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针灸联同康复理疗应用于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

2021-09-25胡健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4期
关键词:脑出血针灸康复

胡健

(湖北省武汉市第九医院 康复科,湖北 武汉 430081)

0 引言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其也可称之为自发性脑出血,其是由脑实质非外伤性脑动脉破裂而导致出血症状,老年人是该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口眼涡斜、昏迷、偏瘫等是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其对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1]。对脑出血患者采用中医针灸联同康复理疗法能取得良好效果,为了证实该治疗法是否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本文通过20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中医针灸联同康复理疗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纳入的人数共有206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103例;对照组男52例、女51例,年龄为42~75例,平均(57.26±2.16)岁;观察组男53例,女50例,年龄为43~76岁,平均(58.12±1.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脑出血的患者;②病程在半年以内的患者。排除标准:①病情不稳定的患者;②昏迷、病程半年以上的患者;③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对照组:将单纯中医针灸疗法应用于患者临床中,穴位选择包括三里穴、阳陵泉穴、后溪穴、合谷穴、外关穴等,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加其他穴位辅助,在下针刺应通过平补平泻的手法,在得气后留针25 min,针灸时间1次[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康复理疗手段,具体内容包括:①中药热敷:对患者的患肢采用中药外敷的方法,中药应具有祛瘀止痛、舒筋消肿、通络活血的效用;②推拿按摩:患者在按摩前应保持放松的状态,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推拿,穴位主要在头部、背部、四肢,采用的推拿方法包括点、揉、摩、拿、拔伸等,然后帮助患者展开相关动作,包括前屈、侧展、旋转等,1次/d,操作中应对患者的面部表情、身体状况进行观察,需注意控制好力度;③被动训练:医务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训练,包括四肢的被动抬高、弯曲、牵拉等练习;④其他:对于无法站立的患者来说,可以对其采取电动起立方式展开训练,如果患者存在语言认知障碍,需要对进行展开语言认知训练;如果患者存在不良心理情绪,应对其予以心理康复训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3]。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包括三个指标:①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关节、肌力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②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③无效:患者治疗前后无任何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生活自理能力进行比较,前者采用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评价,分数越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大;后者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自理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相关数据的分析采取SPSS 12.0统计学软件,将(±s)作为计量资料的表示指标,t、χ2检验分别应用于组间对比、计数资料组间对比分析中,差异显著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Barthel指数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的比较

3 讨论

随着老年人口的逐渐增多,患有脑出血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该疾病的病情发展速度比较快,患者预后会出现各种不良症状,包括语言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其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脑出血属于“中风”的范畴,引发该疾病的因素包括气血亏虚、湿邪劳损、气滞血瘀,由此导致患者出现经络受阻的现象,使患者出现语言、肢体障碍,该治疗该疾病时应注重温经益气、活血化瘀[4]。

临床对该疾病的采用中医针灸能取得良好效果,从神经病理学、神经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不同角度来看,对脑出血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作用机理体现在:①脑水肿的减轻,其能使脑组织超氧化雾歧化酶(SOD)的活性得以增强,能达到抗自由基作用;②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的抑制;③能达到免疫炎性反应的抑制效果。但是单纯的采用中医针灸疗法取得的整体效果还存在不足,因此,在中医针灸治疗基础上采用康复疗法,通过对患者实施中药外敷、推拿按摩、被动训练的方法能取得良好效果,其能患者局部关节功能、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且能使患者的神经压迫与粘连、肌肉痉挛状态得到改善,另外,在患者关节活动的纠正、功能的恢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此有效促进患者的疾病的良好康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结论:对脑出血患者采用中医针灸联同康复理疗法进行治疗能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其具有的诸多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赵永来[5]通过纳入9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人数均为49例的参照组、实验组;前者采用单纯中医针灸法治疗,后者采用中医针灸联同康复理疗法治疗,经比较可知,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NIHSS评分比参照组低,Barthel指数比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结论:将中医针灸联同康复理疗法能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其值得推广应用。

熊晶[6]通过纳入7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即39例对照组、39例试验组;将常规西药治疗法应用于对照组临床中,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康复理疗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79.495)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4.8%)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日常生活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结论:对脑出血患者采用中医针灸与康复理疗治疗能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其具有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本次研究结果结果与临床相关文献所取得的成果相一致,说明本次研究十分可靠,其能为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为提高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联同康复理疗具有的诸多优势,值得在脑出血患者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出血针灸康复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