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康复治疗在慢性期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2021-09-25李凤珍郑素芬梁梅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4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训练康复

李凤珍,郑素芬,梁梅菊

(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 精神三科,广东 江门 529000)

0 引言

精神科常见一种疾病为精神分裂症,复发率高,病程长,多数患者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人际交往、学习、生活、工作能力较弱,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1]。临床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所遵循的原则为加快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促进其生活质量提升[2]。本研究选取100例慢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基于常规治疗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探究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患者全部为女性患者,采取1:1比例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3~56岁,平均(38.12±3.49)岁,病程1~6年,平均(3.49±0.68)年。研究组年龄24~57岁,平均(38.48±3.51)岁,病程1~7年,平均(3.52±0.71)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满足精神分裂症相关诊断标准;住院时间超过90 d;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脏器功能严重不全;精神发育不良;严重精神疾病;循环系统障碍;药物禁忌证。两组患者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护理方法以常规护理为主,治疗期间做好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充分考虑患者具体情况,将疾病相关知识等讲解给患者及其家属。入院后,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共同完成康复治疗方案制定。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掌握其实际需求,了解其心理变化情况。将治疗方法、相关知识及必要性讲解给患者及其家属,促进治疗依从性提升。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方法如下:其一,康复治疗管理。邀请专家开展精神分裂症康复知识与知识讲座,做好精神分裂症预防、症状识别及合理用药等各项工作。病情而定者实施开放式管理,鼓励患者参加娱乐演出、趣味运动会等,使其尽快融入社会及家庭。定期举办联欢会与座谈会,促进患者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提升。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精神与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避免患者出现自杀行为。其二,个体化康复护理。充分考虑患者实际情况,开展职业功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及社会技能训练等,每3 d/1次,每次45 min。成立专业认知康复治疗小组,间隔3 d进行1次训练,每次1 h,内容包括言语训练、词汇训练、数字符号认知、问题解决能力及角色训练等。康复训练治疗分为上午与下午,时间为1.5 h,依据患者日常生活习惯,设立不同训练方式,如打太极拳、广播操等,还可以定期组织表演活动,如太极拳队、腰鼓队队等,还可以举办集体生日、观看电影、智力竞赛、歌唱比赛及运动会等大型康复活动。其三,特定康复训练。专业康复人员定期开展特定康复训练,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特定康复训练方案。每周安排特定护理人员评价患者康复训练情况,发现其训练存在的问题,予以针对性指导,对于积极训练者予以精神、物质奖励,促进其护理依从性提升,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1.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恢复、BPRS评分及满意度情况。社会功能恢复指标:社会功能总缺陷、社会性退缩情况、精神病表现、个人整洁程度及社会认知能力。前三项指标分数越高提示社会功能越差,后两项指标分数越高提示社会功能越好。BPRS评分:参照相关文献中精神量表[3],评价两组精神病症状改善情况。分数与精神病症程度成反比。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表评价家属满意度情况,分为十分满意(超过80分),满意(60~80分),不满意(低于60分),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恢复、BPRS评分及满意度情况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以SPSS 23.0统计学软件为主,社会功能恢复、BPRS评分比较用t检验;满意度情况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社会功能恢复指标对比。研究组社会功能总缺陷、社会性退缩情况、精神病表现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个人整洁程度及社会认知能力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社会功能恢复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社会功能恢复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社会功能总缺陷 社会性退缩情况 精神病表现 个人整洁程度 社会认知能力研究组 50 2.98±1.13 0.62±0.22 6.04±1.86 29.78±17.85 29.98±3.52对照组 50 5.37±1.64 1.68±0.31 9.15±1.23 19.56±20.11 27.93±4.51 t-8.485 19.717 9.861 2.687 14.893 P-0.001 0.001 0.001 0.008 0.001

2.2 两组护理前后BPR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BP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均降低,研究组降低效果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BPRS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BPRS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50 77.36±8.15 26.45±7.23对照组 50 77.32±9.21 36.50±8.13 t - 0.022 6.531 P-0.981 0.001

2.3 两组家属满意度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0.00%、74.00%,研究组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家属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以认知功能障碍、精神思维活动异常为主要表现。现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有研究指出,外界环境因素及基因遗传是引发本病的主要因素,另外,内分泌也会引发精神分裂症[4]。多数精神分裂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孤僻、幻想、社会交往能力弱,给自身、家庭及社会带来不良影响[5]。

综合性康复训练是依据患者病情实际变化情况,为其指定针对性康复训练方案,使患者能够主动参与到康复训练中,改善其精神障碍,加快病情恢复[6]。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社会功能总缺陷、社会性退缩情况、精神病表现、个人整洁程度及社会认知能力优于对照组。表明综合性康复训练效果较好,能够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提升。且研究组BPRS评分较对照组低,满意度较对照组高[7]。护理人员沟通交流,协同患者制定康复治疗方案,使患者家属参与其中,改善患者精神状态,获得家属高度认可。

综上所述,慢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综合性康复治疗,可加快患者社会功能康复,促进生活自理能力提升。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康复训练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