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电焊工人职业性噪声聋听力受损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09-25李江叶浩昕张丽华梁晓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4期
关键词:电焊工听阈噪音

李江,叶浩昕,张丽华,梁晓阳*

(1.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海康门诊 五官科,广东 广州 510260;2.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广东 广州 510260;3.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海康门诊 超声科,广东 广州 510260)

0 引言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放射性元素、生产性噪声等,其中生产性噪声会造成机体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等听觉器官功能受损症状,严重者还可引起内脏损伤[1]。职业性噪声聋(occupational noise-induced deafness,ONID)是一种常见职业病,与劳动者长期暴露于生产性噪声中有直接关系,噪声强度、噪声频谱特性、噪声类型、接触时间、接触距离、自身身体状态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耳蜗损伤[2]。现行临床医学无法治愈ONID,因此,预防ONID是当前保障劳动者生理健康的重点项目之一,最大程度避免此职业病对劳动者生活、工作、家庭以及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3]。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的汽车、船舶、重大装备等制造业发展迅速,电焊作业人员在整个制造业群体中具有一定占比,电焊工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众多,具体可分为有毒物质(毒气、粉尘等)、弧光电热、噪声等,部分危害因素的强度达到甚至超过国家相关规定的接触限值,严重危害工人群体的生理健康[4]。了解电焊工人ONID听力受损情况与相关影响因素可为针对性改善职业健康保障措施提供指导方向,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2020年进行在岗职业健康检查的某企业133例电焊工人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抽样法,选取于广东省广州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2020年度职业健康检查的南沙区某企业133名在岗电焊工人为分析对象。纳入标准:①均接受2020年在岗职业健康检查;②噪声作业工龄为半年及以上;③年龄18~50岁,所有分析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确诊遗传性耳聋疾病;②既往有严重头部创伤病史;③在岗职业健康检查前确诊耳部疾病。

1.2 方法。①通过自制电焊工人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所有分析对象的性别、年龄、工龄、接害因素、工作场所噪声强度、防噪音工具佩戴情况、吸烟、运动等情况;②检测电焊工人所在工作场所的噪声强度,参考标准: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5];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6];检测内容:所有分析对象的职业性噪声暴露情况;噪声超标标准:8 h等效噪音值≥85 bB;③检测电焊工人的听力损伤情况,参考标准:GBZ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7];高频听阈受损标准:任一耳3000 Hz、4000 Hz、6000 Hz的任一频率听阈≥40 dB;语频听阈受损评估标准:任一耳语频平均听阈>25 dB。

1.3 观察指标。①电焊工人的一般调查资料;②对比电焊工人的双耳不同频率听阈;③电焊工人听力受损的单因素分析;④电焊工人听力受损的多因素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有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与t检验,等级资料采取轶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电焊工人的一般调查资料。133例电焊工人中,52例(39.10%)发生听力受损,81例(60.90%)听力正常,见表1。

表1 电焊工人的一般调查资料

2.2 对比电焊工人的双耳不同频率听阈。两组右耳的3000 Hz、4000 Hz、6000 Hz的任一频率听阈均<40 d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受损组左耳的4000 Hz、6000 Hz的频率听阈明显高于听力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电焊工人的双耳不同频率听阈对比(±s)

表2 电焊工人的双耳不同频率听阈对比(±s)

组别 听力受损组(52例)听力正常组(81例) t P左耳3000 Hz 35.18±2.16 34.66±2.34 132.19 0.001 4000 Hz 42.13±2.11 35.48±3.98 11.080 0.001 6000 Hz 43.98±3.09 35.15±3.15 15.892 0.001右耳3000 Hz 32.78±5.16 32.15±5.16 0.687 0.493 4000 Hz 34.13±5.11 33.11±4.97 1.142 0.255 6000 Hz 34.98±5.09 34.01±4.11 1.209 0.229

2.3 电焊工人听力受损的单因素分析。听力受损组工作场所噪声强度≥85.1 dB、接害工龄>11年、吸烟、运动为0次/周、工作时不佩戴防噪音用具等的比例明显高于听力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电焊工人听力受损的单因素分析(n,%)

2.4 电焊工人听力受损的多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场所噪声强度≥85.1 dB、工作时不佩戴防噪音用具、接害工龄≥1年是电焊工人发生听力受损的独立高危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电焊工人听力受损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噪声普遍存在于劳动者的工作场所,长期处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会导致ONID听力受损风险增高,ONID主要损害机体的听觉器官,除此之外,对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也有一定不良影响,且一旦发生ONID,难以根治,若疾病严重程度较轻并及时脱离噪声环境,获得及时治疗后可逐渐恢复,若听力损失严重则需佩戴助力器[8]。预防是当前降低ONID发病风险的关键措施。电焊作业的主要工作程序是利用电能,在一定热度或压力的条件下焊接生产材料,这也导致电焊工人不可避免地接触到电焊机械带来的高强度噪音。了解电焊工人听力健康状态并分析听力受损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改善其工作环境。

本研究发现,133例电焊工人中,39.10%的电焊工人存在听力受损,但症状普遍较轻,绝大多数以高频听阈提高为主要症状,即高频听力下降,典型临床症状为耳鸣、嘈杂环境中声音分辨力弱。相关研究[9]表明,由于人耳对低频噪声的耐受力更强,在噪声强度相等的情况下,高频噪声对人耳的伤害性更大。本研究中,听力受损组左耳的4000 Hz、6000 Hz的频率听阈明显高于听力正常组,其听阈>40 dB,证实电焊工人高频听阈提高,为轻度听力损伤。

进一步分析听力受损的影响因素,发现听力受损组工作场所噪声强度≥85.1 dB、接害工龄>11年、吸烟、运动为0次/周、工作时不佩戴防噪音用具等的比例明显高于听力正常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场所噪声强度≥85.1 dB、工作时不佩戴防噪音用具佩戴、接害工龄≥1年是电焊工人发生听力受损的独立高危影响因素。表明在后期规范电焊工人职业健康保障措施中,应重点针对工作场所噪声强度、防噪音用具佩戴、在岗工人工作时间等方面进行改善,具体措施为:①规范工作场所电焊工人的防噪音用具佩戴行为,保证每一位电焊工人具有功能完整的防噪音用具,完善佩戴率;②提高电焊车间自动化水平,焊接过程智能化既可提高焊接质量稳定性,改善劳动环境;③完善电焊工人职业健康保障,实施科学健康的排班制,提供定期体检,为听力受损高危人群提供及时保护措施[10]。

综上所述,南沙区某企业133例电焊工人的ONID听力受损程度较轻,需针对工作场所的噪声强度、工作时防噪音用具的佩戴情况、长期在岗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保障等进行针对性改善,以消除或降低ONID听力受损风险。

猜你喜欢

电焊工听阈噪音
电焊工
噪音,总是有噪音!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无法逃避的噪音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短声听性脑干反应结合单频刺激听性稳态反应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力评估中的应用*
电焊工波力
噪音的小把戏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马龙县总工会:基层工会举办电焊工技能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