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文脉的池州市旅游形象传播方案研究

2021-09-19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年9期
关键词:池州市池州文脉

刘 传

(池州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1 相关概念界定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吸引旅游者最关键的因素之一。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具有较好的识别功能,有助于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1]。当前学者们对于区域旅游规划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其中旅游目的地形象方面的研究是一大热点。刘志(2015)指出健康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能形成旅游市场的重要吸引力,并可以在国际和国内旅游市场上形成较长时间的垄断地位[2];邹丰亦(2018)认为良好的旅游安全形象日渐成为游客选择目的地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与此同时良好的安全形象不仅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持续性发展,也促进了旅游企业自身进行高质量安全管理并建立企业间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3]。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旅游景区形象与互联网相互联系进行综合分析,利用“互联网+”模式解决景区形象建设的问题。如荆丽娜(2016)指出旅游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探析基于“互联网+”的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要的现实意义[4];张莹等(2018)也强调了网络舆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性,网络舆情既会带来正面的影响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因而必须打造一个健康有利的舆论环境[5]。

国内旅游规划界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便引入了“文脉”这一定义,其中我国著名地理学家陈传康(1996)最早提出了“文脉”的概念,他认为文脉是指旅游点所在地域的地理背景,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也包括当地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因而是一种综合性的、地域性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的四维时空组合[6]。各区域由于地域环境差异,所处的位置、资源禀赋等不同,形成的旅游形象也就明显不同。进行区域地理文脉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既决定着一个旅游目的地的主题形象也是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的基础工作之一,因而塑造健康积极的城市旅游形象就必须深入分析目标城市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 池州市旅游目的地形象要素分析

旅游目的地形象要素分析包括内部形象和市场形象两个方面。内部形象主要分析地脉、文脉、资源的旅游价值,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概括和提炼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总体特色和个别特色;市场形象分析主要是了解公众对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认知,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提炼和设计鲜明的形象。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各个要素都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对其现状进行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才能为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2.1 地脉分析

2.1.1 地理位置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处东经116°38′至108°05′,北纬29°33′至30°51′,总面积达8 272 km2,东边分别与芜湖市、铜陵市、宣城市接壤,南接黄山市,西南与江西九江市相邻,北隔安庆市。全市共辖一区三县: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

2.1.2 气候

池州市地处亚热带北缘,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属暖湿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 ℃,年均降水量1 400~2 200 mm,年均日照率45%,年均无霜期220 d,最长286 d。优越的气候条件对典型亚热带植物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

2.1.3 地形地貌

池州市的地貌变化幅度较大,可分为丘陵区和圩区。主城中心片区的西部和南部均是堆积岗地,秋浦水系呈脉状伸展,地形支离破碎,中心片区以东的白洋河西段地形相对较为完整,而白洋河东段则以圩区为主。东部经济园区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

2.1.4 水文

池州市地表水资源丰富,长江流经池州145 km,岸线长162 km,上起江西省彭泽县接壤的东至县牛矶,下至铜陵市交界的青通河口。境内有三大水系十条河流,长江水系有尧渡河、黄湓河、秋浦河、白洋河、大通河、九华河;青弋江水系有清溪河、陵阳河、喇叭河;鄱阳湖水系有龙泉河。其中,秋浦河为境内流域中最长的一条河,流域面积3 019 km2,河长149 km。全市共拥有8个湖泊,包括2个中型湖泊(升金湖、太泊湖,其中太泊湖是池州市与江西省彭泽县共有的)和6个小型湖泊(白沙湖、天生湖、西岔湖、马料湖、十八索湖、庆丰圩)。

池州市作为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适宜,山水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生态环境十分优美,其中九华山、太平湖、升金湖最具代表性。池州市应充分利用这一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塑造生态旅游的主题形象,打造适合大城市人群前来亲近自然、融入山水之间、愉悦心情的旅游胜地。

2.2 文脉分析

池州市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同时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千载诗人地”。池州市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公元621年设州置府以来大约已有1400年历史。

《中国农资》记者: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磷复肥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问,现阶段行业的发展和运行状况如何?

2.2.1 文学

灵山与秀水孕育了池州丰富多彩的诗歌文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三上九华、五游秋浦后有感而发,写了多首赞美池州山水的经典诗篇,其中《秋浦歌十七首》最为优美,广为流传;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这首被后人称作千古绝唱的诗便是其在池州担任刺史时所写下的,同时也使诗中所描写的杏花村享誉海内外;苏轼、白居易、王安石、文天祥、朱熹、陆游、李清照、陶渊明等许多文人雅士都曾游历池州,留下了数千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值得一提的是,《邵明文选》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就是由梁邵明太子和众多翰林学士在池州编辑并刻板印刷的。

2.2.2 戏曲

池州是中国傩戏的发源地,其中池州傩戏和青阳腔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台目连戏和黄梅戏姐妹腔的文南词被列为省级文化遗产。朴素的民俗风情、相对封闭的山区以及舒适的自然环境,使池州的古戏曲仍呈现出古朴、原始、粗犷的风格,极具丰富的文化人类学、戏剧学、艺术学、考古学和民俗学的价值。池州作为安徽省黄梅戏的重要流行区域,拥有着广泛且深厚的群众基础,为黄梅戏的发展不断丰富内涵。

2.2.3 民俗

池州民俗众多,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反映了该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文化特色。如东至花灯、九华山庙会、贵池罗城民歌、石台唱曲、平安草龙灯、鸡公调、福主庙会、酉华唱经锣鼓等,其中东至花灯、九华庙会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池州可以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以“文化名城”为主题形象,推动文旅深度整合,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2.3 资源价值分析

池州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具有一定的旅游资源基础。

2.3.1 自然资源的旅游价值分析

水域风光种类多样。池州境内的秋浦河、清溪河、升金湖,还有像碧桃瀑布、龙池瀑布这样的峡谷瀑布景观,观赏价值较高。

生物景观分布面积大。池州的生物景观最主要分布在老山自然保护区、盘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十八索自然保护区。老山自然保护区和盘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分别为26 876 hm2、668 hm2,区内分布着亚热带典型的植物群落,而升金湖和十八索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其中升金湖的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水禽白鹤、白头鹤等。这些生物景观的观赏价值也很高。

气象景观多变。池州市气象景观中观赏价值较高的有光环和云雾,对于提高九华山景观的美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2.3.2 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分析

遗址遗迹数量较多。池州既有文物散落地如七星墩遗址、九房朱遗址、百牙山古窖址,也有军事遗址如榉根关古徽道。

建筑景观种类丰富。建筑景观以化城寺、肉身宝殿、甘露寺、天台寺、慧居寺最具特色,还有一些像百合公园、杏花村古井文化园这样的园林游憩区,像贵池区秀山门博物馆、青阳县博物馆这样的演示场馆。这些建筑都是池州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优势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池州市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池州傩戏、青阳腔、东至花灯、九华庙会。

2.3.3 资源的旅游价值力分析

截至2020年年末,全市共有A级及以上的旅游景点(区)38个,其中5A级景区一个,4A级景区17个,3A级景区14个。池州虽然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多样,观赏价值较高,旅游资源竞争力在安徽省16个市中居于前列,但其旅游经济竞争力却被拒于全省五强之外。

2.3.4 旅游市场发展方向

池州旅游是以佛教名山九华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为依托的目的地型品味颇高的旅游形式。池州旅游市场发展方向为:在佛教文化旅游观光型旅游市场的基础上,开展文化体验、生态休闲、乡村度假等中高端消费市场;大力开拓池州入境旅游市场,扩大池州的国际知名度,同时也要拓展除安徽省以外其他地区的国内市场。

3 基于地理文脉的池州市旅游形象塑造提升

3.1 周边景区旅游形象比较

九华山作为池州旅游的主体和核心,是池州区外旅游竞争的首选。将九华山与周边景区的旅游形象进行对比分析如表1,以便更好地开展池州旅游形象定位与塑造。

表1 九华山与周边景区旅游形象比较

3.2 形象定位与口号

池州旅游发展条件良好,不仅资源类型多样,而且有不同的观赏价值。整合旅游资源,设计并推出一系列不同层次和不同风格,能够适应不同旅游者的旅游产品,树立品牌形象,展示各地旅游的特色,是池州旅游发展的关键。池州山环水绕,自然环境优美,城市规模较小,具有较高审美意境的自然景观、山水之间的城市景观、秋浦仙境、传统建筑、傩文化是池州市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池州市要展现良好的旅游形象并引起共鸣,应借九华山之“光”和秋浦河、杏花村、升金湖等著名景观的知名度,用傩戏突出池州的地域文化特色,提高美誉度。总结池州市旅游形象,可以定位如下:“九华山下,秋浦河上,中国傩文化之乡;杏花村边,升金湖畔,江南天然富硒地。”

3.3 形象符号与精神环境

视觉识别符号包括旅游标志、景区景点名称、专用色以及专用字体、旅游地象征吉祥物等。目前池州市还没有自己的旅游标志,池州旅游标志,应以莲花佛国和杏花村文化为理念进行图案设计。池州精神环境要抓住一个理念,要反映当地的自然风格、人文特征、精神风貌,做到天人合一,突出佛教文化、田园趣味的氛围。池州可以挖掘地方特色,推出一系列的城市雕塑,作为对外交流的标志;旅游景区、乡间小道、道路沿线多种植池州的市花杏花、市树樟树,从而彰显池州的特色文化;传承如东至花灯、刘街傩戏等这类民俗风情,加深游客对池州的印象,提高游客重游率。

3.4 形象传播策略

互联网是当今社会信息传播速度最快、传播范围最广泛、没有时间限制、最便于查询的媒介。池州市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些优势,设立池州市旅游网站、池州市旅游企业网站,在网络首页显示宣传口号,放置最具观赏价值、最有代表性的景观图片,并且全面地介绍池州吃、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的特色。同时,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除了与传统的在线旅游网商进行合作外,还可以采取博客营销等新型方式,扩大池州旅游市场,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旅游节庆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池州在安徽省乃至国内的关注度、知名度,对旅游形象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池州当前的节庆活动主要有金地藏国际文化节、池州傩文化艺术节、四大佛教名山论坛、池州生态经济博览会、杏花村文化研讨会、秋浦河漂流节、牯牛降野外拓展大赛等。深度开发池州节庆活动,再通过大众、广告、口碑等形式全面展开宣传,对池州旅游形象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池州市池州文脉
不要坐享其成
池州学院二级学院商学院简介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新四军第七师沿江团池州抗战述评
爱是什么
晚唐池州诗人张乔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