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R双眼视知觉功能平衡训练防控近视的效果评价

2021-09-16伍小芳邓宏伟肖思瑜朱小丽邹云云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16期
关键词:睫状肌视力儿童

伍小芳 邓宏伟 肖思瑜 朱小丽 邹云云

深圳市眼科医院 深圳眼科学重点实验室 暨南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眼科,广东深圳 518040

我国近视眼的人数在4.8亿以上,高居世界第一,在校学生尤其严重,据统计,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城市中小学生近视率更高达71%[1]。传统干预治疗近视的方法很多,包括光学矫正、体育疗法、视功能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疗法等,各有优缺点,但是效果始终难以令人满意[2],探索防治近视的新设备、新方法成为人们追求的方向,也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VR(virtual reality)也就是虚拟现实技术,可用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将人的感知带入虚拟世界,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感[3]。VR双眼视知觉功能平衡训练是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对于儿童、青少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对于调节眼睛视力有着特殊的效果。本研究把VR双眼视知觉功能平衡训练用于防控近视,观察其对儿童视力和眼位的影响,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50例低度近视儿童,患眼共247只,确诊为近视,近视度数在100度以内。其中男79例,女71例;年龄4~16岁,平均(9.7±0.8)岁;裸眼视力为0.4~1.0,平均(0.62±0.05);水平眼位 0~ 26,平均(17.3±0.2);垂直眼位 0~ 14,平均(8.6±0.1)。纳入标准:①近视度数均在100度以内;②能够配合本项目研究。排除标准:①高度近视家族史、先天疾病导致视力下降、眼部有器质性疾病、双眼散光≥3.00 D;②每星期住校的儿童。本项研究已得到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儿童及其父母知情同意。

1.2 干预方法

对入组低度近视儿童实施VR双眼视知觉功能平衡训练,儿童每日需戴上VR视训镜(图1)接受训练。VR视训使用可穿戴设备VR眼镜,融合了虚拟现实成像、智能移动终端交互、视觉仿真动画等技术,以贝茨视觉调节理论为指导,构建了一套专业用于视觉训练的软、硬件系统。VR专业视训分为视训、风景、电影、游戏、体验馆等板块,儿童戴上VR视训镜,就可以让眼睛远近交替、左右交替、上下交替、黑白交替,360°旋转运动,让眼睛沉浸在各种场景里,在虚拟世界中变换角度、方向、视距,全方位锻炼睫状肌,使变异的器官逐渐恢复正常,达到预防近视、缓解视疲劳的效果[4]。用手机或者电脑登录,就可以进入VR双眼视知觉功能平衡训练的界面,共有4个项目,轮流点击每个项目,儿童就可以接受训练了。

图1 VR视训镜

训练次数与时间:①标准情况。每日4个项目,分上午、下午去做,上午做前2个,下午做后2个,中间至少间隔2 h。每个做10 min(左眼5 min,右眼5 min),休息10 min再做第2个;②上学期间。如果在上学期间,时间存在冲突,不能在正常时间内训练,就可以改为早上做2个(时间5~7 min一个项目,连续做2个,中途不休息),晚上按标准做2个;或者改为放学后做2个,睡觉前做2个;③专注力不足的儿童。如果有的儿童活泼多动,依从性较差,注意力不集中,就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每个项目调整为5 min,每天做4~6个项目;④易疲劳患者。散光超过200度的易疲劳患者也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每个项目5 min,每天做4~6个项目;⑤周末放假期间。可以增加训练次数,每天早、中、晚做3次,共6个项目;⑥其他情况。如果时间不固定、出门在外、临时有事、在外旅游等,就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训练。整个训练需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坚持每天训练,这点最为重要。二是尽量避免在疲劳状态下训练,包括在长时间做功课、看书学习、看电视、玩手机后[5]。

以上恢复训练以3个月为1个疗程,工作人员每月复查儿童视力和眼位,必要时调整训练方案。如果视力提升到正常1.0而且稳定3个月以上无变化,即视觉功能达标,进入巩固阶段。视力巩固训练的内容为增强视觉功能、双眼视功能,还有眼球运动、手眼协调等运动视觉功能。此阶段的训练频率、次数逐渐减少,减为每天1次(持续3个月),再到每两天1次(持续3个月)。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训练,可以保证训练效果,防止视力回退和眼位回退,也可防止斜视手术后复发[6-7]。

在整个训练期间,工作人员需要对入组儿童做好正确用眼的健康宣教,包括保持眼部卫生,坐姿端正,背部挺直,眼睛距离书本30~35 cm,不要在太强或太弱的光线下看书学习,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眼睛疲劳时注意放松,可以闭眼休息,也可以眺望远处,观看绿色植物[8]。并且督促儿童平常坚持做眼保健操,工作人员示范正确的手法,纠正儿童的错误动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6个月后观察儿童视力和眼位变化情况,评价标准为:①视力提升率。利用标准视力表测试裸眼视力,以2行为一个有效指标,如果提升了2行以上(含2行),就记为有效;“提升1行、无提升、波动”都为无效[9];②水平(垂直)眼位好转率。水平(垂直)眼位数字下降1以上(包括1),记为有效改变,视为水平(垂直)眼位好转,“波动”是指在6个月随访期内水平(垂直)眼位不稳定变化,存在上下浮动的现象,“无下降”是指水平(垂直)眼位保持不变。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训练前后的裸眼视力比较

训练后平均裸眼视力为(0.84±0.07),显著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训练前后的裸眼视力比较(x ± s)

2.2 儿童视力提升率

入组150例低度近视儿童,共247只眼近视。在训练6个月后,测试发现203只眼的裸眼视力提升了2行以上(含2行),提升率为82.19%(203/247),另外44只眼无明显改善。见表2。

表2 干预6个月后入组儿童视力改变情况

2.3 儿童眼位好转率

入组150例儿童,共300只眼。在训练6个月后,241只眼的水平眼位好转,好转率为80.33%(241/300);245只眼的垂直眼位好转,好转率为81.67%(245/300)。见表3。

表3 干预6个月后入组儿童眼位转变情况

3 讨论

眼睛是重要的感觉器官,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人体透过视觉获取了80%以上的外界信息[10]。可是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情况日益严重。从2018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来看,近视率的具体情况为:高中生81.0%,初中生71.6%,小学生36.0%,6岁儿童14.5%[11],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揭示了我国儿童近视问题的严峻程度,近视防控不只是个人问题和家庭问题,更成为现实的学校问题和社会问题。

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睫状肌和眼轴为重要的屈光因数,也是儿童近视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眼轴长度一般是21~23 mm,也具有很强的调节能力[12]。儿童在近距离看书或者玩手机时,眼外辐辏肌、眼内调节肌群发挥收缩和调节作用,使巩膜的牵引力明显增加,而眼内压显著增大。随着用眼时间的增加,相关肌群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就容易出现视觉疲劳和睫状肌痉挛,进而导致眼球壁逐渐伸长。久而久之,睫状肌、眼内直肌的弹性下降,缓冲能力减弱甚至丧失,结果眼轴逐渐变长,巩膜形态和功能发生变化,眼睛变得假性近视,甚至向真性近视发展。可见,长时间、近距离、超限度的持续用眼,是儿童近视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儿童近视的发展还会导致视觉通路异常发育,部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大脑视觉中枢的认知功能受损[13]。

VR视训系统有效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根据人眼的视觉生理特点,营建别致的动态立体场景,生成各种生物刺激模式,具有融合视、立体视、同时视三级视功能,让眼睛彻底动起来。儿童戴上VR视训镜观看各个板块,就可以融入立体动态情景,按摩晶状体、舒张眼内机(睫状肌)、锻炼眼外肌(4条直肌+2条斜肌)。

远近交替视训可以让晶状体的弹性得到恢复,眼部的协调能力得到提升。在观看远处的时候,睫状小带收缩,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而在观看近处的时候,睫状小带放松,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VR视训系统能够对睫状肌进行调节,有效地激发其潜能,逐渐恢复其调节晶状体的能力,使晶状体相应变厚与变薄,调节双眼看远、看近的能力,并可缓解长时间用眼之后的视疲劳。左右交替视训让眼球左右转动,追踪物体运动轨迹,既可训练眼外肌,又能锻炼双眼视觉跟随能力,让儿童更加清楚地看到快速移动的物体,提高双眼动态视觉质量,并且达到视力保健、辅助矫正近视的效果。上下交替视训让眼睛上下交替运动,在不同距离的物体间转换视觉,快速准确地感知物体距离及速度,从而增强深度感知力,发挥预防近视的作用。转眼球视训可以锻炼眼外肌、眼内肌,增强双眼调节功能,确保双眼转动协调,改善双眼视觉效果,并且有效预防近视。光栅描图视训交替转动黑白光栅,增强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对光线的感知力,并在不断收缩和放松睫状肌的过程中让其得到锻炼,平衡眼内光学焦点,深度调整睫状肌,提高其调节能力,从而保护视力,提高视觉质量[14]。

总之,运目训练让眼球远近、上下、左右、正逆时针旋转运动,可以全方位训练眼球运动,锻炼眼外6条肌肉,减轻辐辏肌和调节肌长时间看近的负担,缓解睫状肌痉挛,并且有助于其恢复调节功能,增强视觉聚焦能力,眼睛的焦距在不同方向、不同对象间转换,可以促进眼部循环,解除视觉疲劳,有效预防近视。在沉浸式虚拟现实中利用眼球追踪技术,眼睛随光点大幅度运动,有利于纠正长时间看书形成的固定视觉,充分开发周围视野,改善视觉空间认知,最终起到提升视力、恢复立体视觉的效果。VR双眼视知觉功能平衡训练充分利用神经可塑性,借助眼-脑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性进行训练,通过重建和代偿建立新的有效连接,让视觉系统逐渐恢复正常,阻止近视的发展[15]。

从干预结果来看,6个月后入组儿童的平均裸眼视力变为(0.84±0.07),显著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徐新兰等[16]的研究结果接近;视力提升率为82.19%,水平眼位好转率为80.33%,垂直眼位好转率为81.67%,与伍岚[17]的研究报道相符合。提示VR双眼视知觉功能平衡训练辅以常规正确用眼,可以有效提升裸眼视力,改善屈光度和知觉眼位。不过,本研究仍有不足之处:①选取的仅为低度近视儿童,有待于推广到中度、重度近视儿童;②训练时间和频次受到学生上学影响,这可能对训练结果造成影响,后期需要考虑改善这个问题;③现有观察指标为裸眼视力、眼位,下一步需要增加弱视、散光、立体视、眼轴长度等方面的指标,以进一步完善本训练模式。近年来,近视防控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各地降低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并建立了评议考核制度。我们一方面需要发扬传统优良的防控近视手段,另一方面善于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发现防控近视的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从而切实降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

猜你喜欢

睫状肌视力儿童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看手机诱发老人新眼病
老年“手机控” 当心睫状肌痉挛
绿色可以保护视力吗?
保护视力等
对眼睛最有益的运动
视力测试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