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动脉血管重建修复腕部热压伤创面的临床效果

2021-09-25王帅江龙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4期
关键词:腕部热压手腕

王帅,江龙河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山东 威海 264400)

0 引言

热压伤是一种复合伤,即损伤处同时伴有热力伤、挤压伤,患者会出现创面干枯、局部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进行性血管栓塞和组织坏死,伤残率较高,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热压伤患者需及时入院接受有效救治[1-2]。一般情况下,人体手腕部接触致热压伤物质的几率更大,因此为进一步提升腕部热压伤创面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伤残率,本研究拟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动脉血管重建修复治疗方式对此类病症患者进行救治,并针对此联合治疗方式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0例腕部热压伤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并分别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动脉血管重建修复治疗和单纯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治疗。对2组患者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组成、创面深度、损伤部位等进行应用统计学对比,结果差异细微,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详情如表1、表2所示。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组成的对比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创面深度、损伤部位的对比[n(%)]

纳入标准:①参考《中国创面诊疗指南·2015版》[3]中诊疗标准,结合X线、痛觉针刺试验、神经电生理检查诊断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腕部热压伤;②患者、家属均自愿签字同意,并经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排除标准:①患者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②患者有严重感染性、传染性疾病;③患者有不可控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④患者有认知障碍、精神疾病,依从性差;⑤患者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1.2 方法

1.2.1 诊疗方法:对照组:接受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治疗。首先,医师需对患者创面处进行清创处理,清洗创面后,清除损伤、坏死组织后,于创面处贴敷无菌敷料。4~6 d后,再次清洗、清除创面,并进行皮瓣切除。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外侧支穿支皮肤穿出点为中心,进行所需皮瓣的切除,皮瓣面积一般在88~660 cm2左右,旋股外侧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开皮肤,分离皮神经,移除皮瓣。待创面止血后,缝合创面,放置引流管,并进行加压包扎。最后将切除皮瓣放置在患者腕部热压伤创面处,动脉吻合后,缝合皮瓣与创面。

观察组:接受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动脉血管重建修复治疗。在对照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治疗基础上,加上动脉血管重建修复治疗。医师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实施不同动脉血管重建修复治疗,如尺桡动脉无损伤者,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与尺桡动脉吻合即可;局部损伤者,用血流桥接法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外侧支远端与动脉断端吻合即可;长段损伤者,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与动脉端、内侧支与动脉远侧断端吻合即可。

1.2.2 观察指标

(1)统计对比两组患者诊疗前后的手功能评分,即利用手功能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诊疗前、诊疗后的功能评估,诊疗后具体是指术后1个月,此量表共计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手功能越佳,以分析对比不同诊疗方式对患者手腕部功能作用的正面影响。

(2)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诊疗效果,显著:诊疗后,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退,患者除患肢皮瓣轻微臃肿外,手腕部已恢复正常温度和血运,手功能评分提升>70%,基本恢复较正常手腕功能作用;有效:诊疗后,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患者除患肢皮瓣轻微臃肿外,手腕部接近正常温度和血运,手功能评分提升30%~70%,手腕功能作用恢复显著;无效:诊疗后,疼痛等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或是患者术后出现再次栓塞等不良事件,手腕部截肢,手功能评分提升<30%,手腕功能作用完全无显著改善。总有效率=(显著+有效)/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诊疗前后手功能评分的对比。诊疗前,观察组患者的手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功能评分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3所示。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诊疗前后手功能评分的对比(±s)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诊疗前后手功能评分的对比(±s)

组别 例数 诊疗前(分) 诊疗后(分)观察组 20 43.23±3.22 80.02±5.21对照组 20 43.62±3.78 73.21±4.11 t - 0.351 4.589 P - 0.727 0.001

2.2 两组患者诊疗效果的对比。诊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4所示。

表4 观察组和对照组诊疗效果的对比[n(%)]

3 讨论

热压伤是烧伤整形科常见临床病症,此病症主要是因热力烧伤、机械挤压这两种因素同时所致,即患者同时合并有烧伤和挤压伤,多数患者还伴有肌腱、神经、骨等部位的损伤[4-5]。损伤后,患者会出现创面干枯、肿痛等临床症状,且受挤压伤影响,患者创伤处血运也会受一定影响,会增加患者的截肢率,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健全状态,会对其今后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热压伤患者需及时入院接受有效救治。

由于热压伤多在手腕部,因此为提升腕部热压伤创面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拟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动脉血管重建修复治疗方式对此类病症患者进行救治。在本研究中,经观察组、对照组之间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诊疗后的手功能评分更高,总有效率更高,说明此联合诊疗方式能达更好的临床疗效。这主要是由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能用患者自身皮瓣封闭创面,达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几率的治疗目的,且能提升患肢成活率,降低截肢率,使患者创面处于良好、稳定的康复状态。且自身皮瓣的切取,能促进皮瓣与创伤处的融合,利于其患肢功能作用的恢复。再在皮瓣移植过程中进行动脉血管重建,在改善患者患肢血运状态,降低再次栓塞等不良事件发生几率的同时,能促进患者屈指等手功能作用的恢复。因而此联合诊疗方式能进一步提升腕部热压伤创面患者的临床疗效,能提升患者的患肢保肢率,避免患者因截肢而对其后续生活造成过多影响。

综上所述,将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动脉血管重建修复治疗方式应用在腕部热压伤创面患者的临床诊疗中,能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达降低截肢率,促进患者手腕部功能作用恢复速度的治疗目的。

猜你喜欢

腕部热压手腕
一起热压三通开裂失效机理研究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腕部烧伤的临床疗效及对愈合情况影响分析
热压法制备二硫化钼陶瓷靶材工艺研究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高级篇)
热压工艺对涤纶湿法非织造材料断裂强力的影响及优化控制
现在,为手腕减点负
多去“扳手腕”——实际是跟差距较劲
陶瓷纤维摆块式热压卷圆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