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涤痰化瘀颗粒治疗中枢性眩晕伴焦虑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9-24董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7期
关键词:基底证候障碍

董宁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脑病科,山东 济南 250001)

0 引言

焦虑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症之一,然而在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由中枢性眩晕(尤其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继发性焦虑障碍则更为普遍。这部分病人除了表现为眩晕、平衡障碍外,还表现出过度的紧张不安、担心、恐惧甚至抑郁等精神症状。且由于二者常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致使相当一部分病人病情缠绵,难以痊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对于该综合征的研究临床报道较少,我们前期的研究观察到中医药治疗此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较好,本研究旨在对涤痰化瘀颗粒治疗CV伴焦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和评价,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合并焦虑的患者。采用随机(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涤痰化瘀颗粒组)和对照组(劳拉西泮组)各40例。治疗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58~80岁,平均(62.13±4.22)岁,病程1~8周,平均(2.02±0.20)周。对照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60~82岁,平均(64.20±5.11)岁,病程1~10周,平均(2.18±0.32)周。两组患者的各项基线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0年发布的《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的VBI性眩晕诊断标准[2];②焦虑症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相关的诊断标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21分;③经2位副主任中医师以上职称专家辨证属于痰热瘀阻型者;④无认知功能障碍、意识清醒、依从性好;⑤目前未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排除标准:①其他类型的眩晕(脑干肿瘤、多发性硬化、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疾病);②严重焦虑患者,HAMA评分≥21分;③经中医专家辨证并非痰热瘀阻证的患者;④有药物过敏史、严重精神及心理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⑤正在接受其他抗焦虑药物治疗的患者。以上5项中具备其中1项,即予排除。

1.2 方法

1.2.1 治疗组:在常规应用改善循环、抗眩晕药物的基础上,给予涤痰化瘀颗粒(法半夏9 g、石菖蒲9 g、郁金9 g、地龙6 g、瓜蒌9 g、炙甘草6 g,由我院智能免煎药房统一配制),一日2次,饭后口服,共服药2周。

1.2.2 对照组:在常规应用改善循环、抗眩晕药物的基础上,给予劳拉西泮(山东省平原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60105,规格1 mg)1 mg,口服,一日三次。共服药2周。

1.3 观察指标。①分别在治疗开始前、治疗第2 w及8 w时对患者进行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定,DHI量表包括DHI-P、DHI-E及DHI-F三项。评定标准:0~30分轻微障碍;31~60分中等障碍;61~100分严重障碍。②分别在治疗开始前、治疗第2 w及8 w时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定。评定标准:总分超过29分,为严重焦虑;超过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超过14分,肯定有焦虑;超过7分,可能有焦虑;如小于6分,没有焦虑症状。③在治疗第8 w时对两组患者进行及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结合《中医内科学》及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痰热瘀阻型中医证候量表。主要包括眩晕、焦虑等2项主症及口干口苦、胸膈满闷、便秘、失眠等四项次症。依据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1、2、3分。④在治疗第8w时对患者进行椎-基底动脉系统经颅多普勒(Trans Cranial Doppler,TCD)检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双侧椎动脉(Vertebra Artery,VA)和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血流峰值速度(Peak Velocity,Vp)。⑤在治疗前和治疗8w时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空腹抽静脉血5 mL,离心(3000 r/min,10 min),取上清液,采用Bio-RAD550型酶标仪(美国Bio-RAD公司)测定,试剂盒购于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⑥安全性指标检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8 w时检测两组患者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系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描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DHI评分比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DHI评分均在第2 w时即有明显下降,在第8 w时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组优于同时点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HI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HI评分对比(±s)

分组 0 w 2 w 8 w F P治疗组 68.23±2.22 34.89±1.88 5.25±0.90 8.910 0.001对照组 70.00±3.19 45.20±3.09 20.23±2.77 4.800 0.001 t 9.290 3.230 2.950 - -P 0.660 0.020 0.001 - -

2.2 两组患者HAMA评分比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AMA评分均在第2 w时即有明显下降,在第8 w时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治疗组优于同时点(第8 w)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对比(±s)

分组 0 w 2 w 8 w F P治疗组 18.81±3.22 13.71±2.20 8.20±1.99 10.21 0.01对照组 17.90±2.90 14.89±4.31 12.44±2.87 12.88 0.02 t 0.45 0.78 2.32 - -P 0.82 0.12 0.02 - -

2.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对。在第8 w时,治疗组患者的眩晕、焦虑、失眠多梦等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干口苦、胸膈满闷、便秘及中医证候总分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8 w时中医证候评分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8 w时中医证候评分对比(±s)

分组 眩晕 焦虑 口干口苦 胸膈满闷 便秘 失眠多梦 合计治疗组 0.87±0.02 0.92±0.01 0.34±0.00 0.44±0.00 0.76±0.02 0.41±0.04 3.74±0.08对照组 1.42±0.01 1.39±0.00 2.22±0.10 2.10±0.47 2.56±0.21 0.89±0.02 10.58±0.10 t 2.43 2.77 3.21 4.20 3.39 2.10 4.54 P 0.02 0.02 0.01 0.01 0.01 0.02 0.01

2.4 两组患者TCD血流峰值速度比对。在第8 w时,治疗组患者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VA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收缩期Vp对比(±s,cm/s)

表4 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收缩期Vp对比(±s,cm/s)

组别 n VA(L) VA(R) BA治疗组 40 54.28±7.12 55.01±9.21 54.02±4.11对照组 40 57.01±9.00 59.99±8.10 59.11±3.73 t - 2.77 3.12 2.09 P - 0.02 0.02 0.03

2.5 两组患者血清5-HT水平比对。在第8w时,两组患者的血清5-HT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HT水平对比(±s,pg/mL)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HT水平对比(±s,pg/mL)

分组 n 0 w 8 w t P治疗组 40 112.67±10.22 130.21±11.92 2.11 0.01对照组 40 113.23±11.90 123.89±13.66 2.87 0.02 t - 0.87 3.09 - -P - 0.24 0.02 - -

2.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组患者在接受药物干预及随访期间,未出现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明显高于治疗组。两组患者血、尿、便常规以及肝肾功均未出现与试验药物相关的异常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代表的中枢性眩晕疾病继发焦虑障碍在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非常普遍,目前普遍认为,眩晕症除了通过精神应激机制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情绪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解剖学和生物学机制诱发患者的焦虑情绪。前庭神经核团与许多情绪相关的核团有广泛的、密切的双向神经纤维联系,这是焦虑与眩晕共病的生物学基础。Balaban等研究证实,前庭神经核团与蓝斑核、中缝背核及杏仁核等多个情绪相关的核团通过NE、5-HT及DA等神经递质进行着密切的联系[4-5]。Goddard等研究证实前庭神经核与Papez环路内结构之间也存在密切联系[6]。Lepicard等发现BALB/c焦虑小鼠的平衡功能较对照组显著降低[7-8],而对这些小鼠进行抗焦虑治疗,其焦虑水平和平衡功能都得到有效的改善[9]。Shefer等对遗传性前庭功能不全Hdb小鼠进行旷场测试和高架十字迷宫试验,发现其焦虑水平高于正常小鼠,证实了焦虑水平与前庭功能改变的正相关性[10]。

目前对于该综合征的治疗,西医主要以常规抗眩晕药物结合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卓类及5-HT再摄取抑制剂等。但是由于这类药物多存在镇静、乏力、加重眩晕及平衡障碍等不良反应,临床上患者的接受率及依从性低。该病属于祖国医学“眩晕”、“郁证”、“惊悸”等疾病范畴,中医药以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指导,在治疗眩晕与焦虑共病方面有不俗的效果。本研究以涤痰化瘀颗粒为干预手段,方中半夏、瓜蒌燥湿化痰,菖蒲、郁金清热凉血开窍,地龙活血祛瘀,炙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化痰、凉血祛瘀之功。我们严格筛选了痰热瘀阻型的CV伴焦虑病人,研究结果显示,涤痰化瘀颗粒在用药第2周时即对患者DHI、HAMA评分有了明显的改善,这种作用在第8周时更为显著,且优于同时点的对照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更是有独到的优势,研究显示,涤痰化瘀颗粒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口干口苦、胸膈满闷、便秘、失眠梦多等伴随症状,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的依从性,而西药组几乎对这些症状无效。同时我们还从客观检查方面探讨了涤痰化瘀颗粒治疗CV伴焦虑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涤痰化瘀颗粒可以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情况,并提高血清中5-HT的含量,从而达到减轻眩晕、改善焦虑的效果,推测这是该方剂治疗CV伴焦虑的作用机制之一。

综上所述,涤痰化瘀颗粒可以有效、安全的治疗中枢性眩晕伴焦虑这一综合征。

猜你喜欢

基底证候障碍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跟踪导练(四)2
解决平面向量问题的两大法宝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