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帮带”闭环反馈机制工科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2021-09-17董洋洋张子建王永滨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15期
关键词:传帮带继续教育新工科

董洋洋 张子建 王永滨

摘  要:新工科背景下,针对如何提升工科专业继续教育人才的技术创新力与竞争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传帮带”树链闭环反馈学习网络与评价体系,通过构建工程实践导师与工程项目数据库,以具体工程项目为牵引,由理论任课导师与工程实践双导师协作指导学生完成具体项目,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高新科学技术研发与实践当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实践力与创新力。

关键词:传帮带  闭环反馈  新工科  继续教育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5(c)-0188-04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Helping and Guiding" Closed-loop Feedback Mechanism Based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for Engineering Majors

DONG Yangyang1  ZHANG Zijian1*  Wang Yongbin1,2

(1.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chool of Astronautics,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0016  China; 2.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 Mechatronics, Beijing, 100096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in view of how to improve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of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this paper proposes a closed-loop feedback learning network and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tree chain of "Teaching, Helping and Guiding ". By constructing the database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tutors and engineering projects, guided by specific engineering projects, the theoretical tutors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tutors cooperate to guide students to complete specific projects, actively mobiliz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R & D and practice of high-tec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ultivate and stimulate students'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Key Words:Teaching  helping and guiding; Closed-loop feedback; New engineer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創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性工程。然而,社会诸多企业对工科继续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质疑,即学生实用创新能力较差,高技术研发与技能提升不明显,无法适应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要求[1-2]。工程实践对于培养工科继续教育人才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有很大帮助,但通过何种模式来培养学生创新力一直是热点研究问题[3]。

工程实践活动与教学是人才培养必要途径,是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捷径[4]。Yarnell[5]指出,大学及其教师授权学生做相应的工程项目能够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赵庆建[6]指出,人才培养范式的变革策略要求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面向未来培养创造性思维,改善和重建教学体系。

目前,“一对一”以老带新式的培养模式常见于青年教师的培养[7],而“传帮带”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工科继续教育人才实践创新力培养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此外,关于工科专业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国内大多数高校仍只停留在全日制本科生或研究生层面,但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继续教育群体,其面向广且人多,生源多来自企业一线,或处于关键技术职务的在职人员,该群体对高科技前沿知识与创新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因此对其进行工程创新教育与培养更有必要[8-10]。

1  闭环反馈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意义

1.1 提升实践创新力与社会适应性

以技术为主导要收益,凭创新求发展的战略发展模式,对工科专业继续教育人才的实践创新力与社会竞争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在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方面,过于关注学生理论文化课程的学习,在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力方面的培养稍过欠缺。本文拟以具体工程项目为牵引,在理论任课教师之外,建议对工科专业继续教育人才实施工程导师制帮扶,采用提出的“传帮带”闭环反馈机制的学习网络,指导学生开展专业理论学习与生产科研活动,进一步提升实践创新力和社会竞争力。

1.2 实现科研深造的优先选拔与培育

通过研究发现,继续教育人才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科学研究具有较高的兴趣,并能展示自己独特的见解,而这恰恰是学生进一步深造所需的必要条件。本文拟建立理论任课教师、工程实践导师、工程项目与优秀人才的数据匹配,引导与调动优秀人才参与到科学研发具体项目中,为优先选拔与培育工科专业继续教育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1.3 促进校企联合平台的建立,实现人才培养与项目合作共融

研究表明,关键职位高层次人才对GDP的拉动作用要远远大于一般的专业技术人才,增加一名关键职位高层次人才所能带动的GDP增长份额是增加一名普通专业技术人才的4.29倍。因此,建立关键职位高层次在职人员与在校导师的联系,有利于促进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对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的需求。同时,关键职位高层次在职人员更能促成企业研发项目融入高校,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项目合作共融。

2  闭环反馈人才培养的研究内容

2.1 构建帮扶导师与工程实践项目数据库

为了切实做好工程专业继续教育人才的实践创新力培养,需充分调动学校各理工学院科研教学岗位在职教师参与到数据库的建设当中,这是一项具有开拓性,且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确保该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拟以航天学院全体教学科研教师为样本,完成初步收集并建立适合工科专业继续教育人才开展的科学研究实践项目数据库,该数据库内容拟来源于学院教师横纵向课题的子课题,博/硕士研究子课题,或研究生、本科生竞赛衍生子课题。数据库中实践项目特点主要包括:具有一定的科学前沿性,以高科技技术应用为目标,运行实践周期短,且难度适中,适应工科专业继续教育学生开展科学生产与学习活动。

2.2 基于“传帮带”树链闭环反馈学习网络的实践创新力培养训练

基于工程导师与实践项目数据库的构建,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创新力培养训练机制是该方案良性运作与循环的保障。首先,学生选课,理论任课教师完成授课;其次,理论导师辅助学生在已建立的数据库中完成“学生-理论工程双导师-项目”匹配;再次,以项目为牵引,进入工程实践导师课题组,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与学习;最后,提出一套评价体系,完成学生学习与技能培养的测量。

本文提出的“传帮带”树链闭环反馈学习网,主要包含树链根基(理论导师与工程导师)、一代数叶层(博士研究生)、二代树叶层(硕士研究生)、三代树叶层(本科生),实现“指导—学习—反馈—指导—学习—反馈……”的树链闭环反馈人才培养策略,通过“传帮带”树链闭环反馈学习网络培养训练工科专业继续教育人才的实践创新力,同时挖掘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职场就业竞争力,同时也为储备和吸纳研究生后备队伍奠定基础。研究重点如下。

(1)树链根基层确定工程任务。学生拟开展的工程项目应具备一定含量的高科技技术应用,周期短且难度适中,这就需要理论导师与工程导师对实践项目协作整体把关。

(2)确定一代/二代树叶层的次总体地位。以每一位博士研究生(工程导师团队中没有博士,则以硕士研究生为主)为独立单位,在导师布置工程任务之后,学生需具备背景资料检索阅读、发现问题、寻找研究方法、研究试错能力,有新的想法直接反馈给双导师,进而开展有效的沟通和探讨。一代到二代的闭环培养训练多基于导师的具体工程项目。

(3)确定三代树叶层的服从与独立自主地位。本科生在大方向上服从上一代,但仍具有局部调节能力,针对具体问题要训练发现、总结、解决和反馈给上一级的能力。二代到三代的局部闭环反馈,一般基于院级、校级或国家级的科创竞赛。本科生作为新生力量,是学校学院研究生储备的主要来源。

(4)激活各级功能实现逐级反馈。当每一级处于停滞状态时,导师要给予适当的激励,即导师要总观全局,适时给予问题层意见和建议,然后返回到相应的树叶层,重新进行学习和训练,保持整个系统的良性循环。

3  闭环反馈人才培养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第一,针对不同的学生确定其有可能胜任的工程项目名称、数量、类别,且项目间必须具有难度差异性。

第二,将所选择的工程项目依据其难易程度逐一输入到树链根基层,由理论导师和工程导师共同确定工程任务,作为导师—一代树叶层局部闭环训练环节的输入,完成第一级2对1帮扶;经过一代树叶层调研总结,将问题细化,并分化出诸多小问题,再继续输入到一代树叶层—二代树叶层局部闭环系统,完成一对一或一对多帮扶;以此类推,二代树叶层—三代树叶层完成任务发出、接收及反馈过程,三代树叶层(继续教育本科生)作为项目组最末端参与群体,培养其实践创新力的同时,其对项目的参与和反馈对上一级闭环反馈系统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刺激作用,这是一个多赢的过程;同时,在一代至三代树叶层都设置了独立反馈闭环环节,以确保学生具有独立完成工程子項目的能力。

第三,在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依据实践创新力的五大构成要素以及纵向评价体系,计算得到三代学生完成各工程项目的实践创新力评分。由于5个因素所处地位有所差异,因此计算过程中给予各因素加权值。如果实践创新力总评分不满足要求,则更新工程项目,再次输入到各个局部闭环的学习网络中。

第四,基于该学生完成的多个工程项目,在完成工程项目的过程中,通过横向评价体系得到学生完成各工程项目的实践创新力评分,如果实践创新力总评分不满足要求,则更新工程项目。此外,在三代树叶层设置的独立反馈闭环环节中,让该生独立完成一个工程子项目,如果学术无法独立完成这个工程项目,则更新工程项目,再次输入到上一级局部闭环中,重新对他进行实践创新力培养训练。

第五,这种多级树链闭环反馈培养机制需要循环至该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工程项目为止,进而撰写结课报告,完成对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  閉环反馈人才培养模式考核评价体系

工程专业继续教育人才实践创新力评价的研究内容如下。

4.1 纵向评价

导师指定用于训练的工程项目,将其输入树链闭环反馈学习网络中,实现“指导—学习—反馈—指导—学习—反馈等”训练,综合得到被训练实践创新力各构成要素的评分。由于各要素在实践创新力中所占有的地位并不相同,所以应给予各要素不同的权重。以满分100为例,背景调研能力(20分)、质疑能力(20分)、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25分)、自主解决问题能力(20分)、试错与纠错能力(15分),由此得到学生对于某一具体工程项目的实践创新力评分。

4.2 横向评价

由于实践项目的难易程度不同,学生在完成实践项目时努力的程度和成果有差异,因此需得到学生完成多个项目的实践创新力横向评分,进而加权求和得到该学生的科研实践创新力总评分。

5  结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传帮带”树链闭环反馈学习网络与评价体系是一套适用于工科专业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吸纳研究生人才继续教育提供新鲜力量,提升工科专业继续教育人才的技术创新力与竞争力、选拔与培育具有继续深造潜力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基于关键在职继续教育人才的桥梁作用,能够促进企业项目向高校的过渡、循环、传承与积淀,形成具有特色的工科专业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校企联合培养与项目共融。

参考文献

[1] 李光,曹琪.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校继续教育校企合作探析[J].职教论坛,2019(6):85-90.

[2] 郑雨,王海华.关于高校继续教育定位及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19(21):129-130.

[3] 李冬青.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大理工,2013(3):28-29.

[4] 谢俐.以信息技术发展为契机探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1):13-14.

[5] Yarnell A. Creativity Boost-High School and College Teachers Empower Students to Do Consequential Science Projects [J]. 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2003,81(38):34-35.

[6] 赵庆建,丁胜.“双一流”与“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范式的变革与质量提升路径[J].江苏科技信息,2018,35(29):73-75.

[7] 李青,潘荣斌,侯吉华,等.“传帮带”模式应用于高校青年实验员培养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5(19):215-216.

[8] 杜雪梅.中英数字媒体设计类人才继续教育培养现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4):64-65.

[9] 梁平,秦华,王秉新,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8(1):45-48.

[10]刘冬,胡冬华.贯通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邮电大学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7):93-98.

猜你喜欢

传帮带继续教育新工科
传帮带中谋振兴
高校体育教师传帮带的实施措施研究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
“五老”传帮带 青工受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