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捕捉黑夜的“红色精灵”

2021-09-18刘博洋

知识就是力量 2021年9期
关键词:正电荷负电荷电位差

下雨天出现在云层中的白色闪电很常见,但那只是闪电的一种。有一种叫作“红色精灵”的闪电,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没见过。

“红色精灵”的拍摄地在距离天津雷暴区约300千米的一处晴空区

云团中藏着的神秘精灵

2021年7月11日凌晨,一个直径400千米的云团覆盖了整个天津市,3小时内释放了约600次的强闪电,其中約200次带正电的云地闪电制造了罕见的“红色精灵”。

“红色精灵”其实是地球大气层顶端的一种高空放电现象,常出现在雷雨云的上方,所以,能看到普通闪电的地方是看不到它的,只有在出现雷雨天气几十千米外的地方,且观测条件十分良好的情况下才能看到。

这种高空放电现象虽然早在100多年前就被发现,但是直到1994年才有人用专业相机拍到它的身影。

 笔者拍摄到的“红色精灵”以及周边环境(摄影/刘博洋)

“红色精灵”与白色闪电

既然“红色精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它跟普通的白色闪电有什么区别呢?这就要从闪电的形成原理说起。

闪电的产生可以用一句歌词来形容:“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闪电发生的前提一定是空气中有强对流活动。在对流产生的云团里,小水滴在上上下下往复运动,不知不觉中相互摩擦“来了电”。这样一来,一朵普通无奇的小白云就变身为“暗波涌动”的带电云。

“红色精灵”宛如绚丽的红色烟花(摄影/ 斯蒂芬·哈梅尔)

一般正电荷会集中在云团上部,负电荷会运动到云团下部,这样鲜明的正负阵营会导致上下层之间形成电位差。当对流也就是摩擦越来越激烈时,上下电荷会越积越多,当电位差达到一个临界值后,空气层就会被击穿,产生放电现象。

与普通闪电不同,“红色精灵”是云层与电离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所以它发生的位置比普通闪电高很多,通常在距离地面几十千米的高空中,而且它的长度也非常长,有的可达50~60千米。

“胡萝卜状”的闪电

“红色精灵”形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顶部出现一柱状发光区域,随后向底部不断延伸。研究人员称之为“胡萝卜状”或“水母状”。

闪电中的红色源于大气层中氮气分子一个600~700纳米的红光谱带。虽然它在300~400纳米的蓝紫光波长处也有一定的发射,但强度较低。

“红色精灵”的生成是由于暴雨云团顶部积累了大量的正电荷,并在上方感应出相应的负电荷。部分正、负电荷本会相互抵消,减少高空中的电场,但当云顶正电荷通过云对地闪电传输到地面而突然“清零”,云团上空会突然出现一个由负电荷主导的强电场。电场突变让高空电荷猛“砸”下来,击穿稀薄的高空大气,形成高空闪电——“红色精灵”。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时不断碰撞尚未电离的原子,导致更多自由带电粒子的“雪崩”,形成了“红色精灵”下方的分支结构。

“红色精灵”看似神秘,但每个人都有机会捕捉到。但是在捕捉“红色精灵”的同时,需要找到安全的位置,以及注意雷雨天带来的风险。

 “红色精灵”的形成原理和过程示意图

(责任编辑 / 高琳  实习编辑 / 区佩怡  美术编辑 / 李子夜)

猜你喜欢

正电荷负电荷电位差
雷暴电荷分布对正极性云闪放电特征影响的数值模拟
分开的铝箔片
电解槽零点电位差的重要性及参数选定
反极性电荷结构触发正地闪的数值模拟
会跳舞的章鱼
静电场和恒定电流测试题
静电场基本知识汇总
电势能变化时静电力一定做功吗
高层建筑防雷工程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设计安全判据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