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床旁急诊超声检查在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应用及准确性分析

2021-09-25布阿力亚买吐松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4期
关键词:疾病诊断囊肿颅脑

布阿力亚·买吐松

(和田地区人民医院 超声科,新疆 和田 848000)

0 引言

女性在妊娠、分娩阶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极低体质量儿(出生体质量低于1500g)、颅脑畸形、早产儿等异常情况,严重影响我国出生人口素质。而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在临床的不断发展,新生儿危重症疾病得到显著的改善[1]。其中新生儿颅脑疾病为常见危重症疾病类型,包含脑实质出血、脉络丛囊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如果治疗不及时,极易引起病情恶化,危及患儿生命安全或造成严重后果。因此需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手段,准确诊断疾病判定患儿病情进展,同时帮助医师评估疗效及判断预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手段,可以对局部组织病灶大小、位置、与周边组织结构关系等信息有效反映,且具有重复性好、价格低廉等优势,故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2]。本次研究以存在颅脑疾病高危因素的新生儿200例为样本对象,评估床旁急诊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时段内存在颅脑疾病高危因素的新生儿200例,其中男女比108:92;足月分娩者69例、早产儿131例;日龄1-9d,平均日龄(4.35±0.48)岁。纳入对象均为新生儿,患儿家长及监护人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晓,并取得配合。

1.2 方法。床旁急诊超声检查:选择SIUI-Apogee 1T超声诊断仪,设置凸阵低频探头频率为3.5 MHz~5.0 MHz,使患儿取平卧体位,保持安静状态,头部处于正位并充分暴露,探头前端涂抹耦合剂,经过颞窗、前卤窗进行多角度扫描矢状面、正中矢状面、冠状面,并对观察患儿脑外间隙、侧脑室、脉络膜丛、脑实质等详细测量记录,利用彩色多普勒功能对大脑动脉、前动脉进行检测,并测定大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核磁共振检查:选择使用CE 1.5T Explorer机,使用8通道头颅与专用神经血管线圈,行常规检查,头颅横断面、矢状面。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表现。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24.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床旁急诊超声检查对颅内出血Ⅰ级、脉络丛囊肿、室管膜下囊肿诊断检出率高于核磁共振检出率,硬脑膜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低于核磁共振(P<0.05),对颅内出血Ⅱ级-Ⅳ级、脑实质出血的诊断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无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床旁急诊超声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对比[n(%)]

2.2 超声图像表现。颅内出血:颅内出血Ⅰ级也称为局限性发生层出血,病灶小,局限性出血,多发生在尾状核头区,表现为混合回声或高回声光圈;Ⅱ级病灶形态不规则,脉络丛有所增宽,侧脑室回声增强,内部回声均匀,存在异常回声团;Ⅲ级脑室扩张、侧脑室有异常回声团;Ⅳ级可见颅内出血,并伴有脑室内出血梗死病灶。脑实质出血:比较少见,显示脑实质内部有强回声,形态不规则,出血量大,致脑中线偏移,在血块吸收后,可见无回声空洞。脉络从囊肿:对应区域有单个或多个回声区,边界较为清晰,外壁不厚,存在多回声区的患者呈珠串样变化。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因宫内窘迫或产后窘迫造成,经超声检查,可见脑室受压变窄,脑室结构模糊,存在弥漫性增强回声。轻、中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大脑动脉血流频谱变化不明显,重度患儿血流频谱呈低矮的“单峰”状,舒张期未发现血流信号,RI低于0.55,高于0.80。室管膜下囊肿:存在一个或多个无回声区,外壁较薄,存在清晰边界。硬脑膜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见明显脑组织扩张或颅骨间隙增大,未发现任何回声,大量出血一侧脑组织推移致脑中线偏移;蛛网膜下腔出血存在增宽或增强回声,大量出血存在一侧脑组织推移致脑中线偏移。

3 讨论

伴随临床医疗技术的逐步完善及发展,颅脑超声等先进医疗技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目前在新生儿疾病诊疗中超声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医学检查技术,尤其在新生儿颅脑疾病中凸显出明显的优势[3]。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清晰的影像学图像,同时有助于临床医师及时发现并判断潜在疾病风险,从而实现疾病早期治疗、进一步提高患儿预后的目的。有研究显示,卤门未闭合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生可取得显著效果,将新生儿卤门作为疾病窥测窗口,通过对卤门外观、闭合情况的观察,从而对患儿身体状况给予初步判断,同时新生儿卤门未闭、颅脑组织等一系列生理特性,也为超声诊断检查提供了有利条件[4]。

在新生儿颅脑疾病检查中通过超声可对患儿颅脑局部病灶大小、具体位置、临近组织结构关系、内部血流情况等进行准确、清晰反映,进而为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指导[5]。因新生儿卤门多数未关闭,颅脑超声可通过观察患儿卤门对颅内疾病进行判断,全面了解患儿身体情况。床旁颅脑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发现新生儿颅脑病变,如新生儿颅内出血、室管膜下囊肿等,同时可对病变治疗效果、吸收情况等进行动态实时观察及监测,故可作为新生儿颅脑疾病筛查的首选影像学手段[6-7]。本次研究结果:床旁急诊超声检查对颅内出血Ⅰ级、脉络丛囊肿、室管膜下囊肿诊断检出率高于核磁共振检出率,硬脑膜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低于核磁共振(P<0.05),对颅内出血Ⅱ级-Ⅳ级、脑实质出血的诊断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P>0.05)。提示: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床旁超声检查具有明显优势,首先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的诊断及判定提供评估数据;其次床旁急诊超声具有安全性高、无创伤、无辐射等特点,如此可有效规避床旁X线检查对患儿造成的辐射损伤;再者床旁急诊超声具有重复性好的特点,可以动态观察并反馈患儿疾病变化情况及复查结果,进而为临床后期诊疗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指导;最后床旁急诊超声与其他实验室检查等诊疗活动互不干涉,可以同步进行快速诊断,如此保证临床急诊救治的有效性[8]。

进年来,随着临床介入超声的不断应用及发展,彩色多普勒床旁超声被广泛应用于引导穿刺技术,例如心包积液置管引流超声引导、腹腔穿刺抽液、检查等。床旁超声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同时能够将穿刺液带入实验室开展进一步检查,以便于明确性质诊断[9]。此外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方便快捷、经济性高,患者容易接受,不仅可用于新生儿颅脑疾病检查、监测、治疗中,同时适用于后期随访工作。通过本次研究可发现,床旁超声检查相比核磁共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脑膜出血诊断中敏感性相对较低,故在临床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患儿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方法,进一步快速准确诊断,降低漏诊、误诊风险。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床旁急诊超声诊断价值显著,可为疾病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提供有效参考,故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猜你喜欢

疾病诊断囊肿颅脑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诊断编码思路分析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腰骶部巨大皮脂腺囊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