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偏瘫单一物理因子治疗与综合康复疗效比较

2021-09-23鲁倩倩许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8期
关键词:偏瘫疗程分数

鲁倩倩,许涛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江苏 南京)

0 引言

作为临床治疗上普遍常见的疾病之一,脑卒中有着极高的发生率、死亡率以及致残率[1]。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往往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功能性障碍后遗症以及一系列并发症,偏瘫即是其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2]。由于此种疾病的患者肢体功能有一定的功能性障碍,对其身体安全以及日常生活质量水平均造成了不利影响。在临床治疗上,对此种疾病通常采取综合康复治疗方式,可以明显地增加其FMA分数以及BI分数,取得不错的临床治疗效果[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康复科临床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50~78岁,平均(61.21±1.79)岁;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31例,年龄51~80岁,平均(58.38±3.2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其所产生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单一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采取综合康复治疗。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其单一物理因子治疗采取K-824中频电疗机,选取患者身体15处部位进行治疗,其中包括三角肌、臀大肌以及腓肠肌等。在患者各个运动点处放置电极,下肢电极的具体面积与上肢电极的具体面积要大,同时开展对患者的剂量收缩治疗措施,并且逐渐使用相对较强的电流对其进行刺激治疗,等待患者的肢体感觉有很大程度的缓和之后,开始使用耐受硅对其进行刺激。每天1次,以此时长保持在30 min左右。治疗时长为3个疗程,1个疗程为10次。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取综合康复治疗,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进行体位变化,对其进行定时的翻身运动,使其保持在坐姿、卧姿等身体姿势,防止其出现异常运动形式。

(2)护理人员还应该时刻对其膝、肩、踝等关节进行合理适度的运动训练。帮助其紧握双手同时将其肩肘做向上伸举的运动20次,还要做双侧运动锻炼10次,对其健侧肢体进行有效的抗阻运动训练,以此来刺激其健侧肌肉的收缩运动。护理人员还应该对其开展上楼梯、下楼梯、坐立等运动训练,进行以上运动后,对其开展梳头、进食等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训练。

(3)此外,还应该对其开展针灸结合治疗,选取患者运动区域的穴位进行穿刺,顺沿着患者的头皮往下进行斜刺。选取内关穴、手三里穴以及风市穴等穴位进行针刺。每次针刺选取3~5个身体穴位,在其得气之后对其进行留针,留针时长保持在30 min左右。此外一个疗程针刺次数为7次不间断针刺治疗,在一个疗程结束后,患者休息1 d再开展下一个疗程治疗,治疗时长为3个疗程。

(4)开展空气压力波的治疗措施,充分利用合理适当的气体对患者患侧肢体实施体外挤压作用,有利于其改善肌肉高度紧张状态,调整其血供情况,减少可能由偏瘫所导致的静脉血栓症状的出现。

1.3 评判标准

(1)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包括生活生理或者基本自理程度、BI指数大于60分情况、并发症率以及痊愈率之间的对比。

(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FMA分数以及BI分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根据数据类型选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满足正态分布的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用非参数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就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FMA分数以及BI分数

在治疗前两组FMA分数和BI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FMA分数以及BI分数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FMA分数以及BI分数对比()

3 讨论

作为一种发病率极高脑卒中并发症,偏瘫对患者的生活以及身体都有严重的威胁[4]。此外为了提升此类疾病患者其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质量水平,应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再结合综合康复治疗方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获得不错的临床治疗效果[5]。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患有此类疾病时,其中枢神经会在功能以及结构的层面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对患者采取综合康复的治疗措施,可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的大脑进行重新塑造,以及在重新组织神经功能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可以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效缓解及调整功能障碍。在对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措施时,主要是对患者体位姿势进行干预,对其开展合理适度科学的运动健康指导训练,配合实施针灸以及物理治疗等措施,有助于患者预后情况的调整,同时对患者开展合理适度的运动训练以及体外护理干预,帮助患者的各身体功能得以逐渐恢复[6]。此外,对患者采取综合康复的治疗措施,还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患者康复速度以及运动能力。

低中频电流可以帮助患者必备神经功能以及肌肉组织的改善,可以帮助其血液循环能力的恢复[7]。但是单一的物理因子措施相对单一,并且治疗效果相对局限,对患者的治疗力度也相对较弱。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使用头针、体针的辅助加之电流,在所选取治疗穴位的基础上,极大地增加并强化了神经通畅以及肌肉收缩能力的范围与深度。同时,针灸有着帮助患者改善阴阳平衡、疏通神经脉络的治疗效果,可以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畅通神经脉络、调和改善气血平衡,可以增强患者体内血液循环能力以及调整给血给氧能力[8]。此外,针刺还可以帮助其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速度,可以局部刺激患者肌肉以及神经功能,提升其肌肉以及神经的兴奋度,增强其肌力,有效抑制患者的肌肉出现萎缩,帮助其周围神经系统有所康复。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就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在治疗前两组FMA分数和BI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采取综合康复方法对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明显的疗效,还可以帮助患者身体恢复,值得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偏瘫疗程分数
分数
——分之有“术”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分数的脚步
分数的由来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治前列腺增生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