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盆底肌康复治疗对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临床影响

2021-09-24陈怡如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7期
关键词:盆底肌力功能障碍

陈怡如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妇产科,江苏 南通 226000)

0 引言

产妇产后出现的盆底功能障碍一般也称之为盆底缺陷,在妇科临床中属于一种常见的疾病,根据流行病学提供的相关资料表明,我国已婚已育妇女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比例约为45%[1],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在临床中通常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以及性功能障碍等,是产妇产后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此病在临床中常规采取盆底肌锻炼来试图实现盆底肌力恢复,但这种方法疗程比较长,并且产生的康复效果也比较差,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以及穴位按摩等盆底肌康复治疗方法得以应用于此病的治疗之中,为了研究这些盆底肌康复治疗方法对此病发挥的疗效,此次从中选出40例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当做对象进行研究。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对象,以实施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划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年龄23~38岁,平均(27.48±2.75)岁;初产妇13例,经产妇9例。对照组18例,年龄21~37岁,平均(27.42±2.71)岁;初产妇11例,经产妇7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并且符合此病相关诊断标准[2];所有产妇均采取阴道分娩;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已获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存在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史患者;存在生殖系统手术史患者;存在神经肌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不完善患者;对本次研究治疗方法不配合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各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盆底肌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规律呼吸,当患者吸气过程中对肛门收缩,收缩持续时间为7 s;当患者呼气过程中对肛门放松,以此方法每次锻炼15~30 min,每日三次,在进行锻炼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循序渐进,应该以患者的耐受程度作为依据,此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产后健康指导。观察组同时采取盆底肌康复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以及相应的穴位按摩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先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治疗,治疗前应该嘱咐患者将膀胱排空,并指导患者取屈膝左侧卧位,嘱咐患者放松身体并进行有规律的呼吸。然后对患者取穴,选取穴位为会阴穴和长强穴,并对所选穴位进行按压,按压时的力度应该从轻至重,循序渐进的进行,并以患者耐受力作为标准,每个穴位按摩次数应该达到100次,每日需要对患者穴位按摩1~2次,最后采用揉法来对患者穴位进行按摩。其次,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使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施治,仪器频率设置为1 Hz~2000 Hz,强度设置为0μV~100μV,脉宽设置为0μs~2000μs。在治疗前需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将仪器电极放置于患者阴道,嘱咐患者进行肛门收放训练,并对电流进行描记。在治疗过程中还应该对电流大小进行关注,应该以不造成患者出现疼痛为宜,该治疗方法每次需保证治疗时间在10~20 min,每周治疗2次。

1.3 观察指标。此次研究所选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后盆底肌力分级情况、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以及总体满意率。①治疗后盆底肌力分级情况,对患者治疗后的盆底肌力进行测定:阴道收缩0s为0级;阴道收缩1 s为1级;阴道收缩2 s为2级;阴道收缩3 s为3级;阴道收缩4 s为4级;阴道收缩5 s为5级[3];②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以及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则根据临床记录的实际发生病例进行计算;③总体满意率:根据院内满意度调查问卷测得,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100分为非常满意;90~99分为满意;60~89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体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以SPSS20.0完成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以(±s)、%表示,并分别以t及χ2完成检验,当差异明显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盆底肌力分级情况对比。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后盆底肌力分级情况对比[n(%)]

2.2 两组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对比。如表2所示,观察组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以及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满意度对比。如表3所示,观察组的总体满意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妊娠以及分娩均会造成个别女性盆底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从而会造成产妇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从而使患者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盆底功能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产妇在分娩时受胎儿头部对盆底造成挤压,从而导致产妇盆底肌肉出现扩张,进而造成产妇盆底神经发生改变,并导致结缔组织出现分离[4]。在妇女妊娠过程中会存在内分泌变化以及体质量增加,这些因素均可造成女性盆底支撑结构的支撑能力出现降低,从而造成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同时,在妇女妊娠以及分娩时会导致肛提肌以及会阴神经出现机械性损伤,也是造成产妇产后盆底肌力降低的重要因素。有关研究表明,产妇在分娩42 d之内若采取盆底康复治疗,则能够使产后出现的性功能障碍、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一系列不良问题得以避免[5],所以需要产妇在产后适时采取盆底康复治疗,目前,常规的盆底康复治疗主要是通过产后盆底康复锻炼来进行治疗的,但这种方法治疗下,所产生的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再者产妇产后缺乏治疗耐心,导致治疗结果达不到预期。而盆底肌康复治疗则可以通过穴位按摩以及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技术则能够提升疗效。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会阴穴和长强穴进行按摩治疗,主要是因会阴穴可将机体精华之气向双脚、双腿以及脚趾处调节,长强穴则可将机体精华之气向后背及头部调节,两穴按摩治疗可促进盆底肌功能的恢复。而生物反馈大刺激技术则可通过电刺激来对盆底肌进行刺激,使盆底肌被唤醒,并且对肌肉进行刺激能够促进盆底肌收缩锻炼,从而实现治愈。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以及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体满意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可说明采取盆底肌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盆底肌力,减少不良情况出现,并使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针对产妇产后出现的平底功能障碍采取盆底肌康复治疗,能够使产妇产后的盆底肌力得到改善,使不良情况得到减少,从而实现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猜你喜欢

盆底肌力功能障碍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