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八字交手法”学理研究

2021-09-13郭彩云

武术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劲力交手八字

郭彩云 薛 欣

1.商丘工学院体育教学部,河南 商丘 476000;

2.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传统拳术的一种。这个名称是因为拳法变幻无穷,遂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学理论来解释拳理而被命名。[1]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太极拳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太极拳“八字交手法”出自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卷首当中“阳直图阴直图消息盈虚说”。原文中记载,“太极拳之消息盈虚,本系四德。推而详之,则有接、引、进、转、击、蓄、留、停八法。”后经陈鑫亲传弟子陈克忠先生再传于陈长义先生,因技术操作中有此八法而得名。此八法详细阐述了太极推手实战的技巧妙用,对于太极拳实战练习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1 太极拳“八字交手法”的哲理意义

《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记载,“太极拳之消息盈虚,本系四德。推而详之,则有接、引、进、转、击、蓄、留、停八法。接者,交手也;引者,引诱也;进者,前进也;转者,转关也;击者,打敌也;蓄者,含蓄也;留者,留有余地,勿用十分力也;停者,穷兵莫追,不犯吾界即止也。”[3]

图1和图2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阴阳两仪合抱的中央无极图,其意在表示阴阳两仪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的核心,不随外在消息盈虚而或增或减。二是相互依存的太极状态中阴阳两仪周而复始、此消彼长的过程。三是太极拳推手中双方劲路依照消息盈虚规律,而划分的接、引、进、转、击、蓄、留、停八个阶段。其意义在于巧妙运用了援物比类的方法,将太极拳推手与自然界中“消息盈虚”的规律巧妙结合,使太极拳推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陈鑫在图说卷首篇中用了大量的文字阐述了自然界中的这种现象,如“一年混沌气象”中,“万古之人事一年之气象也,春作夏长秋收冬藏,一年不过如此。自盘古至尧舜风俗人事以渐而长盖春作夏长也,自尧舜以后风俗人事以渐而消,盖秋收冬藏也,此之谓大混沌……以人身气血譬喻之”[3],该篇将万古之人事与一年四季农作物的生发生长收藏的规律相比较,采用援物比类的方法将人出生至四十岁比喻成春天至夏天,用四十岁到百年比喻成秋季冬季,这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即是“消息盈虚”的规律。

图1

图2

无独有偶,陈鑫又用“一日混沌气象”阐述太极拳引进落空原理,“太极拳如一日气象。万古之始终者,一日之气象也。一日有昼有夜,有明有暗。万古天地,即如昼夜。……自子至丑、寅,我之引,即息也;自卯至辰、巳,我引之使进,即长也;自午至未、申,即敌之盛气尽处,即我之转关处,亦即击人处,敌不得势,其气即消灭,不能不有落脚之地,所谓落也。酉、戌、亥,即敌之虚,惟虚故空,能不失败乎?是拳之引、进、落、空,亦一日之盈虚消长也。”[4]

图3

即是说,太极拳推手中呈现出的“引、进、落、空”的技法特征与一天中四个时段的变化及其潜在的阴阳二气的消长盈虚表现出相同的规律。而如何从太极拳的练习和运用中正确认识、把握并准确的运用这一规律,提高太极拳的练习效率,缩短功夫的成长周期,正是太极拳习练者不可偏离的不二法门。

2 太极拳“八字交手法”的技术解析

太极拳推手能引进落空、能牵动四两拨千斤;亦有不能引进落空、不能牵动四两拨千斤。原因诸如,精神集中、手足相合、周身一家、知己知彼、得机得势。本文是在周身一家、手足相合的基础之上研究如何运用“八字交手法”实现得机得势、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技击效果。凡是推手交技均有主动、被动之分,下面就从主动领手和被动防守两个角度进行解析。

2.1 主动领手

图1中,左下方为白黑双方的接手起点,此时图中标注为“接”,此时白方势弱、黑方势强。此时我们将白方界定为阳(一阳初生)称主动领手。

接:白者其势为息,表现被动,黑者主动。其劲路采用交手,被动迎接,听准对方劲路之大小、方向、虚实。

引:交手后逢硬不顶,随彼劲而就曲,使对方之盈势渐消,随其势,引诱彼进入吾之界内。

进:诱彼深入途中,亦是我势力由息而盈的过程,此期间是转被动至主动的量变过程,恰是彼主动渐变被动,此时双方势力相当。

转:彼势力至强弩之末,我及转关,形成我顺人背之时机。

击:于人背我顺时,对彼实施击打或发放而出。蓄:含蓄,一者,意在击不过长,反被人引诱利用。二者守中,身法回收,运用躯干的惯性,给于彼渗透性、入木三分的打击。

留:蓄的延长,留有余地。

停:穷寇莫追,守住边界,至吾界边,不可再进,再进则失势。

八字交手法,看似非常简单一个引化拿法的过程,实际运用中非是文字叙述这么死板。说来是接引进转四个字,用时只在刹那之间,时机转瞬即逝。这个主动进攻的过程与李亦畲在《撒放密诀》中说的,“擎起彼劲借彼力,引到身前劲始蓄;松开我劲勿使曲,放时腰脚认端的”,[5]叙述的是同样的道理,只是这里字面“蓄”是蓄势、蓄力,蓄待发之力,非是发后之蓄(停止),这里用“认端的”来形容发放后要停,穷兵莫追,守住边界。

作为主动进攻的一方,把握好时机至关重要,这里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个在于“接引”中听劲准确应用,听劲要把握敌方的劲力大小、方向以及其发展趋势,接下来我将引导对方像哪个方向发展,巧妙的形成敌背我顺之势;第二个是“转关”的时机,在于权衡彼此势力的大小,制人于顺水推舟。正如陈鑫所说“运我虚灵,弥加整重,细腻熨帖,中权后劲”、“宜轻则轻,斟酌无偏;宜重则重,如虎下山。引视彼来,进由我去;来宜听真,去贵神速”[6]王宗岳等。就是说推手应当像秤一样灵敏,权衡对方的劲路变化和敌我双方的势力状态,作为主动进攻的一方不能贸然前进,注意后面的“蓄留停”。

2.2 被动防守反击

图2相对于图1黑白颠倒,相同的是中央戊己圈。图中示显黑方被动顺遂白方,运用八字交手法防守反击的过程。

接:双方交手,对方主动进攻。接对方来力,使对方来势由盈渐消。

引:黏着对方劲力,引诱对方继续外放,同时蓄力是我势渐盈。

进:对方深入我界,我亦亦步亦趋逼近对方。

转:同样是转关,敌背我顺。对方进退两难,唯有束手就擒,以待我发。

击:在对方束手就擒,将对方发放而出。

蓄:发而后蓄。

留、停:留有余地,停下来,穷寇莫追,勿失中正,守好界限。

作为被动防守一方,交手中规律不变,不同的对方主动我被动,对方为主我为次,务必顺遂是这种交手的关键。在时机方面有两个关键点,只是处理方法略有不同。第一个“接引”,作为被动防守一方顺遂是必然,顺遂原则是泄敌势长我势,不可以软手致使对方逼我至绝境。操作中要虚灵、细腻使对方无有察觉,一旦有察觉就会生变,此时敌势强我势弱于我不利;第二“进转”,进贵无息,转贵巧妙。进是敌我双方势力量变的过程,无息是无消息,悄然进前以长我势。

从实战角度来说,双方交手至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戛然而止,这就要求习练者要认真提高个人听劲的功夫,若错过机会就要开始新的一轮接引进转。进攻与防守是相对而言,区别在于谁先谁后,运化过程没有区别。王宗岳拳谱也提到“立如枰凖,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7],随其沉之势,牵彼来之力。

3 太极拳“八字交手法”的实战应用

关于太极拳五层功夫这样记载,“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显好手。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不偏称妙手。妙手一运一太极,空空迹化归乌有”。[6]这里称纯阴无阳为软手,是指在交手中一味柔软阴中无阳、退中无进,导致手上,脚下软弱无力,因而不能运化。一味前顶阳中无阴又称“双重”。前者漂浮不定,易于倾倒,脚下无力运化不灵。后者全身僵力,无虚灵变化,劲力大小方向暴露无遗,很显然两者均不符合八字交手法。

一阴九阳和二阴八阳这两种功夫蛮力多而柔化偏少。外放的劲多内收的劲少,“示之于实”作为柔化的虚劲较弱,不若双股前节有力,两肩松开全身的气力出自脚跟。初学者要克服僵力,尤其是肩膀。局部的僵力会阻碍周身一动则俱动,使得周身旋转受阻,更容易阻碍劲力发挥。从“八字交手法”看来,这种功夫容易出现接手生硬,转关之处时机把握不好,发放动作生硬等现象。练习中,要从舍己从人的听劲入手,化去僵力,运动在两肩,变换在周身,上下相随,不丢不顶,练就活活泼泼的柔化劲力,此阶段在太极拳推手实战中,尽量少用力,速度尽量慢,多体会八字交手法的要点,提高对敌我双方势力变化的阅读能力,尽可能做到沾连粘随。三阴七阳和四阴六阳,属于偏刚少柔,内在劲力的转换基本上能够做到虚实兼顾,即是“八字交手法”中接引进环节细腻,能够顺遂对方把握彼此的势力变化,以找到合理的转关和击打时机,只是“细腻熨帖,转关灵动”方面尚欠火候,此功夫以属“懂劲”境界,唯差“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以至于达到“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不偏称妙手”[6]的神明境界。

由此可见,好手的原因在于能够彼以刚来,我以柔往;彼以柔来,全在称量,刚中寓柔,与人不侔;柔中寓刚,人所难防。[6]而这种称量彼此,阅读彼此的能力即是太极拳好手的体现。

4 结语

太极拳“八字交手法”正是从消息盈虚的角度系统阐述太极技击的规律,巧妙将阴阳和合、刚柔相济的太极劲落实到实践操作中的学问,使太极拳在体的练习和用的实践紧紧围绕太极、阴阳辩证哲学。在体的练习和用的实践中与八字交手中“接、引、进、转、击、蓄、留、停”的技术要领进行对照,检验技术操作中的缺陷,再通过盘拳、单式、推手等方法强化练习,以使太极拳实战技术不断完善,促进高校武术教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劲力交手八字
薛洪伟:与病媒生物“交手”其乐无穷
5类人跟泡脚“八字不合”
交手要诀
白鹿洞书院八字学规被刻在联合国总部墙上?
咏春拳中“寸拳”技法特点研究
浅谈咏春拳中“寸拳”技法特点
中国武术运动中劲力的作用
念好“八字”经“五老”面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