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LIA在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验中的效果和符合率评价

2021-09-25陈国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4期
关键词:化学发光乙型肝炎标志物

陈国华

(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检验科,江苏 泰州 225321)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饮食方式的调整,也提高了一些传染疾病的发病率,乙型肝炎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乙肝病毒易传染,具有一定的进展性,会逐渐恶化至肝硬化等疾病降低患者生命质量。做好患者病毒标志物检测可帮助医师准确了解患者病毒感染、携带情况,及时制定治疗对策[1-2]。基于此,本文将探讨CLIA在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验中的效果和符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名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7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研究组75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常规组男44例,女31例,年龄29~61岁,平均(45.66±3.17)岁,研究组男44例,女31例,年龄29~61岁,平均(45.66±3.17)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中的诊断标准,且病例资料比较完整;②患者近期内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③意识清醒了解研究内容,并愿意参与配合,已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签写知情协议。排除标准:①患者患有其他严重的脏器系统疾病或合并其他甲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②女性患者在妊娠期或哺乳期。

1.2 方法。统一对选取的150例乙型肝炎感染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向其说明检测方法与配合注意事项。接下来进行肘部静脉血样采集,取患者晨起空腹状态的静脉血3~5 mL,室温放置1~2 h,待样本充分凝集后使用医用离心机以3000 r/min的转速进行分离,离心时间15 min,将分离出的上清液血清吸出置于一次性血清样品保存管内于-20℃医用冰箱中冰冻保存待用。先使用上海科华生物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检测试剂进行检验,严格按照试剂盒所提供的说明书,根据sop操作程序,对乙肝5项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验,使用酶标免疫分析仪(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型号:RT-6100)读取OD值,判断阴性阳性,并将检验数据结果自动传输入东软lis系统里保存。再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北京科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型号:lica800)根据sop操作程序对患者血清样本进行CLIA法检测,检测试剂为其配套试剂,检测乙肝5项血清学标志物,并将检验数据结果自动传输入东软lis系统里保存。

1.3 观察指标

1.3.1 各项指标的检出率:通过临床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在HBsAb(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原)、HBc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eAb(乙型肝炎e抗体)5项方面的检出率。阳性判断标准:HBsAb(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超过10.0 mIU/mL为阳性,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超过0.05 IU/mL为阳性,HBeAg(乙型肝炎e抗原)超过0.7 PEI/mL为阳性、HBcAb(肝炎核心抗体)超过5.3 PEI/mL为阳性、HBeAb(乙型肝炎 e 抗体)超过3 PEI/mL为阳性。

1.3.2 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查结果;通过临床观察统计两组在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方面的检查敏感度。

1.4 统计学分析。以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χ2,t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指标检出率比较。两组在HBsAb、HBcAb方面检出无明显差异,但研究组在HBsAg、HBeAg、HBeAb的检出方面要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测质量比较[n(%)]

2.2 两组HBsAg检查结果比较。研究组在0.02~0.06(ng/ mL)检出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组,检查敏感度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HBsAg检查低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HBsAg检查低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0.02~0.06(ng/mL)0.051~1.00(ng/mL)0.021~0.05(ng/mL)1.01~3.00(ng/mL)常规组 75 10(13.33) 22(29.33) 12(16.00) 8(10.67)研究组 75 20(26.67) 28(37.33) 12(16.00) 8(10.67)χ2 - 4.16 1.08 - -P - 0.04 0.30 - -

3 讨论

乙型肝炎是一项较受全世界关注的健康难题,具有转播感染率高,患病人群多的特点,是现阶段健康危害性较高的一种传染疾病[3]。就近年来的研究数据表明乙肝病毒患者中超过70%的患者均为慢性感染患者,该类患者疾病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若不及时进行控制干预,会进一步提高疾病危害程度,演化至肝硬化甚至肝癌疾病,提高患者病死风险。乙肝病毒的传播与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家族传播等均有关系,及时了解患者患病情况,改善肝脏组织学,对提高患者疾病抵抗力,彻底清除体内病毒有积极意义,因此临床上比较重视患者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验[4]。近年来,随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5]。在以往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诊断,该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灵敏度与特异性,但在假阳性与假阴性的检出方面还是存在些许不足,会对医师评估病情产生不良影响。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进行检测,不但有助于简化操作流程,其还可以直观的反应患者病情变化,具有定量检测优势。

在本次研究中,对150例患者依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查,发现后者的检查符合率更高,单独观察两种检测方法在HBsAg水平的检出方面,发现HBsAg水平处于0.02~0.06(ng/mL)阶段时,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检出率更高,说明其检查敏感度更高。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的使用原理与光辐射反应有关,被分为发光物免疫测定、发光辅助因子免疫测定、发光酶免疫测定三种,这三种技术都是通过采用发光物质对抗体进行标记,来计算需检测物质的浓度水平。与酶联免疫法相比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具有以下优势。首先是检查质量优势,在检测过程中,化学发光系统会借助一些催化剂提高发光性能,释放更多的光信号,属于一种免疫标志检测技术,所以在HBsAg、HBeAb等血清标志物检出方面较为敏感。第二在利用该技术进行检查时不会受到变异抗体的干扰,其检查结果的稳定性也比较高。第三在本次研究中我科室使用的科美全自动化学发光仪lica800,是利用光激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其反应体系为均相反应,具有反应充分、反应时间短、反应体系温度均一性好的优点,此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密度;由于在均相中反应,免清洗加上其独特的检测原理“结合则发光”,因此检测过程无须进行洗涤分离,从而减少了因清洗造成检测过程中的随机误差和交叉污染,最大限度地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分析精密度。

综上所述,在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验中,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提高检查符合率有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化学发光乙型肝炎标志物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化学发光探针构建及应用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全面化心理行为干预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中的应用观察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荧光/化学发光探针成像检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研究进展
化学发光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