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计划视角下构建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2021-09-26曹建磊

文山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蚌埠工程学院保障体系

曹建磊,吕 部

(1.蚌埠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2.蚌埠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的快速发展,我国实现了经济社会升级转型、产业结构加速调整的跨越式发展,教育部和国家相关部门印发多项文件并对高等教育领域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2.0战略计划。为全面提高地方性工程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蚌埠学院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为导向提升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构建完善科学合理、高质量高规范的“54321”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1],保障学校有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培养符合现代经济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推动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2],于2019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开展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一、坚持“学生中心”理念,构建“54321”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蚌埠学院秉持以全面服务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育人的出发点和启程点,以国家、社会和学生的各项满意度为落脚点,长期坚持和确立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作为理论指导[3],以实践教育的原则制定了《蚌埠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蚌埠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与实施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要求。

蚌埠学院建立健全了相关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标准制度《蚌埠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纲要》《关于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推动现代化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完善和改进,不断增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及监测意识,积极探索构建富有特色且卓有成效的地方特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在蚌埠学院“54321”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中:“5大体系”是科学合理地构建“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监测和改进体系、教育教学资源管理体系、教育教学质量目标体系、教育教学管理决策体系、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体系”五大监测体系;“4个环节”是重点做好目标和标准制定、检查与评估、反馈与调控、督查与整改等四个关键环节;“3方评价”是建立学生评价、学校自评、社会评价等三方渐进式评价;“2项改进”是学校经过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两个方面的必然运行,有效推动“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两个方面的持续完善;“1个满意度”设定努力实现国家、社会和学生满意度稳健提高的目标。

在蚌埠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教学活动运行过程中(见图1),学校以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完善为目标,以教学质量的布局管理和专点控制为重点,不断强化全程控制、全员参与和全面评价,通过数据监测、常态监控、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等主要手段[4],每季度发布《蚌埠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切实有效地保障了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监督、管理、评价、反馈等环节的顺利运行。

图1 蚌埠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结构示意图

二、加强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标准建设,切实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运行

蚌埠学院根据办学定位“地方性、应用型、工程化”,长期坚持高质量标准立校,建立健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规章制度,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质量标准管理体制,积极推进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质量监控、教学信息反馈教学环节,构建科学合理有效运行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一)教学质量标准建设

质量标准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好坏的基本标杆[5],蚌埠学院始终将质量标准建设作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首要工作,把培育符合地方发展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要求。在不断地探索实践过程中,拓石紧紧扣住办学定位和培育复合型人才的总目标,形成逐步包含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学环节、育人环节、管理环节五项模块的全方位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二)专业课程质量标准建设

学校依据自我定位,有效切合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理工科复合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文件《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本科专业(专业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规定,结合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认证质量标准文件《蚌埠学院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新专业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要求,明确专业质量要求的同时也对专业设置、调整、建设模块进行了规范。学校明确了计算机专业方向的课程建设标准、规范了课堂教学管理,制定了《蚌埠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环节质量标准》体系,结合国家要求和社会需求出台完善了相应的专业课程质量标准。

(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标准建设

蚌埠学院坚持持续开展“废旧制度、改适制度、立新制度”等工作,明确和完善了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性文件126个(自2006年起),形成《蚌埠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汇编》,紧密围绕教学基本建设的教育教学评估体系、教学条件、教学方案、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多个教学块面,不断完善、规范教育教学指导建设工作,以此来确保教学基本建设质量的稳步提高和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

(四)教育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建设

学校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总目标完善和制定符合需求的教育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制度《蚌埠学院应用性人才培养主要环节质量标准》,重点凸显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在课堂教育教学的关键主体作用,突出和实现实习实训、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考核考试等重要教学监控环节的功能,确立课堂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辅导、社会实习实践等13个相应配合教育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要求不断提升[6]。

三、积极推动教学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的持续改善,突出教学质量的效果

计算机工程学院严格遵循学校“管理与评估分离、科学和高效分工协作”的组织体系构建和制度建设准则,积极有效地推进学院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的构建和探索“二级双线”组织运行模式[7]。

首先,实施“二级管理”制度。在学院层面,校长办公会是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最高决策机构;教学工作委员会由教务处牵头,主要负责研究讨论和审议决定本科教学工作的各项措施,例如制定《蚌埠学院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蚌埠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办法》《蚌埠学院教学信息员工作条例》等文件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是管理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行政机构,主要负责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全方位多维度的监控、评价与反馈等过程环节,制定《关于开展本科教学督导工作的实施意见》《蚌埠学院学生网上评教工作实施办法》《蚌埠学院教师评学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文件;校级督导组协助教务处和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对学校教学活动的日常运行和教学质量进行定点定时监督。

在计算机工程学院(二级学院)层面,学院的党政联席会是负责研究讨论和决策本教学单位的本科教学工作各项措施的最高管理机构;学院的教学工作委员会负责审议和提议本教学单位本科教学工作的决策工作;学院的各教研室和各实验中心是负责学院教学运行、实验教学运行的执行机构,严格按照上级机构指示科学管理学院的教学工作;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对本教学单位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控、评价、反馈等。

第二,施行“双线运行”架构。“双线运行”指的是蚌埠学院和计算机工程学院的“教学运行线”和“质量监控线”。其中“教学运行线”的成员包括校长、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务处,从下可涵盖到计算机工程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和实验中心主任等,从上至下一起构建为整体相互协作的教学组织运行架构。蚌埠学院现有教学管理人员41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22人,占53.66%;校级教学督导10人,其中90%的教学督导都是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学单位共有教学督导76人,其中计算机工程学院有7位院级教学督导,按照学校规定年级专业全覆盖的原则,学院从优秀的学生中遴选出21名学生教学信息员,占学校学生教学信息员总数的12.14%。

“质量监控线”里的成员主要有校长、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校级教学督导组、计算机工程学院教学督导小组、教学信息员、学生信息员等,同样从上至下、科学合理组建成完整的计算机工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架构。“教学运行线”和“质量监控线”双线合理运转,两者相互协作、相互搭配,一同为搭建推动和落实计算机工程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工作平台实现了“管评分离”。

第三,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信息反馈。教学质量监控(见表1)是保证学校和学院教学质量提高的核心内容,计算机工程学院的常规教学检查是最通用最直接的监控手段。在具体实施中,学校在每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3个时段进行教学检查,以《蚌埠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环节质量标准》《蚌埠学院课堂教学管理实施细则》《蚌埠学院实验教学规范》等规章制度为依据,以教学条件为基本保障,落实学院的教学任务和任务执行情况为主要目的,检查各教研室、各实验中心的课堂教学情况,其中包含听取教师授课、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状况、查阅教师教案笔记、访谈学生评教反馈(见表2)、讨论教研活动等内容。

表1 计算机工程学院教学质量监测活动表

表2 计算机工程学院2016~2020学年学生评教成绩统计表

每学期末,计算机工程学院依据《蚌埠学院课程考试(考查)管理暂行办法》《蚌埠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通过检查教师批改的作业及试卷、监考、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教学档案、课后辅导答疑等了解教学情况。据学校刚通过的教育部组织审核评估工作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教师评学数据显示,计算机工程学院获得优秀等次的班级有8个,占全校优秀等次班级总数的13.56%,占被评班级总数的18.78%,获得良好等次的班级19个,占全校良好等次班级总数的14.96%,占被评班级总数的16.43%,结果证明了学院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情况评价较高。在审核评估时间点的学期中,学生对教师的评教平均分为97.20分,比上年同期高出0.69分,比2017年同期高了1.32分,数据结果显示学生对学院教师的教学工作满意度逐年提高。

计算机工程学院的教学信息反馈环节是保障学院教学质量有效提高的重点环节,为了掌握学院的教学运行状态,收集学院所有教师的教学信息是完善教学状态的重要举措,通过校领导、学院领导、校督导组和学院督导小组、专家和同行听课督查(见表3)等手段,利用学校内网的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学生的学习调查,利用学校教务处的教务管理系统开展教师评学活动和学生评教活动,听课包括随机或定点组织方式,对加强教学工作的监督、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等方面有极大帮助,期间教学秘书和学生教学信息员的课堂教学反馈环节利用QQ群或微信群等媒介,能够极大地帮助学院教学信息反馈能力的提升。

表3 计算机工程学院2016~2020学年督导组听课评价统计表

四、多途径促进教学质量和保障的改进,提高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

(一)科学决策保障教学质量改进

计算机工程学院每年都要上报两次以上相关教学质量的数据信息,适时开展教育部组织的数据采集信息和省教育厅要求的常态监控统计信息[8]。其中填报的数据采集信息包含学院的基础信息数据和相关教学资源数据等内容[9],常态监控统计信息包括教学行为数据、教师学生相互之间的评学评教数据等教评模块[10]。近三年,计算机工程学院新增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教坛新秀1人,有5位教师获得校级教学质量奖,根据《蚌埠学院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认定和处理教学事故2人次,较好地维护了教学工作的严肃性,有效保障了学院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改革保障教学质量改进

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出现的问题也有轻有重,计算机工程学院针对薄弱环节的教育教学问题可有针对性地发布相关教学研究项目的申报指南,引导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甚至鼓励行政人员一同申报招标课题、开展教学研究项目的申报工作,鼓励并支持专职教师在熟悉的业务范围内将自己的产学研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应用成果。近三年,计算机工程学院获批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5项、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10项、省级智慧课堂试点项目2项、省级MOOC示范课程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智慧课堂试点项目1项,众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已在教学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加大经费保障教学质量改进

目前,蚌埠学院在教学经费这一块面施行“基本经费”+“专项经费”的预算分配方式。在具体施行的过程中,计算机工程学院依靠数据采集信息和常态监控统计信息等教学质量信息手段分析,主要配置原则包含利用长远打算拓基础、与教师学生十足关联、教育教学选择优先等,横向通过各类保障性的投入方式弥补教学经费的不足,并纵向通过“保障”+“竞争”的投入机制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确定培养学院教育教学的发展特色并将其做大做强。经学校和省教育厅研究批准,投资总额两亿多元的理工楼建设项目已于2018年获得批准并于次年全面开工建设,进一步满足了学院培养地方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四)机制优化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计算机工程学院逐渐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主体意识,在推动监控、评价、反馈、改进四项有效机制的过程中,运转学院各教研室、各实验中心等基础教学组织,确保教学质量改进的效果不断完善,更加科学合理的显现出机制优化的效果。最近三年来,计算机工程学院经过不断的努力和不懈的进步,学院学生在参加的各项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新增国家级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4项、省级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64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8项,申请和授权各项专利5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也一直保持在9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2017届学院本科生自主创业率在全省26所本科高校中高居第一名。教学质量的改进促使学生的学科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攀升,计算机工程学院经过不断地推动这些有效的基本措施保证了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五、结语

大学重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活力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和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的永恒核心主题[11]。优化深化反馈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规章制度、加强完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积极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持续改善教学信息评估与反馈,切实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运行,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是高等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点[12]。

猜你喜欢

蚌埠工程学院保障体系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福建工程学院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
对话蚌埠:药品采购究竟咋啦?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蚌埠药采事件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