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关节磁共振影像解剖图谱》出版:比较MRI与CT在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差异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2021-09-26张福,肖湛,郑志利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骨关节椎间盘磁共振

书 名:《骨关节磁共振影像解剖图谱》

作 者:程晓光,张东坡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159.00元

ISBN:9787565914898

椎间盘突出属于现代人的常见疾病,这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改变所导致,且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由于中国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日益的严重,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的自然规律,随之带来了腰椎间盘突出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在中老年群体的大幅增加。数据显示,65岁以上中老年人的腰椎间盘突出,患病率已经达到了13.26%,而70岁以上的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患病率已经达到了21%。而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生活习惯的影响,比如长时间的弯腰的动作,重体力的劳动与农活,或者是长期的高盐、高脂饮食习惯,都会相应提高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患病率,所以我国患椎间盘突出疾病的群体已经逐渐朝低龄化方向发展,发展形势相当严峻。就目前来看,深度探讨和分析MRI与CT在椎间盘突出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非常有必要,这主要是因为MRI在疾病检出率方面明显高于CT,且准确率亦是如此,这说明了MRI具有着相对更高的诊断应用实践价值,在提高患者椎间盘突出临床诊断几率方面非常有用,同时它也能够准确对疾病类型进行科学判断,提高临床运用价值。所以应该比较MRI与CT在椎间盘突出在诊断价值方面的差异,并深度了解二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骨关节磁共振影像解剖图谱》一书由程晓光、张东坡主编,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它属于磁共振影像解剖的实用性工具书籍。在书中提到了人体全身各个关节解剖相对复杂,采用磁共振影像检查则可有效了解各个关节的解剖结构,所以说它是目前针对人体运动损伤诊断的最理想手段。而该书则为医生深度了解骨关节磁共振影像解剖提供了有价值参考。全书基于高场强磁共振扫描问题展开分析,其中精挑细选了由北京积水潭医院、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垂杨柳医院放射科所提供的肩、肘、腕、髋、膝、踝六大关节的800余幅多维、高清晰磁共振图像,其中更附有专业定位线与说明图像扫描位置图谱内容,希望通过这些图谱来指导专业领域医学人士,便于参照学习。

在《骨关节磁共振影像解剖图谱》一书中,首先对MRI、CT疾病的检出率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例如在针对椎间盘膨出例、椎间盘脱出例、椎间盘积气例、椎间盘游离例等等进行对比分析,发现MRI在疾病检出率方面明显高于CT,且其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针对MRI、CT的诊断准确率对比方面,其中MRI的诊断准确率也明显高于CT,比较结果发现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

在《骨关节磁共振影像解剖图谱》一书中专门提到,MRI所采用的是射频波,其波长较长(相比于CT的电磁波),能量最高可达到10-7eV。相比之下超声波的波长较短,能量只有3x103eV。考虑到人体体内存在多种C-H结合有机物,结合能力为1eV,所以其射频能量无法切断C-H结合,所以说MRI不会对生物产生任何损害。就这一点来讲,MRI与CT在针对椎间盘突出患者骨关节磁共振影像就会出现差异,显而易见MRI磁共振造影剂相比于CT所采用的焊点造影剂效率更高,而且更安全。当然,MRI磁共振也存在一定的技术局限性,例如它的成像时间普遍较长,针对患者腰椎间关节的空间分辨率尚不够高,在发现钙化灶方面不够敏感,所以在定性诊断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而且它的费用较高,依然不被大多数患者所选用。考虑到椎间盘突出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病,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习惯息息相关,且是否患病也取决于患者的运动频率、肌肉质量优劣等等。因此有必要深度分析椎间盘周围星罗密布的神经阻滞,在诊断过程中发现其中已经发生变异的部分,看起是否严重压迫了神经组织,令患者产生了疼痛感,明确其引起腰腿痛的普遍因素内容。相比之下,人体腰椎盘位置周围神经、骨骼较多,所以一旦出现腰椎周围神经系统受迫问题就会引发腰椎间盘疼痛。目前我国临床中所常用额定MRI、CT等影像学诊断手段丰富,二者之间的诊断价值、临床应用价值差异性明显。相比于MRI检查,CT检查的价格显然更加平民化,不过必须考虑到CT本身采用超声波放射性极强,其辐射根据能量高低及电离能力的大小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而CT所产生的辐射属于电离辐射,人体接受电离辐射会有一个阈值,当超过这个阈值的时候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偶尔做一次CT是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人体会通过自我调节进行修复,除非一次接触大剂量电离辐射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包括神经系统的危害,消化系统以及人体各组织的辐射伤,严重者会导致生命危险。但整体看来,相比于MRI,CT的放射危害更大,不推荐使用。MRI在诊断椎间盘突出病症方面则效果显著,因为MRI本身具有较高分辨率,可实现对患者实施多方位的扫描检查,灵敏性与特异性表现较高,在检查过程中可生成大量电磁信号,增强检测能力。简言之,它能够准确且清晰的判断、提示患者椎间盘突出疾病的具体发病症状,为患者早期治疗该疾病提供有价值参考依据。整体看来MRI的使用安全性更高,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放射性危害。

《骨关节磁共振影像解剖图谱》一书中较为深度的诠释了MRI与CT在椎间盘突出患者检查方面的疾病检出率,相比于CT,MRI的疾病检出率与诊断准确率方面都明显更高,所以逐渐盘突出患者采用MRI诊断效果更为理想,这体现了MRI检查的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在骨关节磁共振影像解剖图谱展示方面也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更多有价值参考,可以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应用。(文稿:张福、肖湛、郑志利、梁宇强 浙江宁波 宁波开发区中心医院影像科315800)

猜你喜欢

骨关节椎间盘磁共振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MSCTA在骨关节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骨关节结核术后个体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跟骨关节内骨折选择不同类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研究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