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戏剧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2021-09-22张烨

今古文创 2021年35期
关键词:觉醒牡丹亭女性意识

张烨

【摘要】 《牡丹亭》是中国传统戏剧中以女性为主角的描述爱情与人生的戏剧瑰宝,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情爱意识的歌颂其中均有体现,《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心中的渴望与追求均被肯定,最终得到团圆结局。本文以《牡丹亭》为例,对杜丽娘的形象及女性自我意识进一步剖析,并且通过与其他中国传统戏剧中的女性对比,达到对杜丽娘形象的再认识,以点概面,探究中国传统戏剧的女性自我意识成长以及未来戏剧及影视的发展。

【关键词】 女性意识;传统戏剧;觉醒;《牡丹亭》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5-0042-02

一、中国传统戏剧的女性形象及意识

(一)《牡丹亭》中的女性形象

1.杜丽娘:生而有情,因情成梦

在女性意识觉醒的时代,人们对它的思考越来越多,从古至今,每部作品都充满了女性意识的痕迹,女性意识指的是女性自我觉醒的产物,是受社会地位、经历、自身价值的影响,从而对自身的一种感知认识。它不受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影响,从女性的角度出发,摆脱束缚与偏见,观察社会上的种种不公平现象,争取女性独立地位,展现独立的人格。

中国传统戏剧中,不仅有精彩的展现形式,还有独特的审美特征,汤显祖的《牡丹亭》以多种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其中以戏曲的方式展示之时,不但呈现出委婉动听的唱腔,而且将封建统治下的女性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反映了现实生活对女性的压迫,女性意识也由沉默走向觉醒。

明中后期,因程朱理学的影响,女性意识被禁锢,封建体制下,人的情欲与浪漫被压制,人文情怀无以展现,直到王阳明的心学兴起,逐渐催生了人性的自觉,属于女性主义的形象才慢慢呈现。

以《牡丹亭》为例,至情化身的杜丽娘形象,呈现出一种浪漫主义下的不可反抗生命存在状态。“生而有情,因情成梦”,坚毅而真挚的原始情感给她的形象铺上了人性主义的光辉。“情”与“理”的矛盾在杜丽娘身上展露出来[1],官宦之家,大家闺秀,所有美好的词用在她身上都不为过,只可惜在封建礼教的统治之下,这些美好加持都变成了使她坠入深渊的籌码。

杜丽娘因受迂腐的父亲和教书先生的影响,在现实中陷入困顿,心中有爱不敢追随,当她听到“关关雎鸠”的一刹那,仿佛看到了美好的希望,可又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中暗自神伤。终于,梦遇柳梦梅,少女敞心扉,去追寻心中的美好,她在梦中迈出了属于自己的那一步,醒来之后发现南柯一梦,终日郁郁寡欢而死。

这时,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已经是一个在封建礼制下勇于跨过界线的独立形象,点醒她的与其说是少女的怦然心动,不如说是通往自由后花园的“满园春色”。在这狭窄的空间里,一个女性形象由沉默走向觉醒,她的意识中融入的不仅是通向自由、爱的道路,更多的还是对内心渴望的确定,肯定和被接受是她融入身体的自我意识。

虽说杜丽娘的形象展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觉醒是不彻底的。《牡丹亭》的结局虽是大团圆结局,两人也终得团圆,但值得思考的是,两人在经历现实与非现实的折磨后,最终奉旨成婚,杜丽娘打破了封建礼制的束缚是“非生时期”,最终奉旨才能成婚,一切还是没有逃脱封建礼教的压制,让人可叹又可悲。

杜丽娘的形象揭开了真实的自我,在时代的变革之下,也能体会到女性形象变化,从困顿于父亲与教书先生的言语点拨,到坦诚释放自我,再到主动追求梦想,这些经历一步步将走向意识觉醒的女性形象完美表现出来。

2.杜丽娘与其他传统戏剧女性形象的对比

中国传统戏剧中出现了多位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王实甫的《西厢记》、孔尚任的《桃花扇》等,分别塑造了崔莺莺、李香君两个女性角色,与《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相比,三位女性对待爱情的追求都各不相同,但均受到了封建礼制的压迫,都曾被礼制禁锢,深深锁在牢笼里不得动弹,但她们愿为了心中所爱,奋不顾身。

崔莺莺与杜丽娘相比,二者处于不同历史语境,因此塑造的性格也不相同。《西厢记》创于元代,封建礼制与男权主义极为严重,婚姻观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于崔莺莺来讲,完全剥夺了她的精神世界,在这一点上是与杜丽娘有相同之处的。同样身处官宦之家,自己从未掌握命运,遇张生后,便幻想爱情,却因“婚约在身”、门第观念不敢追逐。在这一点上,杜丽娘的人物塑造中女性意识是高于崔莺莺的。两人对待自己的“情”都是内心确定,这时两人已经开始有了对女性意识的初步确认,但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崔莺莺犹豫不决,杜丽娘勇于追求,女性形象完全不同,仿佛是女性意识的一种觉醒,也都突出了封建压迫下女性觉醒的脆弱性。但杜丽娘的果敢也是女性意识觉醒的重要例证。

从《桃花扇》中可以看出南明王朝内部的荒淫腐败,李香君在追求爱情的途中,血染定情扇,和杜丽娘相比,均以爱情为线索,实则是对女性自由的一种抗争,杜丽娘经历了生死,李香君展现了坚贞,在此基础上,独立坚贞的女性形象被描绘出来。

(二)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

1.《牡丹亭》中女性意识体现的缘由

汤显祖是家喻户晓的戏剧大师,在他的笔下,各个形象都十分丰满,在对女性形象的探索中,汤显祖将女性意识融入其中,并且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女性的美丽、睿智和浪漫。

汤显祖生活的年代工商业迅速发展,市民阶级壮大,经济繁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达到了物质的正常需求,人的思想和感知也开始萌动,于是便有了《牡丹亭》这一创作和杜丽娘这一形象。他在当时是进步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放弃做官,将一腔热血展露在诗文上。对女性意识的唤醒不仅仅是对女权主义的一种尊重,更是汤显祖内心的发泄。

2.《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女性意识体现

《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女性形象造就了其女性意识,她的情感迸发源于自然属性。作为青春烂漫的少女,世间所有美好之物本应都属于她,但她在家中的束缚中无法抽离,正好自家的后花园像一双手把她拉出,她的女性意识从此苏醒。自由被控制,情感被压抑,她终于可以借用后花园这双手去体验生命的自由,去拥抱个体生命的自然权利。在与社会属性冲突之时,她依然将《关雎》记于心中,引发自身思考,心之向往纵然不合乎于情,不合乎于理,但在这时引发了她女性意识的第一次萌动,并且开启了人主体性的捍卫和反抗之路。

后花園的园中景致也暗示了杜丽娘的女性意识体现。花园面对她,也变成了一面镜子,如她像花园的景致一般无人观赏,甚是可惜。[2]这里她的想法又是女性意识的体现,她学会从外界看向自身,她的精神不再依附,她不再人云亦云。于是便与柳梦梅共赴爱河,这时,汤显祖塑造的杜丽娘不再是唯唯诺诺的闺中小姐,而是一个敢于展现女性解放的独立女性。

杜丽娘在女性意识的觉醒之时,也将自身的位置从边缘拉回了中心,将自己由客体变为主体,把握自己在这个男权社会下的生存空间,并且也将这生存空间变得更加广阔。

黑格尔说:“对于优美高尚的女性,只有在爱情中揭示周围世界和她自己的内心世界,她才算从精神上脱胎出来。”[3]杜丽娘把握住了自己的婚恋观,让女性拥有了主动性和非依赖性。

二、《牡丹亭》女性意识的承上启下作用

自元代起,《西厢记》的出现就已经显露了女性意识思维,崔莺莺打破世俗观念,冲破礼教制度,大胆与张生谈恋爱,到后来,杜丽娘的勇于追逐与崔莺莺很相似,反叛性与其一脉相承。

在《牡丹亭》之后,《聊斋志异》《红楼梦》等作品都大量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以《红楼梦》为例,在林黛玉身上,人们仿佛看到了杜丽娘的影子,封建式家长,被礼制束缚的女子,仍有着自己的倔强,追求自己的幸福,对待爱情忠贞不渝,执着性与杜丽娘一脉相承。

把目光放到现代,如今的小说,例如亦舒的《我的前半生》,罗子君从离婚、被遗弃到渐渐找到独立的自己,这里的女性意识虽与杜丽娘及其他女性形象不同,但她体现了在当今社会女性的独立精神,从另一个层面将女性意识娓娓道来。

《牡丹亭》彰显的女性意识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后世的文学作品对她并不是单一模板地刻画,而是对她展现的形象加深一步塑造。这些作品在压抑社会下对女性重新审视,注重“本我”“自我”,《牡丹亭》在文学史上承上启下,也给人们一个从男性作家角度看女性意识的机会,更值得深入思考。

三、结语

《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展现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将女性意识抛在了大众面前,杜丽娘在追求幸福的途中,尽展女性魅力,不再使女性形象有所局限,“情”“理”结合,既满足大众希望大团圆的愿望,又完成了“理”的展现。杜丽娘是女性形象的一个飞跃,也给现代女性形象提供了一个参考。

参考文献:

[1]赵文宁.女性自我意识的解读——以戏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中的女性形象为例[J].大众文艺,2020,(09):27-28.

[2]李瞻良.中国传统戏剧中的女性意识书写——以《西厢记》《牡丹亭》《再生·缘》为例[J].戏剧之家,2020,(14):11-12.

[3]盛颖涵.中西戏剧中的女性意识比较——以《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70-74.

猜你喜欢

觉醒牡丹亭女性意识
白先勇:不强人所难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张生与柳梦梅爱情观之比较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研究《名利场》两个汉译本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觉醒”背后的美国华人群体
待从头,盛情说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