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焦油中酚类和萘类化合物绿色提取工艺概念化流程分析

2021-09-13盖恒军

煤化工 2021年4期
关键词:酚类纯度结晶

王 春,乔 林,陈 硕,盖恒军

(青岛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042)

煤焦油中的酚类、萘类化合物含量较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从煤焦油中将这些物质提取出来,一方面可以提高煤焦油的附加值,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后续加氢过程的氢耗,经济效益显著。工业上最成熟的焦油提酚技术是碱洗法,由于酚类可解离出质子而呈现酸性,因而碱洗法提酚的效率和选择性很高[2],但是碱洗法反萃取过程中会产生含酚废水和碱渣,环境污染严重,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环境友好的提酚工艺。乙醇胺可以和酚类进行配位结合,因而提酚选择性较好,同时乙醇胺与酚类可采用精馏的方式进行分离,避免了含酚废水和碱渣的产生,故乙醇胺提酚工艺替代碱洗法的可能性较高[3]。但由于乙醇胺对萘类化合物也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因而提取酚中含萘量过高,尚需解决。

在前期研究中,笔者团队发现乙醇胺可以和萘类化合物形成最低共沸物,且其共沸点低于苯酚沸点,基于此特性,笔者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乙醇胺法提酚流程,在降低酚产品中萘含量的同时,获得萘产品。本文对该乙醇胺法提酚的概念化流程各环节进行了分析,在分析过程中由于缺乏描述相平衡关系的模型,流程中的萃取和结晶环节采用实验来验证工艺和确定参数;萃取物分馏部分采用Aspen Plus 流程模拟技术进行初步的优化设计。

1 物性分析及概念化流程

乙醇胺、萘类(以萘和甲基萘为主)、苯酚组成的混合物系的物性数据见表1。

表1 混合物系的物性数据

由表1 可以看出,萘类与乙醇胺可以形成最低共沸物,其共沸点皆低于苯酚的沸点,因而理论上可以利用此特性将萃取物中的萘类以萘类-乙醇胺共沸物的形式先分离出来,再对余下萃取物中的乙醇胺和粗酚进行精馏分离,即可得到含萘量较低的酚产品。至于馏出的共沸物,则可利用结晶将萘类从乙醇胺中分离出来。基于上述理念,提出了一种新的乙醇胺法提酚的概念化流程,其流程示意图见图1。

图1 乙醇胺法提酚的概念化流程示意图

原料酚油从萃取塔下部进入,先用从萃取剂循环槽泵送来的萃取剂对酚油进行萃取,出萃取塔的萃余油可作为焦油外售;萃取塔下部得到的萃取物进入萃取物储槽,然后送入萃取物分馏塔内进行分馏。萃取物分馏塔顶部采出的为沸点最低的乙醇胺-萘类的共沸物,冷凝后进入结晶器,分步将萘类从乙醇胺中结晶出来,在结晶器1 中得到粗萘,在结晶器2 中得到混合萘,混合萘可直接销售或继续精馏精制;萃取物分馏塔侧线采出的为乙醇胺,进入萃取剂循环槽循环使用;萃取物分馏塔底部采出的是纯度较高的粗酚产品,可外售或继续精制加工[4]。

2 实 验

2.1 试剂与仪器

煤焦油取自陕西省榆林市某煤焦油加工厂。利用实沸点蒸馏装置对中低温煤焦油原料进行馏分切割,切取170 ℃~230 ℃的酚油馏分作为后续的实验原料[1,5]。

实验试剂:二氯甲烷(稀释气相色谱进样)、苯酚、萘、乙醇胺、1-甲基萘、2-甲基萘、正十二烷均为分析纯,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实验仪器:恒温振荡水浴锅、气相色谱仪(SP-2100A)、电子天平、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gilent 7000C)。

2.2 两种方法提取酚的实验

乙醇胺法:将15 g 的酚油加入分液漏斗中,并在55 ℃下搅拌30 min,然后将乙醇胺30 g 置于分液漏斗中(此时乙醇胺和酚油质量比为2∶1),并在恒温振荡水浴中反应30 min 之后,将两相分离,取下层液体(乙醇胺提取物)用一定量的二氯甲烷稀释、过滤,并通过GC-MS 分析。

碱洗法:将15 g 质量分数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15 g 的酚油馏分中,在室温下搅拌至少35 min,静置后分离出下层的酚钠,用等体积的苯(约20 mL)洗涤,再用20 mL 质量分数20%的硫酸溶液洗涤,直至下层相的pH 值达到2,然后萃取有机相,用二氯甲烷(10 mL)萃取3 次,合并二氯甲烷相并用水(10 mL)洗涤。取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处理混合物中的残余水,将反应物过滤后,置于圆底烧瓶中,同时用旋转蒸发仪除去溶剂,得到酚油,用一定量的二氯甲烷稀释后,作GC-MS 分析[3,6]。

2.3 结晶实验

对乙醇胺提取物进行蒸馏,收集馏出温度低于168 ℃的馏出物,进行结晶实验。乙醇胺中的萘和甲基萘利用分步结晶法分离:先降至一定温度后结晶,过滤晶体得到粗萘;然后继续降至一定温度结晶,过滤得到萘和甲基萘的混晶[7]。将晶体用二氯甲烷溶解后,用GC-MS 分别分析晶体和母液组成。

2.4 实验结果

2.4.1 提取酚的组成分析

乙醇胺法、碱洗法两种方法提取物的GC-MS 总离子色谱图见图2,组成见表2。

表2 碱洗法和乙醇胺法提取物的组成对比

图2 两种方法的GC-MS 总离子色谱图

由图2 可以得出,碱洗法可提取出32 种化合物,乙醇胺法可提取出36 种化合物,乙醇胺法多提取的物质多为萘类和中性化合物。

从表2 可以看出,乙醇胺提取物中酚的质量分数可达91.63%,对酚类的选择性较好,但仍比碱洗法低约3.34 个百分点。对比表2 可以发现,乙醇胺提取物中的萘类含量是碱洗法的10 倍,这是乙醇胺提取物的酚质量分数略低的主要原因。因为萘与酚类的沸点有重叠,在后续精制过程中会影响酚产品纯度,因而应将其分离出去。

2.4.2 乙醇胺-萘-甲基萘体系的结晶分离

萘的结晶温度是80.5 ℃,1-甲基萘和2-甲基萘的结晶温度分别为-22.0 ℃和34.6 ℃,乙醇胺的结晶温度是10.0 ℃~11.0 ℃。理论上可以通过结晶将萘和甲基萘从乙醇胺中分离出来,且有多种分离方案。本文探索了一种分步结晶的路线:第一步得到纯度符合产品标准的工业萘(纯度95%以上),第二步结晶得到混合萘。混合萘可以直接销售或者再用精馏和结晶等工艺进行分离纯化[8-9]。

结晶实验结果表明,第一步结晶所得粗萘纯度与结晶温度、降温曲线和搅拌速率等参数有关,以有效分配常数[10-11]来表征粗萘结晶时甲基萘的析出情况,对以上参数进行初步优化,可得结晶温度为40 ℃、搅拌速率为200 r/min 时,第一步结晶可得到合格的萘产品,纯度可达95.76%,此时结晶出的萘占溶液中总萘质量的25.24%;第二步结晶温度为5 ℃,可将溶液中质量分数74.11%的萘、质量分数40.92%的1-甲基萘和质量分数46.68%的2-甲基萘结晶出来。分析结晶后残留母液的组成见表3。

表3 结晶后残留母液中萘类的残留量 g/mL

由表3 可知,结晶后母液中萘类的含量可以降至较低水平,因而这部分母液即较纯净的乙醇胺,可以循环用于萃取。

3 萃取物分馏塔的参数设计

萃取塔、结晶器用Sep 模块计算,各物质的分配系数来自第2 节实验结果;分馏塔采用RadFrac 模块进行计算,物性方法选择NRTL[12-13]。控制塔底萃取物粗酚的纯度不小于98%,回收乙醇胺的纯度为92%,对分馏塔部分参数进行优化。

3.1 侧采口之上塔盘数的确定

侧采口之上塔盘数与馏出物中萘含量的关系见图3。

图3 侧线采出位置对馏分中萘含量的影响

由图3 可以看出,随着侧采口之上塔盘数的增加,馏分中的萘含量不断降低,在理论塔盘数增加至6 块后,变化不再明显。按板效率50%估计,在侧采口之上设置12 块塔盘。

3.2 侧采口下塔段塔盘数的确定

侧采口下方的塔段主要承担乙醇胺与酚类的分离任务。乙醇胺与酚类间沸点差异较小,对于该类体系,一般配置尽可能多的塔盘来降低能耗,但考虑到工程上实施难度,该塔段设置了60 块塔盘。

3.3 侧采口下塔段回流比的确定

通过Aspen Plus 软件模拟,得到了回流比对热负荷和侧线采出馏分中乙醇胺含量的影响,见图4。

由图4 可以看出,随着回流比的增大,精馏塔的热负荷和侧线采出馏分中乙醇胺含量都在不断增大,当回流比超过1.5 时,后者增加的趋势变缓,因而选择回流比为1.5。

图4 回流比对精馏过程的影响

通过上述优化,最后确定的萃取物分馏塔的参数见表4。

表4 萃取物分馏塔的优化参数

在优化参数条件下,通过Aspen Plus 模拟可以获得纯度为98.68%的粗酚和纯度95%以上的粗萘。上述实验和模拟的结果可以作为基础数据供工业化装置设计时参考。

4 结 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乙醇胺提酚的改进工艺,该工艺没有碱洗法提酚的二次污染,并在提升酚产品纯度的前提下可得合格的萘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实验和模拟的结果可以作为基础数据供工业化装置设计时参考,后续工业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需要准确获得物系的相平衡关系以及对萃取塔和结晶器的优化设计。

猜你喜欢

酚类纯度结晶
欧李果实贮藏过程中钙和酚类物质的变化
导热结构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
Jiangle ceramics
退火工艺对WTi10靶材组织及纯度的影响
齐长城,人类智慧的结晶
磷酸法合成肌苷酸工艺的优化
重楼种子外种皮提取物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你家的蜂蜜结晶了吗
间接滴定法测定氯化铜晶体的纯度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尿中双酚类和卤代双酚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