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医学类本科生学情学风调查及其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1-09-26陶爱恩李本富陈秋霞李光忠钱金栿

文山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育

陶爱恩,李本富,陈秋霞,李光忠,钱金栿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 医学院,云南 丽江 674199)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是以传统教育思想“教(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向新时代教育思想以“学(学生学习、学生成长、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重要转变,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为本。目前,针对以学生为中心在人才培养观[1]、教学模式[2]、应用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建设[3]、教学整改[4]、多元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5]等方面已有研究。笔者主要通过设计思维理念,以本学院学情、学风的实际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探究本学院在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路径和举措,以期为提高本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打造一流课程提供参考。

本研究是基于设计思维的方法,以学情、学风为载体制定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反馈出学生在人才培养和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具体的整改路径和措施,对后期本学院人才培养与课程质量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调查方法

研究对象为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医学院的学生,设计“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医学院本科生学情、学风调查问卷”,问卷共55题,为多选模式,涉及2017~2019级495名本科生的基本情况、学习习惯、学习生活状况、满意度、意见和建议四个部分。调查方式采用问卷星进行网上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95份。

二、结果与分析

(一)学情分析

本调查共涉及495名学生,其人员结构主要包括男生74人、女生421人;外向型性格280人、内向型性格215人;独生子女156人、非独生子女339人;云南省内142人、省外353人;城市(县城及以上)户口219人、乡镇或农村户口276人。其经济结构家庭年收入为0~10 000元有173人,占调查总数的34.95%,10 001~30 000元有167人,占调查总数的33.74%,30 001~50 000元有67人,占调查总数的13.54%;50 000~100 000元有53人,占调查总数的10.71%,100 000元以上有35人,占调查总数的7.07%。报考志愿的结构以第一志愿报考255人,占调查总数的51.52%;以第二志愿报考70人,占调查总数的14.14%;以第三志愿报考45人,占调查总数的9.09%;以其他报考125人,占调查总数的25.25%。

(二)学习动机、专业认识和自我认知度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见表1),对于上大学的目的,80.20%的学生认为是要“具备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实现自我价值”,71.31%的学生认为是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实现亲人、老师的美好期望”,56.77%的学生认为是“为获得更高学历做准备”,只有38.38%的学生认为是“自己对本专业学科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自我目标的合理定位和专业兴趣的培养是实现前三者的重要前提,目标定位不清,缺乏专业兴趣,学习方向容易模糊且缺少学习热情。鉴于此,通过进一步调查论证发现,对自己发展前景和专业前景的认识中,有52.32%学生没有考虑过,走一步算一步或前景暗淡,前途堪忧,47.68%学生有“前景光明,很有信心”。自我认识中,40.40%学生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54.14%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努力,5.45%无追求,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在学习中仅有2.63%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学习状况仅有23.03%的学生积极主动、无需人监督、能充分利用时间。

表1 学习动机和专业认识调查

对学生自己大学期间的学习经历满意度分析发现,3.64%很满意,27.07%比较满意,56.57%一般,8.89%比较不满意,3.84%很不满意;学生对自己大学期间的校园活动与社会活动经历是6.46%很满意,30.1%比较满意,51.52%一般,8.48%比较不满意,3.43%很不满意;对学生接受的大学教育价值满意度分析,有10.3%很满意,37.17%比较满意,47.07%一般,3.84%比较不满意,1.62%很不满意。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经历、接受的大学教育价值、校园活动与社会活动均表现为一般,比较不满意学生较少。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学生学习动机不纯,缺乏对自我专业发展的认知和自我定位,学习方向模糊,缺乏明确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的主动性,缺乏理想、缺少规划,存在目标缺失,学习目的不明确,内在学习动力不足。第二,缺乏专业发展、学习规划等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三)学生的学习态度、违纪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统计(见表2),上课前,仅有9.29%的学生对所有课程都预习,71.92%对重点课程预习;上课时有54.55%的学生认真听讲,详尽做笔记;有41.62%偶尔玩手机或睡觉,6.46%经常玩手机或睡觉,课后仅有25.25%学生及时复习当前课程或经常进行复习,76.57%能独立认真完成作业,存在偶尔不交作业、经常抄袭别人作业、经常不交作业,课堂上存在旷课或早退等违纪情况。准备期末考试时,仅有32.73%学生通过日积月累,64.46%的学生为考前一个月、考前两三星期或考前几天复习。上述结果表明很多学生没有养成刻苦认真,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上课打瞌睡、看小说、玩手机,课堂纪律松弛,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惰性严重,作业抄袭、考前突击等现象普遍,导致学生不及格率高,学习困难生多。存在的问题:第一,上课学习纪律不严,54.55%的学生认为任课老师对课堂纪律所有的老师都严格要求,41.21%认为部分老师严格要求,少数老师不太注重课堂管理,4.24%的学生认为很少有老师对课堂纪律进行管理或老师都只顾自己讲课,不管课堂纪律。第二,学生与老师和同学之间交流甚少,仅有35.35%学生会经常与宿舍室友探讨学习或研究相关事务,有37.37%学生偶尔与宿舍室友探讨学习或研究相关事务,有27.27%很少或从不与宿舍室友探讨学习或研究相关事务,仅有7.68%学生常会与老师沟通或讨论发展问题。

表2 学生的课程学习分析

通过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管理和课程建设的满意度分析发现,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水平有14.75%很满意,47.68%比较满意,32.32%的一般满意,2.83%比较不满意,2.42%很不满意;对学院专业课的多样性与可行性的满意度分析,有8.08%很满意,43.43%比较满意,43.43%一般,2.63%比较不满意,2.42%很不满意;对学院所开专业课的质量的满意度分析,13.13%很满意,41.41%比较满意,40.2%一般满意,3.43%比较不满意,1.82%很不满意。对专业课老师在学业与个人成长上给予的指导的满意度分析,16.36%很满意,45.05%比较满意,34.34%一般满意,3.03%比较不满意,1.21%很不满意。学生对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在学业与个人成长上给予的指导满意度分析,24.44%很满意,35.15%比较满意,33.33%一般,3.43%比较不满意,3.64%很不满意。上述结果大部分的学生对老师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满意度评价多为一般,表明教师在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四)学生対学风问题的认识及建议

通过学生自我回答自我存在的问题,认识到学生问题的根源是搞好学风建设、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的基础。调查学风最主要的问题时,发现51.92%的学生认为缺乏学习动力,厌学,为考试而学;40.61%的学生认为没有学习和学术气氛;17.17%的学生认为迷恋上网游戏;23.23%的学生认为学习纪律意识差,迟到旷课现象严重;36.57%的学生认为浮躁不踏实,考试突击;17.58%学生认为存在抄袭作业;42.42%的学生满于现状,进取心不强;46.46%的学生创新性不强,缺乏实践能力;12.93%的学生认为有考试作弊,上述问题都是造成不良学风的根本。如何才能解决上述问题,43.03%的学生认为要多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多开选修课、讲座;45.86%的学生认为要加强学生管理,严肃课堂纪律和考勤,深抓考风考纪;46.26%的学生认为要多组织课外竞赛、创建兴趣小组;43.84%的学生认为要改善学院的软硬件设施;48.48%的学生认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上课水平,教师要挂牌上课,由学生选老师;61.82%的学生认为要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一个优雅的学习环境;34.14%的学生认为要加强辅导员、班导师、班长责任制;61.01%的学生认为要加强自身的素质。

(五)基于学情、学风分析的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发展路径与措施

经调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的学习动机不纯,缺乏对自我专业发展的认知和自我定位,学习方向模糊,缺乏明确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的主动性;(2)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缺乏自我约束力,班级考勤制度执行不严;(3)学生厌学、懒惰、抄袭作业,迷恋上网游戏,满于现状,进取心不强;(4)部分老师课堂纪律监管不严;(5)部分教师的授课内容与形式单一,不能吸引学生;(6)部分班级主题思想政治教育如安全教育、校纪校规教育、考风考纪教育等流于形式,虽然频率比较高,但开展不够生动,难以使多数学生入脑入心,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7)第二课堂教育甚少,如专业发展的讲座、论坛、经验交流会等;(8)班主任、专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学习接触与交流;(9)教与研、教与产、教与学联动性缺乏,缺乏学术气氛。针对上述问题学院领导、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任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形成联动机制,采取具体措施,整改路径见图1。

图1 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发展路径

推动人才的培养和优质课程建设,具体措施如下:

1.教学、管理双管齐下,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建立“院长统一领导、专兼职队伍相结合、教职工全员育人、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学院认真设计专业导论、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的模块、内容,使新生入学便明确和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专业方向、专业优势、培养目标、就业方向。

2.丰富第二课堂,开展多元化教育。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育形式。大一新生开展校纪校规教育、安全警示、心理教育、职业生涯导航大赛等;对毕业生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教育、考研指导、职场模拟招聘大赛等;弘扬中国传统美德,培育学生敬畏感恩、合作担当,采取演讲比赛、师恩传递等;组织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互联网+比赛、云南省创新创业比赛。

3.形成本科生导师制,建立家校联系制。本科生导师在学业指导、科研能力、考研准备、择业咨询、日常生活、思想问题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实现个性化培养。新生家长通过座谈会、微信群、班级简报等方式建立沟通机制,发挥家庭教育的联动作用。

4.加强日常管理,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坚持正课考勤制、周末班会制、心理健康周报制、学生安全签责制、评优评奖评助制、家校联系制、教师值班制等规章制度。一年更换一次班委,让更多的学生担任班委,增强其班级归属感、责任感,使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和班级凝聚力。

5.优化师德师风,调整培养方案。把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从严执教、为人师表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提高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启发思考,培养自学和思考的习惯。通过说课比赛、讲课比赛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师在课上课下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学院应修订专业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合理设置理论和实践课时比例,引入创新课程模块,吸引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6.改善软硬件设备,鼓励师生交流。通过科研平台的打造与共享、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实验室的维护与保养保证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提供一个优雅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学习。

7.制定课程质量标准,促进精准教学。在教学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制定课程质量标准,完善教学和课程质量标准这套组合拳,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要求,用标准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行规范。

三、结语

学生在人才培养和教学中占据着主体地位,是整个培养和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制定中,应以学生为中心统筹规划,系统构建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促进学生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