为明事理的孩子,形成规则意识。

我们的幼儿园文化体现在老师像孩子又不是孩子。在游戏和运动过程中,经常会看到老师和孩子一起游戏、运动:有老师骑车带着孩子的,也有孩子骑车带着老师的;有老师孩子们一起玩曲棍球抢球的激烈,也有拿着面条棒你追我赶的热闹。在运动和游戏时,老师就是玩伴,而不是站在一旁的管理人,这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一种和老师平等同欢乐的文化。

我们的幼儿园文化还体现在有许多“水师傅”。云谷所有的员工包括保安、保洁、厨师以及水电工人都会和孩子们交流互动。水师傅是孩子们在碰到制作困难、老师也不能解决时寻求帮助的第一人。他们知道水师傅办公的场所,在征得老师同意后会自己向水师傅寻求帮助。比如,请水师傅给班级的“冰激凌商店”制作旋转门的立轴,为森林厨房安装门牌,等等,非常自然和习惯。园内所有人对孩子的支持与互动,让孩子体会到大家庭的感觉,也会让他们形成轻松自然接纳周围人、与大家平等友好相处的性格。

五、环境创设之美:幼儿为本

在云谷,无论是教室还是其他的公共空间,皆是孩子们的作品或他们多元表达的内容,目之所及都是他们灵动和稚气的表达,这是他们最看得懂的“语言”,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形成飞轮效应。这些是幼儿园文化最看得见的最显现的一面。

凡是到云谷幼儿园看过孩子们活动的来宾或者访客,都有这样的感觉,这里的孩子很是舒展自在,他们没有拘束、怯生生和躲避感,而是一个个自我安全感强、有存在感又欢乐的小人儿!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云谷是他们的家,他们是云谷的主人,每天在安全、开放的空间中自主选择、充分探索,又积极地塑造着环境;老师是可信赖的人,是帮助他们认识这个世界的人,也是帮助他们开始认识自己的人。

幼儿园文化的内容有看得见的显性的空间,但更多的是看不见的深深浅浅的被幼儿吸收和滋养的心理意识和观念,它是奠定一个“独立人”的基础。幼儿园重视文化建设,既是真正体现“幼儿为本”的办园理念,也是真正落地“幼儿为本”的教育实践。幼儿园文化建设应成为幼儿园管理者和每位教师认真思考和践行的必选项。

(作者简介:蔡伟玲,杭州云谷幼儿园总园长,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名师名园长,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学前教育硕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特聘教师。)

猜你喜欢

幼儿园幼儿活动
“活动随手拍”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