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

2021-09-13杨俊陆敏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期
关键词:治疗总有效率他汀类药物早期

杨俊 陆敏艳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94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疗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予以早期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6%,高于对照组的63.83%,观察组患者的血脂四项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炎性因子(TNF-α、IL-6、hs-CRP)水平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早期予以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提升疗效、调节脂质代谢、抑制炎性反应均有良好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早期;他汀类药物;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血脂;炎性因子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5249(2021)02-0069-02

脑梗死又称为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意外疾病。主要是因脑部血液供应的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病变,致使管腔狭窄、闭塞,患者因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则易发生脑梗死[ 1 ]。患者在发病时是以耳鸣、头痛、眩晕等为主要症状,常伴有半身不遂及相关并发症,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对于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而言,脂质代谢紊乱是其病变基础,为此,我科主张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加用调节脂质代谢药物,以提升疗效、预防脑梗死再发。此次研究对94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以研讨他汀类药物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9年3月~2020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小组,共计94例,入院后均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与实验室检查,诊断依据为《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将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47例对照组患者是由28例男性与19例女性所组成,年龄分布在49~78岁范围内,平均(61.5±5.5)岁;梗死部位:基底节梗死21例,脑干梗死2例,脑叶梗死17例,多发梗死7例。47例观察组患者是由31例男性与16例女性所组成,年龄分布在47~79岁范围内,平均(61.9±5.8)岁;梗死部位:基底节梗死20例,脑干梗死2例,脑叶梗死19例,多发梗死6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可开展此次研究。

纳入标准:发病至入院时间小于72 h者;3个月内无颅脑外伤史者;无颅内出血史者。排除标准:将同时患有其他类型脑血管疾病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心肺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者、认知障碍者、不配合研究者、药物过敏者排除。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如吸氧、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脑细胞、改善微循环等;所用药量依据患者的病情程度调整;同时为患者注射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S20160055)进行溶栓治疗,剂量为0.6 ~0.9?mg/kg,总用量不得超过100?mg,先取10%的药量静脉注射给药,余下药量在1?h内滴注完毕。

观察组:本组患者的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同时加用他汀类药物,在溶栓治疗之前,为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669),用量为10?mg,在溶栓治疗结束后的72?h開始,每日口服1次,剂量为10?mg,疗程为3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

经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较治疗前下降90%及以上,意识清醒,病残程度测定结果为0级,则为基本治愈;患者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46%~89%,病残程度为1~3级,则为治疗显效;患者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18%~45%,则为治疗有效;患者NIHSS评分的下降程度不足18%,则为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统计值=(基本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1)血脂四项:疗程结束后,利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并进行组间对比。

(2)炎性因子:治疗前、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化学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的白介素-6(IL-6)水平,并进行组间对比。(注:其中TNF-α、IL-6两项炎性因子的检测试剂由外购所得)。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性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提升,组间比较(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的差异性对比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四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差异性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NF-α、hs-CRP、IL-6水平含量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按照发病机制可将脑梗死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几类。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壁病变以及血液成分改变是脑梗死的主要诱因,而这些均与血脂代谢异常相关,脂质代谢异常会使血液粘稠度上升、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加强,在血液高凝状态下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进而引发脑组织血氧供应不足,造成脑血管意外事件,为此临床中认为该类患者的治疗应注意调节脂质代谢。

以往主要是为该类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如供氧、抗感染、溶栓等,未能从根本上改善血脂代谢情况。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A 还原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及神经保护具有显著效果[2-5]。我院为脑梗死患者所选用的藥物为瑞舒伐他汀药物,其可以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合成,进而有效提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对高胆固醇血症具有良好疗效,可以发挥调脂、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之效,有助于抑制血栓形成、预防再次脑梗死。同时该药物对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也有较高的改善效果,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这与谢坚[6]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也再次证实了瑞舒伐他汀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研究结果2.2显示,观察组患者血脂四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将瑞舒伐他汀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可起到显著的调脂之效。研究结果2.3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炎性指标的下降程度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表示瑞舒伐他汀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中hs-CRP是来自于肝脏合成,能够激活补体途径并参与到炎性反应之中,这样便会使纤溶系统与凝血系统平衡被破坏,血栓素与前列环素比例会失调,更易形成血栓,因此降低hs-CRP含量对于治疗脑梗死、预防再发具有一定意义。同时,还会保护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抵抗机体自由基与蛋白质氧化,能够发挥良好的抗氧化效果,进而改善血管弹性,减少血管堵塞、破裂的不良事件发生[7-8]。

综上所述,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可获得较高的调脂、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之效,有助于提升脑梗死治疗效果、降低再发风险。

参考文献

[1] 张所娟.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动脉斑块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1):35-36.

[2] 储新娟,陈阳,侯双兴.他汀类药物联合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7):874-875,879.

[3] 高荣,梅珊珊.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血脂的影响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1):1343-1345.

[4] 高洪辉.不同他汀类药物对急性脑梗死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指标和炎性因子影响的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2):40-41.

[5] 纪利利,李美杰,姚丽娜,冯志霞,郭书琴,岳术义.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22):2491-2494.

[6] 谢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成都:中华医学会,2015.

[7] 付学伟,万云高,王慧娟,张力文,马欣.对比分析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对心肌梗死及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0,12(7):877-881.

[8] 常虹.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抗炎机制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A1):1135.

猜你喜欢

治疗总有效率他汀类药物早期
针灸治疗3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研究
针刺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的疗效
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PCI干预患者血脂及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