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鑫:“双碳”时代的新布局

2021-09-23宦菁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1年9期
关键词:制氢双碳氢能

宦菁

沉寂多年的协鑫正在重新锚定发展方向,进军移动能源,深耕光伏材料,布局结构持续优化……意欲在能源领域推动新一轮的变革与升级。

协鑫集团(下文简称“协鑫”)正在进行一场影响能源产业发展方向的变革。

从中国能源产业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到如今立于产业前端挥斥方遒,协鑫的不断创新,甚至自我革命,为其在“双碳”时代提供了足够的底气与动能。

今年8月15日,協鑫集团旗下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协鑫能科”)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上海西井科技、杭州趣链科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鑫能科将针对换电站、无人驾驶和区块链的交叉应用领域与上述公司展开全面合作,形成整体解决方案,打造结合无人驾驶与区块链技术的换电生态平台。

就在此公告发布的半个月前,协鑫集团旗下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协鑫新能源”)正式发布“蓝绿同行,氢鑫世界”的氢能战略。几乎同时,保利协鑫和协鑫新能源联合发布公告,与中信建投资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设立100亿元人民币的氢能产业投资基金。

一系列密集的动作无一不在向外界透露:“双碳”时代下,沉寂多年的协鑫正在重新锚定发展方向,进军移动能源,深耕光伏材料,布局结构持续优化……意欲在能源领域推动新一轮的变革与升级。

进军氢能源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风光储氢正以全新的组合,登上能源变革的主流舞台,一个全新的氢能源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7月29日,在“蓝绿同行,氢鑫世界——氢能产业发展论坛暨协鑫氢能战略发布会”上,协鑫董事长朱共山向众人擘画了能源新未来。

今年7月,协鑫经过多年布局,旗下上市公司协鑫新能源宣布成立氢气能源事业部,标志着协鑫正式跨界氢能行业。随后协鑫发布“蓝绿同行”氢能战略,意味着曾经是全球第二大太阳能发电公司的协鑫新能源,未来将把制氢作为主业。

此前,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3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5%。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可减排约7亿吨二氧化碳,产业链年产值约12万亿元。超万亿级的市场初具雏形,行业先驱者敏锐察觉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这其中,便有协鑫的身影。

跨界氢能并非朱共山认准风口的一时判断。从成立事业部到发布氢能战略,协鑫的这一手棋自成体系,在战略、格局与设计上都印证了此前朱共山“以减为增,找准新赛道”的论述。之所以选择氢能作为新的方向,除却氢能的巨大风口之外,很大程度上源于协鑫的天然气和光伏发电的基础。

根据不同的制取方式和碳排放量,氢能被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其中灰氢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碳排放最高;蓝氢以化石燃料为来源,辅以碳捕捉、储存(CCUS)技术,实现低碳制取;绿氢则是通过可再生能源制氢,也被称为零碳氢气。

天然气方面,协鑫集团下属子公司保利协鑫天然气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2013年与埃塞俄比亚矿业部签订了石油产品分成协议,合作区块天然气探明储量1907亿立方米。通过8年的开发建设,保利协鑫天然气已完成了天然气勘探开发及储运的整体方案,可将天然气加工成合成氨,销往国内外市场。

“我们知道自己是谁。”朱共山说,协鑫的定位是做新能源或者氢能源的提供商,“之所以蓝氢准备先行,是因为协鑫做多晶硅,氢气是原料,协鑫做多晶硅已经20年了,拥有天然气制氢的技术,在蓝氢领域有200多名专家储备,有现成的团队和工艺”。

目前,光伏发电已经成为全球最经济的清洁能源,通过光伏发电,进行水电解制氢,为氢能产业带来了降成本的机会。朱共山介绍,未来,“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将成为大规模制氢的发展趋势。他还透露,在不远的未来,新能源制氢成本很快将降至每立方米1元,极大地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沙漠将变为制备氢能源的“聚宝盆”,通过“氢气大走廊”进行跨区域链接,既解决了新能源规模化消纳问题,又可带动多领域深度脱碳。

锚定“碳中和”目标,协鑫从自身投资开发、建设、运营及金融优势出发,与产业链上下游携手合作,在氢能源领域布下重要棋子,推动我国氢能产业蓬勃发展。

破局打造新闭环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道路的选择关乎生死。“双碳”时代,如何在新变局中找到破局之道,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一命题摆在所有能源企业的面前。

今年3月,中央财经委会议指出:“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朱共山看来,新能源被定义为“未来主体能源”是光伏产业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历史性一跃”,这将推动光伏行业下一个黄金三十年的到来。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的未来,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经经历了数轮周期,也有曾经显赫一时的企业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里。

“有的活下来,有的就是没了。”朱共山评价光伏行业沉浮时这样说。简单的话语中包含着对时代与行业的敬畏。大浪淘沙,市场的残酷也在印证一个商界亘古不变的道理——企业长青的秘诀只能是不断创新,甚至是自我革命。

今年协鑫对这一命题有了解答。3月31日,在“零碳驱动绿色交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协鑫能科移动能源战略转型、中金协鑫碳中和基金发起设立发布会”上,协鑫能科重磅发布移动能源战略转型计划,同时,“中金协鑫碳中和基金”战略签约。

这意味着协鑫正式切入换电赛道,以此为突破口,打造新的增长闭环。

随着“十四五”规划绿色发展的布局和“碳中和”目标的推进,新能源汽车一路高歌猛进。新能源汽车的急速发展突破了所有人的想象。人们发现能源企业和汽车企业的边界在快速模糊。“电动车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电动车。通过数字ID之间的链接,它们就是一座座虚拟电厂、一个个移动储能岛和微电网。”朱共山在讲话中从能源企业的角度解读了电动汽车的另外一层意义。

敏锐的商业嗅觉让协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和进军氢能一样,这一决策背后亦是基于协鑫自身的深思熟虑。

“从新能源到新能源汽车,率先进军能源服务领域,协鑫能科自身具备发展换电业务的优势基因。协鑫作为全球综合实力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与服务运营商,一直立足新能源主业,并深耕新能源产业链,具备产业基础及优势资源。”朱共山在发布会上解释了协鑫能科转型的优势所在。

实际上,从2016年开始,协鑫就在为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行调研并进行技术储备。在这个过程中,协鑫与滴滴、蔚来、曹操出行、神马出行等平台公司、车企、电网企业、电池制造商等进行了密切对接,探讨专业互补的协同发展模式。今年以来,协鑫能科与产业链中各大企业的合作可见其布局与谋划,如吉利商用车、西井科技、趣链科技……很显然,协鑫能科将在换电业务、无人驾驶和区块链的交叉应用领域切入,围绕动力电池、储能应用甚至是换电生态平台做文章。

在协鑫能科的转型中,一条清晰的脉络已经出现。在电力端,协鑫能科通过技术更新,建立了多种新的发电技术,这包括钙钛矿、颗粒硅、半导体材料等新兴光伏发电技术。扩大能源的同时,协鑫能科本身就已经建立足够大规模的储能站,而换电站将继续扩大其储能项目的容量。通过换电站,电动汽车可以真正意义上变成移动的“储能站”。

尽管未来如何还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协鑫谋定的新方向与打造的新闭环将为其发展提供新的可能。这一可能足以引发能源产业新一轮的变革与升级。

猜你喜欢

制氢双碳氢能
“双碳”新格局:共生 再生 新生
孝义鹏湾氢港氢能产业园项目一期投产
氢能“竞速”
氢未来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QDQ2-1A型全自动水电解制氢设备和QDQ2-1型水电解制氢设备对比分析
定位“零碳载体” 政府牵头发展氢能
“氢能热”下的“冷思考”:谨防化石能源制氢形成的高碳锁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