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学习快乐

2021-09-23姜芸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24期
关键词:说数学再创造做数学

姜芸

【摘要】体验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预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此种情境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做数学”,还要学会“用数学”,让学生懂得在实践中体会与思考.显著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体验学习;再创造;做数学;说数学;用数学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让学生主动且积极地加入数学活动当中,在实践中能够认出对象的特征,从中得到体验.”体验,具体而言,指的是行为主体亲自经历了某件事情,同时从中得到与之对应的认知.换言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不仅能得到数学知识,同时可以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好教材、用活教材,[1]将创新精神落实到具体实际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体验,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去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自主探究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2]数学“再创造”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一种发现,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头脑当中树立起正确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动机,培养学生“再创造”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前后”一课时,笔者仿照许多知名教师的教学设计创设了这样两项活动:

(一)对比、思考

请每个小组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学生站起来,然后教师要求其他学生观察这两名学生所在的位置,之后教师再号召全班学生向后转,要求学生对比一下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二)实践、表达

前、后两名学生面对面,拿出一把尺子、一块橡皮、一把小刀,任意摆放,并讨论一下哪个文具在前,哪个文具在后.

学生要想取得对数学问题的透彻理解,必须运用“再创造”的方法.矛盾由学生亲身体验,方法由学生自主发现,学生收获的不仅是问题的结论,最重要的是经历了发现、探究与再创造的过程.本节课采取“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把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理解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3]

二、实践操作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表示:在开展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可以仅依托于记忆和模仿.换言之,还需要亲自实践以及合作交流等.因为课堂教学是一种生命的动态过程,是推动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有个性的且能够体现学习内容多样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提倡多样化学习方式.教师应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引,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懂得与其他学生合作的重要性.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在探究数学问题时,先设定探究目标、掌握探究方法、开拓自己的思维、交流探究内容、总结探究结果.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笔者问学生:“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的长,如何能测出它的周长呢?请同学们自由组成小组,用桌上的学具进行探索.”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纷纷主动参与活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探究活动中,有的学生用绳测法,有的学生用滚动法.小组中有个学习小组的探究方法非常与众不同,组员不直接用绳测出圆的周长,而是将这个圆对折几次后,只用绳测出圆周长的14或18,并将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求出圆的周长.随后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讲解,并强调,绳测法和滚动法都不是完全准确的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再创造”,实现思维的“再创造”,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

三、合作交流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懂得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互动,建立和谐愉悦的对话平台,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可以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认知体验,从而让学生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在合作交流期间,教师要对每个小组内的学生进行合理安排,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加入教学活动中.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学会抓住合作契机,让学生不仅懂得要快速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还要关照组内成员.让他们学会彼此促进,共同进步.作为教师,要懂得在学生发表完意见后再谈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教学“千克的认识”一节时,笔者组织学生進行了以下活动.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弹簧秤和一个塑料袋,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出1千克的黄豆.合作时要有分工:一个人负责提秤,一个人负责把黄豆一点点往塑料袋里放,两个人负责看刻度.

学生进行测量活动,教师观察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1]

师: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橙子、西红柿、砂糖橘,你们小组再称一称,看看1千克分别能称多少?

学生活动后汇报.

生1:1千克橙子大约有4个.

生2:1千克橙子大约有6个.

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

有的学生挠头,有的学生皱着眉.教师随手拿起两组学生称的重1千克但个数不同的橙子.

学生马上明白了,纷纷抢答:橙子有大有小,大个的橙子1千克大约有4个,小个的橙子大约有6个.

师:还有称量其他物体的吗?

生:像这么大的西红柿,1千克大约是3个.

师:老师昨天在市场买了6个这样大的西红柿,猜一猜大约买了几千克.

猜你喜欢

说数学再创造做数学
探索“做数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论文学艺术形象的感应再创造
由内而外 说出己见
广告翻译探微
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基于中学数学“开放式多循环”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让“说数学”成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催生剂
对高中学生“说数学”能力的调查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