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可地尔治疗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心肌损伤指标及心功能的影响

2021-09-25顾红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4期
关键词:尼可地尔心肌梗死心功能

顾红娟

(长春市中心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1)

0 引言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情严重时可引起相关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是其中最严重的类型,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一旦未及时给予治疗,将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导致患者死亡[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科学合理地实施该术式,可促进患者病情的缓解和健康的恢复,但是对于部分患者而言,择期行介入术治疗后,可能出现心肌损伤,心功能的恢复也不是非常理想[2]。因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必须辅之相应的治疗性干预措施,以进一步提升治疗的效果。有研究指出,尼可地尔是一种心血管疾病的常见治疗药物,可改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状态、心脏收缩功能及预后[3]。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尼可地尔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后,对患者心肌缺损和心功能的影响,将我院收治的80例该疾病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长春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进行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9~78岁,平均(62.13±2.54)岁;梗死部位,前壁20例,下壁13例,其他7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3~76岁,平均(61.87±2.50)岁;梗死部位,前壁21例,下壁14例,其他5例。两组各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可比。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②经相关影像学诊断确诊;③首次发病,发病至入院时间不超过12 h;④满足经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要求;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房颤、束支传导阻滞者;②合并心源性休克者;③存在其他脏器功能障碍者;④本次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⑤先天性心脏病史者。

1.2 研究方法。两组介入术前均给予常规处理,如口服300 mg阿司匹林、口服180 mg替格瑞洛。术后转入病房,给予患者口服二级预防药物,如20 mg阿托他伐汀钙片、100 mg阿司匹林、替格瑞洛90 mg(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尼可地尔治疗,静脉泵入6 mg/L,入院后即开始至术后24 h,后续以口服尼可地尔每次5 mg,每天3次,住院期间持续服用,出院后继续共用药4周。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入院时)和治疗后(疗程结束复查时)心肌缺损指标和心功能指标指标。心肌缺损指标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于清晨空腹状态采,采集患者静脉血5 mL,保存于EDTA抗凝管中,行3000 r/min离心处理10 min,然后-30℃保存,2 h内及时送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SF3600)及其配套试剂,经免疫荧光法检测,严格根据试剂盒说明操作。心功能指标包括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BNP检测标本同心肌缺损,仪器为英国BIOSITE Triage快速检测仪进行检测。LVEF行超声心动图采用2D法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肌缺损指标的比较。在CK-MB、cTnI水平方面,两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心肌缺损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心肌缺损指标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CK-MB(IU/L) t P cTnI(μg/L) t 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54.23±8.17 24.97±4.20 6.466 0.001 15.37±4.16 0.03±0.02 10.630 0.001观察组 40 54.85±8.20 15.60±3.72 12.179 0.001 14.63±3.82 0.02±0.01 21.276 0.001 t - 0.562 6.816 - - 0.763 7.820 - -P- 0.427 0.001 - - 0.478 0.001 - -

2.2 两组心功能情况的比较。在LVEF、BNP水平方面,两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情况的比较(±s)

表2 两组心功能情况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LVEF(%) t P BNP(ng/L) t 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40.52±5.17 52.62±7.14 7.169 0.001 623.27±45.78 231.62±30.29 14.250 0.001观察组 40 41.18±5.20 56.27±8.19 9.863 0.001 625.09±46.10 181.46±24.61 21.459 0.001 t - 0.569 2.690 - - 0.177 18.369 - -P- 0.571 0.029 - - 0.860 0.001 - -

3 讨论

冠心病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三高”的特点,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4]。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工作等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数量也有明显的增加。目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介入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可有效解除血管狭窄病变,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是治疗后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1/3的患者会出现心肌损伤,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较为严重的炎症反应等,导致心功能的恢复不佳[5]。因此,临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仍旧寻找进一步解决上述局限或问题的办法。既往有研究指出,针对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心功能恢复不佳等问题,可使用ATP 敏感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进行干预,通过该类型药物,能够有效改善心脏微循环,预防心肌坏死,从而保护心脏功能[6]。尼可地尔是一种常见的ATP 敏感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本研究将该药物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患者的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CK-MB、cTnI水平和LVEF、BNP水平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尼可地尔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损、心脏恢复不佳的问题,而这也与临床相关报道抑制。尼可地尔作为一种硝酸酯类化合物,属ATP 敏感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用药后可有效阻止细胞内钙离子的游离,增加细胞对K+的通透性,预防其“超载”,改善冠脉微循环,有效减轻心脏前负荷,扩大冠状动脉血管,从而增加冠脉的血流量,同时可逆转机体心肌重构,从而改善心功能,并且有利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减少。另外,尼可地尔用药后,还能够抑制血小板凝聚,有效预防血栓,降低梗死的复发率,减轻再灌注损伤。因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尼可地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患者的治疗,效果理想。尽管本研究取得了上述结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如纳入的患者数量不多,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这就要在日后的研究中增加样本展开进一步的分析。

综上所述,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尼可地尔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可促进患者心肌损伤的改善,改善心脏功能。

猜你喜欢

尼可地尔心肌梗死心功能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尼可地尔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