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心衰高龄患者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1-09-23张晶董桂娟孙昂

当代医学 2021年26期
关键词:库巴射血缬沙坦

张晶,董桂娟,孙昂

(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辽宁 抚顺 113000)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CHF),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也是多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多发于老年群体,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发病因素主要为心脏泵血功能异常造成心功能不全,使心脏处于高容量负荷状态[1]。以往临床通常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虽效果显著,但易产生恶心、头痛、低血压及脱发等不良反应。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新型药物,具有脑啡肽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有助于降低心衰发病率及病死率,但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较少[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药物治疗慢性心衰,对患者射血分数、心功能及NT-proBnp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3—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心衰高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75~83岁,平均年龄(78.52±5.22)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28±1.67)年。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76~81岁,平均年龄(78.56±5.71)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6.84±1.49)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4]相关诊断标准;无意识障碍。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障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等疾病者;精神异常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具有严重功能性障碍者;近期有血栓发作者;依从性差者,拒绝参与研究者。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纠正电解质、利尿及限制盐分摄入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岳阳新华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3037,规格:5 mg/片),每次5 mg,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0344,规格:100 mg/片),每次50 mg,每天2次,分别于早晚饭后30 min温水送服,2~4周增加至每次200 mg,每天2次。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及射血分数、心功能、生物标记物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心率及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可溶性ST2,后采静脉血检测N端前脑钠肽(NT-proBNP)。不良反应包括干咳、高钾血症、低血压、血管性水肿。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率及射血分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心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s)

表1 两组心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组别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值P值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值P值心率(次/min)92.43±34.65 93.54±46.58 0.128 0.898 70.32±33.65a 66.43±27.55a 0.600 0.550左心室射血分数(%)37.21±7.05 36.56±7.24 0.432 0.667 41.86±8.09a 46.78±9.21a 2.692 0.009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LVEDV、LVESV、LVE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注:LVED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S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组别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值P值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值P值LVEDV(mL)192.47±41.38 192.66±41.94 0.022 0.983 176.24±22.67a 156.69±21.11a 4.234 0.000 LVESV(mL)126.53±30.56 127.53±31.46 0.153 0.879 106.63±13.68a 83.84±17.17a 6.964 0.000 LVEDD(mm)61.68±9.63 61.63±8.77 0.026 0.980 51.53±5.27a 42.13±5.46a 8.310 0.000

2.3 两组生物标记物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物标记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NT-proBNP、Hs-CRP、可溶性ST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物标记物比较(±s)

表3 两组生物标记物比较(±s)

注:NT-proBNP,N端前脑钠肽;hs-CRP,超敏C-反应蛋白。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组别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值P值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值P值NT-proBNP(μg/L)6 554.13±2 506.74 7 183.02±3 218.52 1.034 0.304 2 615.56±273.62a 1 427.65±219.24a 22.728 0.000 hs-CRP(mg/L)2.21±1.73 2.32±1.84 0.392 0.771 1.52±1.35a 1.15±1.08a 1.436 0.155可溶性ST2(μg/L)0.65±0.23 0.64±0.26 0.193 0.847 0.53±0.11a 0.31±0.15a 7.934 0.000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发生干咳2例,高钾血症3例,低血压1例,血管性水肿2例,总发生率为17.78%(8/45);观察组发生干咳1例,高钾血症2例,血管性水肿1例,总发生率为8.89%(4/4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9,P=0.215)。

3 讨论

据数据统计,我国慢性心衰老年人患者的发病率占比约1.3%,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阶段,且因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其占比持续增高。该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呼吸困难、四肢乏力等不良症状,因病程较长导致患者多脏器受损较为严重,预后效果较差[5]。

NT-proBNP是BNP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无活性肽段残片,相比BNP,具有较长半衰期与较强分子质量,在血中具有一定稳定性,因此,更适用于临床检测。ST2是白细胞介素(IL)-1受体的组成部分,ST2与细胞膜充分溶合,使血清中大量的ST2加剧心肌受损程度,导致心肌纤维化及心肌肥大,进而造成心功能障碍[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心率、心功能指标及生物标记物均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给予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干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血清钠水平及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分析原因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即复方制剂,是一种PRA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能通过阻断PRAⅡ及提高利钠肽水平扩张血管,并起减少醛固酮水平,增强尿钠排泄等作用,是目前治疗慢性心衰的最佳手段,相比比索洛尔,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7-8]。本研究中,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后,患者心功能指标LVEDV、LVESV、LVEDD均较用药前改善明显,且用药3个疗程后,患者心功能指标较常规比索洛尔改善更为明显。此外,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毛细血管前动脉具有扩张的作用,从而减少钠水潴留,缓解心脏负荷程度,进而降低血容量,抑制醛固酮的分泌[9-10]。

综上所述,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衰高龄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心功能,降低NT-proBnp指标,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库巴射血缬沙坦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芥末糖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