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在牙周病患者颌骨缺损中精细位点重建中的价值分析

2021-09-15董潇曲行舟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颌骨牙周病探针

董潇,曲行舟

1.单县中心医院口腔科,山东单县 274300;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上海 200011

牙周炎已经成为目前临床公认的导致我国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牙周病患者在发病后会有牙龈出血、牙周袋形成等问题产生,进而造成牙齿出现松动和移位,甚至还会导致牙齿脱落,牙槽明显吸收,牙槽骨骨量呈现异常减少趋势,加之局部颌骨骨量不足,颌骨也会出现缺损,对广大患者的面容美观性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使咀嚼、发音等生理功能出现障碍[1-2]。因此,加快颌骨缺损植骨后的恢复速度,尽可能缩短修复治疗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4]。该文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8例,研究出现颌骨缺损问题的牙周病患者在精细位点重建过程中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8例出现颌骨缺损问题的牙周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单纯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进行精细位点重建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进行精细位点重建的44例患者为治疗组。对照组中男25例,女19例;牙周病史1~17个月,平均(6.2±0.5)个月;年龄19~56岁,平均(31.4±5.8)岁。治疗组中男27例,女17例;牙周病史1~14个月,平均(6.6±0.8)个月;年龄19~53岁,平均(31.2±5.5)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能够独立表达,无语言沟通障碍;②近7 d未进行牙周治疗。

排除标准:①中途放弃,或无法忍受疼痛者;②凝血障碍,或其他重要脏器疾病者;③遗传性颌骨缺损疾病者。

1.2 方法

两组术后均口服替硝唑(国药准字H20033090,规格:0.5g×8片,1 g/次,1次/d)和阿莫西林(国药准字H31020363,规格:0.25 g×24粒,0.5 g/次,2次/d),并配合氯己定漱口液(国药准字H20058018,规格:200 mL,3次/d,3 mL/次)进行术后感染的预防,治疗时间为14 d。

对照组:单纯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进行精细位点重建;治疗组采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进行精细位点重建。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制备:抽取患者肘静脉血液标本,置于不含抗凝剂的试管中,并放置于离心机,以12000r/min的条件进行离心处理,持续时间控制在10 min左右,血液在正常情况下会分成红细胞层、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无细胞血浆3层,采用无菌镊子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取出,静置10 min左右,制成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手术方法:在手术开始前,拍摄曲面状态下的断层片,对邻牙状况和植入区域的骨量情况进行了解。根据实际生理解剖结构、骨量等信息,对种植体进行选择。针对病情给予支持性治疗,告知手术治疗的风险,进行口腔卫生宣教,详细交待手术治疗方案。进一步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并采用漱口液对口腔进行清洁,实施颌面部消毒。口周铺手术巾,手术操作区域采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实施局部麻醉处理。经口腔切口方式入路,沿着牙龈沟部位将组织层切开,从而达到颌骨骨面的位置,在骨膜以下对咬肌进行钝性分离,注意对额神经进行保护,使其免受损伤,使缺损区域的手术视野充分暴露,全面清除骨面粘连软组织、肉芽组织,预先从髂前上嵴位置切取骨松质并实施剪碎处理,使颗粒骨直径达到2~4 mm,将颗粒骨及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混合后植入到骨缺损的区域,其上覆盖医用引导组织再生胶原修复膜,采用细丝线进行妥善固定后,对口腔黏膜紧密缝合,在加压条件下进行包扎,1周后可以拆线。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总有效率;②不良反应;③治疗前后牙周状态指标水平;④牙周病症状消失、牙齿功能恢复正常、治疗总时间。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咀嚼和发音功能复常,X线检查显示牙周状态完全恢复正常;有效:牙龈充血与肿胀等牙周病症状减轻,日常饮食和发音没有无影响,检查显示牙齿没有明显松动;无效:牙龈充血严重,牙槽骨吸收加剧,仍然不能够正常饮食[5]。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牙周状态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菌斑指数、牙周探针深度、龈沟出血指数、探针出血指数低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牙周状态指标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periodontal status index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牙周状态指标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periodontal status index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组别对照组(n=44)治疗组(n=44)t值P值菌斑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4.83±0.56 4.62±0.48 1.889 0.062 1.80±0.45 0.73±0.35 12.450<0.001龈沟出血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4.69±0.73 4.83±0.85 0.829 0.409 2.34±0.38 1.29±0.37 13.132<0.001探针出血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9.37±0.87 9.14±0.53 1.498 0.138 6.32±0.45 3.19±0.27 39.563<0.001牙周探针深度(mm)治疗前 治疗后6.91±1.05 7.04±1.32 0.511 0.610 4.36±0.37 2.06±0.41 27.625<0.00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9例,发生率4.5%和2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0,P<0.05)。

2.4 两组患者牙周病症状消失、牙齿功能恢复正常、治疗总时间比较

治疗组牙周病症状消失、牙齿功能恢复正常、治疗总时间分别为(25.31±3.06)、(20.57±3.48)、(13.50±2.64)d,对照组分别为(37.86±4.29)、(28.96±3.11)、(19.95±3.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98、11.924、10.390,P<0.001)。

3 讨论

牙周病是一种口腔疾病,病变部位在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病(病变部位在牙龈组织)和牙周炎(病变部位在深层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牙周疾病在口腔科较为常见,可引起牙齿丧失,危害人类牙齿和全身健康。牙周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不易引起重视,造成病变部位长期慢性感染,反复发作,损伤咀嚼功能,影响健康。该种疾病的预防主要在于控制、消除牙菌斑。目前,在该病的治疗中,除了进行药物治疗外,还需坚持每天正确刷牙、按摩牙龈,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牙周组织的抗病能力。同时还需加强身体锻炼,补充丰富的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发生率,促进牙周炎的康复。故而在该病治疗时,如可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清洁牙齿,保证口腔健康,矫正不良修复体,则可基本治愈。因此发病后,应积极治疗,避免丧失牙齿。

近年来临床多数情况下会采用复合生物材料对骨腔进行充填,并修复出现缺损的颌骨,但多数生物材料的骨诱导性往往不是十分理想,缺乏足够的骨引导作用,使骨修复所需要的时间明显延长[6-8]。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主要在患者血液中进行提取浓缩后制得,患者自身全血是其主要来源,且不含有任何的人工制剂添加剂,应用的安全性较为理想[9-10]。在应用过程中也不会发生任何的免疫反应,其中生长因子、白细胞、血小板等物质的含量较高,可以对组织的再生和修复过程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使骨缺损的愈合速度加快,从而有效降低感染等相关病变发生的可能性[11-13]。治疗前两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针出血指数、牙周探针深度相近(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针出血指数、牙周探针深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也有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显示,单纯采取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颌骨缺损进行治疗的效果往往不是十分理想,周围软组织在成纤维细胞的影响下发生流失的可能性较大[14-16]。引导骨再生技术在创伤修复治疗过程中可以设置机械性屏障,防止其他组织细胞向创口内部移动,对所需组织细胞的分化、增殖过程进行有效保护,弥补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实际应用中的缺点[17]。

该次研究中,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9%,高于对照组的70.5%,且仅出现2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9例(P<0.05)。此外,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状态指标水平、牙周病症状消失、牙齿功能恢复正常、治疗总时间等指标数据的表现也均较对照组更为理想(P<0.05)。刘林等[18]对102例牙周病患者颌骨缺损进行治疗,发现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显著高于传统治疗方法的84.6%,与该文研究结果一致。充分说明牙周病颌骨缺损患者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实施精细位点重建的优势性、有效性、安全性,今后可以作为常规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19]。另有张捷等[20]所进行的研究中指出,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均优于对照组70%(P<0.05)。而该次研究中受时间限制并未对该项指标进行随访统计分析,亦是该次研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后续将对其进行完善。

综上所述,出现颌骨缺损问题的牙周病患者在精细位点重建过程中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可以大幅度改善牙周状态相关指标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缩短牙周病症状消失、牙齿功能恢复正常、治疗总时间,使病情治疗总有效率提高。

猜你喜欢

颌骨牙周病探针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干预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美观的影响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Xpert MTB/RIF对结核菌利福平耐药的诊断价值及rpoB基因突变特点的分析
电磁发射磁探针阵列位置分布及姿态优化
不同矫治时机对Fr(a)nkelⅢ型矫治器矫治儿童骨性Ⅲ类错牙合疗效的影响
喝生姜水预防牙周病
通过接触测试来提高探针痕迹的一致性
尼古丁对大鼠不同部位骨钙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差异影响
DNA探针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