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调控例谈

2021-09-15陈欣鑫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小蝌蚪调控课件

陈欣鑫

幼儿美术教学是一个不断循环上升的动态的活动过程。多媒体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受到所载的信息、使用的方法、时机、时长乃至媒体本身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各因素都需合理调控,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要重视多媒体教学中的调控技术,这是教育的艺术。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南,结合实践,做些探讨。

一、调控活动坡度:运用多媒体进行思维训练时,苦乐结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媒体视为幼儿的求知工具,就是说运用多媒体是要帮助幼儿进行思维判断,形成正确的图式,完成意义建构。它既强调幼儿主动探究的思维过程,也是对幼儿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但教学实际中,老师却往往看到了多媒体易于创建一种乐学情境、直观再现、化难为易的优势,因而一味地利用多媒体来追求化难为易,盲目地制造“寓教于乐”的“假乐学”现象。

例如,大班活动“秋天的树林(水粉画)”中的小游戏:尝试用多种颜色表现秋天的树林是教学活动的难点。教师就用多媒体动画给孩子演示一遍,孩子一目了然,确实取得了化难为易的效果,达到了活动要求。但反思这个游戏活动片段,我们不难发现,PPT太直观,孩子直接获得了答案,PPT没有帮助孩子跳起来摘桃子,而是直接地把桃子送到了孩子的口里。孩子仅仅是个快乐的看客而已,没有思维的空间,不是在探究中运用多媒体这个认知工具。这种乐学,是失败的。

因此,进行思维训练时,多媒体的运用要做如下调控:

1. 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地保证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能让多媒体的运用代替了孩子的思维过程。有位名师在组织“惊弓之鸟(绘本)”的活动时,她用活动课件演示大雁听到弦响后掉下来的三种不同情景。让孩子判断:哪一次演示与绘本画面相符合呢?根据是什么呢?引导孩子体会“直往上飞”又“直掉下来”中两个“直”的含义,此例中多媒体为孩子提供了思维的材料,让孩子根据绘本画面去判断、去思维,得到正确的答案。多媒体成了孩子内化语言的工具,孩子乐于学习,乐于苦思,思维训练生动而极富启发性,孩子始终处于求知的主动地位。

2. 要留给幼儿充足的思维空间,运用多媒体化解重难点时,要有坡度,做到帮助孩子“跳起来摘桃子”。例如,“司马光砸缸(连环画)”的教学活动片段:① 通过看课件PPT短片,比较“举”和“拿”,“砸”和“敲”理解司马光的做法。② 观察图画,让幼儿自己想办法。有的说众人推缸倒水,有的说用手拉他出缸,有的说用盆舀水救人。③ 引导孩子看PPT,在动画中知道缸大水多,小朋友力小推不倒;缸高人矮,够不到拉人;当时无盆,无法舀水救人,明白这些办法在当时是行不通的,深层体会到司马光的机智。这个课件PPT的反复运用,使思维的难度逐步加大,思维的深度逐步加深,而不是满足于孩子知道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方法。这样,多媒体的运用,化解重难点时,坡度相宜,训练十分到位。

二、调控训练方式:运用多媒体进行训练时,手脑并用

多媒体比之于其他传统的教学媒体,操作性强是一大特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让幼儿动手去实际操作,手脑并用,使多媒体真正成为学习工具。幼儿在动手前,教师要引导孩子理解语言表达的意思,动手时要思考怎样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适当地安排动手训练时间,让多媒体演示培养孩子的多种能力。然而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几乎看不到这一优势,很难看到孩子在美术活动课上动手操作,运用多媒体来主动解决问题。

我在“心愿树(绘画)”教学活动中,用多媒体显示一张画有树轮廓的“心愿树”背景图,让幼儿了解它的形状。我在备选图案中选出正确的“树叶”,运用鼠标给树叶着色,最后把“树叶”移到正确的位置上。最后组织讨论,在新的一年里,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我和孩子一起种“心愿树”的场景,激发了孩子创作的欲望。这个课例中,孩子听、看音频辨图,动手操作,课件PPT作为工具,鼓励孩子能大胆表述心里的想法。有的孩子想得到玩具飞机,有的孩子想唱出好听的歌,有的孩子想得到一朵七色花。他们拿起笔画出自己的心愿,画好后沿着轮廓剪下,然后贴在“心愿树”上,顺利地完成了活动目标。这个实例体现:多媒体可以和学具结合进行思维训练,让幼儿动手、动脑、动口,使思维与语言协调发展。

三、调控运用时机:运用多媒体要及时适度,画龙点睛

多媒体的运用要选择好时机,从幼儿的身心规律出发,控制好时间,使之成为孩子学习探究、形成有效工具。一位教师在组织大班连环画“小蝌蚪找妈妈(美工)”活动时,在幼儿听完教师讲述故事后就要求孩子把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编成一本连环画,孩子显得很被动;而另一位教师组织这项活动时则让幼儿先听完这个故事,再播放了PPT小蝌蚪找妈妈的整个过程的动画课件,理解制作连环画的具体步骤、方法及原因,并同步播放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依次遇到的动物的动画。二者选用的时机不一样,效果明显不同。后者与孩子探究过程同步,一步一步地展示,激发了孩子探究连环画前因后果的积极性,思维导向及时,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教学活动中多媒体的运用要及时适度,勿贪多,但求实,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在激趣入境时运用

多媒体展示的情境,要“形真而情切”,使幼儿的注意迅速从无意向有意过渡,激发学习兴趣,进入学习的适宜情境中,使孩子处于情绪高昂的状态中去领悟语言文字。例如,在制作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的连环画时,教师先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全过程,并设问:小蝌蚪去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他们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正在幼兒凝视猜想时,教师播放制作连环画过程的动画。这样,一下子勾起了幼儿想画故事的欲望,还想看个明白,教师却及时关机。再让孩子去看“连环画”的内容, 从画中领会“画故事”的方法:每张纸画一个故事情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这一实例中PPT与画面的播放一前一后,总共不到10秒钟,却极大地诱发了幼儿的求知欲,时机的选择恰到好处。

此例告诉我们:多媒体的运用,如果以激趣为主,一般选择在进入情境之前;在激趣入境时运用多媒体时间不宜过长,要精、要短,此时过于充分的展示,使幼儿在探究之前已有一种满足感,会抑制探究阶段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幼儿思维受阻时运用

当幼儿读图发生思维障碍,无法理解时,多媒体就应该及时成为孩子的“认知工具”,充当孩子思维向上旋升的阶梯。如教学活动“树(线描画)”中的“线描”是大部分孩子无法理解的,无法想象它所描绘的景象,这时教师及时播放课件PPT范画两幅、勾线笔数支。设问导入:老师带来了一些特别的画,这些画中的树与我们以前画的树有什么不一样?当孩子感受到视频上的画和笔有些陌生时,老师说:这样画树好看吗?让孩子明白了这画上的“树”与以前画的树不一样,但也是美的。令人欣喜的是,此时有个孩子抢答:“线画的树也很美!”老师及时引导该怎样装饰。幼儿回答:“是用勾线笔来装饰的。”此时老师顺应回答:“我们都来当一个小小设计师,把树打扮得漂亮一点吧。”多么有效的互动啊!

这个实例告诉我们在幼儿思维受阻时,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的定格、闪烁、叠加和教师的设问等有效手段,保证孩子有充分的感知时间和思维空间,时间的长短视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定。

多媒体教学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艺术,除了上述内容之外,信息反馈,媒体与幼儿心理特征,各种媒体的优势互补等都是有规可循的。在教学活动实践中,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多媒体的辅助性、工具性,确保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运用多媒体时,我们就能正确地加以调控。

猜你喜欢

小蝌蚪调控课件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小蝌蚪
小蝌蚪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小蝌蚪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