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园课程+”,让五育融合真实发生

2021-09-26闵婕

新校园 2021年8期
关键词:秀山田园劳动

闵婕

济南南部坐落着一所花园式小学——秀山小学。这里毗邻龙洞风景区,群山环绕、绿意盎然,朝气蓬勃、钟灵毓秀,是孩子们读书的圣地和成长的乐土。自2013年9月起,学校坚持以“孝诚雅秀、博闻强健”办学理念为引领,扎根周边丰富的农村生态田园资源,将田园课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深度融合,自主开发了以“感受人文情怀,走进绿野农耕”为主题的特色田园课程,实现了“融合”理念进学校、进课程、进课堂、进教材、进活动、进班级,让五育融合真实发生。

一、发挥地域优势,做有“生命力”的课程

走进秀山小学,你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群特殊的身影:一位意气风发的老师,带领着一群勤劳好学的孩子,或耕耘于地头,或穿梭于山林间,或驻足牲畜圈前,或漫步在绿茵茵的草地上。

放在8年前,这样的场景是难以想象的。“虽然深处山区,但这里的孩子们很少参与家中的田间劳动。这个现象让我思考,学校应怎么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发展路径,更好地发挥育人主体作用。”秀山小学校长刘延涛说。这也是学校下决心开发田园课程的初衷所在。

教育需要因材施教,也要因地制宜。刘校长说:“不同于市区学校,我们学校这边有丰富的山区自然资源和种植、养殖等农村生态资源,为孩子们动手实践提供了良好条件。”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学校开辟了1000余平方米的劳动实践基地——“开心农场”,确定了以“种植养殖”为教学内容的特色田园课程,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培养孩子们勇于开拓、吃苦耐劳的精神。

“开心农场”建有四大主题分区:蔬菜种植区、农作物种植体验区、山林绿化区和动物饲养区。开心喂养、快乐种植,让学生亲身触摸、切身感受“快乐、自然、健康、和谐、绿色、生态”的田园文化,为他们构筑温馨快乐的学习成长乐园。

随着课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比如,为了精心照顾动物朋友,六年级学生与负责田园课程的董延猛老师多次沟通,提出了分小组照顾小动物、固定时间喂养、如何提供更好的饲料等建议。悄然间,学生成了课程建设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学校从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热爱劳动的意识出发,不断丰富田园课程教育内涵,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构建起了“以田园课程为主体,以主题活动和学科融合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田园劳动特色课程群,让五育融合落地生根。

二、着眼学科融合,“小课程”也能做出“大文章”

老师们积极探索,结合地域特色编写了《亲近田园》校本教材。教材围绕“观察互动和劳动实践”主线,开展“我的山野朋友”“我的山野世界”“我的山野家园”“我的山野情怀”四个方面的内容,每年级一册,共六册。纵向上,由易到难,从兴趣到实践,从观察到探究,课程接续连贯;横向上,打破学科界限,让孩子们运用多学科知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提升综合素养。

在“我的山野朋友”养殖课上,孩子们在陪伴小动物成长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在“我的山野世界”种植课上,孩子们播撒下一粒粒种子的同时,也播撒下希望;在“我的山野家园”和“我的山野情怀”课上,老师带领秀山学子畅游秀山,让他们与自然和谐成长。田园课程,让学校变身为学习知识的乐土,实践知识的课堂。

学校在拓宽田园课程的基础上,推动多学科融合,将劳动实践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小课堂”也做出“大文章”。

科学课上,观察植物的成长过程,诞生了《小豆苗成长记》;美术课上,在田园风光中,描绘出最美家乡;数学课上,丈量“开心农场”的土地面积,学生加深了对尺寸数理关系的理解。各学科与田园课程深度融合,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秀山小学田园课程展现了‘劳动创造美’的课程研发,不仅美化了环境,更将‘欣赏劳动成果的美’融入田园课程建设中,充分体现出课程兼顾趣味性与适切性。”齐鲁名校长领航工作室主持人、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校长王念强评价道。

秀山小学用足用好本土资源,从聚焦劳动教育到深入育人,将课程与教学作为“五育融合”日常化的基本路径,让“五育融合”进学科、进课程、进课堂,培植学生“劳动最光榮”的精神,培育家国情怀,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依托田园课程,让每一个学生绽放最精彩的自己

劳动课上,孩子们化身为“小农夫”,在田间忙碌起来。一粒粒种子播撒在土里,一滴滴汗水流淌在田间,孩子们记录小动物的成长历程,探究植物生长的奥秘,与土壤对话,与自然对话。丝瓜、葫芦、花生、扁豆、向日葵……看着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感受生命的存在和力量,体验“劳动创造美”的快乐,唤起他们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孩子们的心里,更是播种下一种信念——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每位老师都是园丁,每位学生都是管家。在劳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翻平整地、测量计算、播种浇水、科学管理,很快就收获了新鲜的蔬菜。午餐时间,学生在配餐中时常会品尝到“开心农场”收获的劳动果实,幸福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块田,不仅仅是一块耕作之田,更是一块教育之田。

沉重的锄头,坚硬的土地,都没有阻挡孩子们勤劳的步伐。每周的劳动课程是学生最期待的。土地翻松了、耧平了,学生惊奇地发现,手上“长出”了晶莹的小水泡,有的干活主力双手有五个水泡,董老师将其称为“掌上明珠”。于是,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炫耀起自己手上的“劳动成果”。回家才发现,父母的双手因为长期劳作早已布满老茧,这让孩子们懂得父母用汗水为自己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心怀感恩。

通过亲身参与劳动,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不易,从而更加尊重劳动者、更加爱惜劳动成果。董老师说:“有的学生跟我说,田园课程让他体会到长辈劳作的艰辛,当他看到年迈的爷爷奶奶还要辛苦干活,便下定决心,要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为家里分忧解难。”劳动教育让孩子们体会到了田园趣与家乡情,让孩子们懂得了家长的辛苦和责任担当精神,也让他们将自我成长与家乡建设联系起来。

劳动实践基地不仅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更是德育的主阵地,彰显了田园劳动的隐性课程价值。通过体验式教育,秀山小学的学生感知生命的本质和对生命的尊重,他们学会了坚持,懂得了感恩,体验了创造,收获了成功。学校积极搭建家校共育活动平台,让家长走进校园,与孩子们一起开展田园课程主题活动,开创家校社合力育人的良好局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田园教育是回归自然的教育,要让学校回归自然,让学生回归自然,让学习生活回归自然。秀山小学的田园课程真正做到了让教育回归生活,让学生热爱生活。

四、丰富课程内涵,打造特色乡村学校

缤纷四月樱花节,魅力五月端午节,芬芳六月杏树节,飘香十月丰收节,玩转十一月田园艺术节……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秀出了孩子们的童真,展现了孩子们的个性,也充分挖掘了孩子们的艺术潜能。田园课程使国家课程校本化具体落地,让素质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秀山小学的田园课程不仅包括生活性劳动,还有職业性劳动、创造性劳动和公益性劳动。学校可以创造性地将计算机编程融入田园课程设计,使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王念强说。

“我们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形式和研究方法贯穿田园劳动课程的始终,引导学生在劳动中融入丰富的学习内容,让劳动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任文莉副校长说,“去年冬天,很多蔬菜在‘小研究生实验室’中成功过冬,孩子们异常兴奋。下一步,我们将开发‘智慧田园课程’,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去观察、思考、研究,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生只有经历了“做”的过程,经历了探索和创造的感性体验,教育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知识和经验结合才能更见成效。

近年来,学校在探索田园课程的同时,推动板球、软式棒垒球特色体育课程发展,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在2018年全国比赛中,软式棒垒球获得五六年级组全国冠军,板球获得全国亚军。2018年教师节前夕,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到校走访慰问,对学校的田园课程和特色体育大加赞赏,肯定了田园劳动课程的育人效果,称赞农村的孩子既有乡土情怀,亦有国际视野。如今,板球、软式棒垒球已是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之一。

学生的蜕变和课程的完善,得益于学校开展的“田园式”特色教育,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有进步,使学生会做人、会求知、会劳动、会生活、会审美,为他们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秀山小学紧紧把握教育质量这条生命线,走内涵发展之路,以生为本、道德教育为首、素质教育为重,不断创新劳动教育实践形式,将学科教学融入田园课程,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探索出一条适合秀山小学发展的五育融合新途径。

“秀山这片土地养人更育人,这里有一群可爱的孩子,还有一群热爱教育的人。我们要让从秀山走出去的学生真正看得见青山,记得住乡愁,追逐着梦想。”刘校长对学校未来发展之路满怀信心。

责任编辑:王 燕

猜你喜欢

秀山田园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北仍村的味道(外一首)
基于灰色系统GM(1,1)模型重庆市秀山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经济发展分析
幕落时有狗叫,野草呈倒伏状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田园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