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1-09-12吴红玉温泉儿魏莉蕻甘露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成都市可持续发展

吴红玉 温泉儿 魏莉蕻 甘露

摘 要:文章以成都市及成都市三岔湖景区为典型案例,针对性地了解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现实发展状况、优势及短板等内容,对成都市周边乡村旅游业发展质量进行研究,并对成都市周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合理可行的政策建议,促进成都市乡村旅游实现持续、和谐、健康、优质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成都市;三岔湖景区

基金项目:本文系成都市软科学研究项目(2019-RK00-00311-ZF)、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2019L12)研究成果。

一、乡村旅游研究背景

基于对新时代中国国情特征的准确把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是重要引擎,同时也是努力建设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的特色路径。因此,目前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促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成都市因其独特的地质、气候条件,特有的川西林盘景观,以及深厚的人文历史渊源、多民族杂居等因素,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的丰富旅游资源。然而,目前成都市的乡村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部分村镇景点盲目建设,规模经营效益不明显;单一季节性的景观不利于旅游地长期发展;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严重影响游客体验。

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国内外研究现状

乡村旅游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一直是乡村研究的重要内容。Bramwell等学者考察了近年来关于可持续发展旅游的不同研究策略,通过与政治生态、群体、过渡路径、行为和系统变化相关的思想和概念来推进思考[1];Lee等学者以旅游区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通过考察居民对社区旅游可持续性的认知,弥补了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的空白[2]。

国内学者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较多,但系统论述中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著作尚未见到。杜江、向萍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深刻的开创性研究,从而推动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3];任世国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时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资源和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的综合发展,促进乡村旅游良性循环[4]。

综上所述,从研究内容方面来看,目前学者们更注重单一产业对乡村旅游的影响,而对多元化产业融合作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进行详细分析的则相对较少。在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中,大多学者从生态文明、社区居民等视角进行研究,较少从游客满意度视角对其現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三、乡村旅游相关概念

(一)乡村旅游运行机制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发展模式,由于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学者们对于我国乡村旅游的研究甚至还囿于概念的争论等层面。“机制”一词最早起源于希腊,将其本义延伸引入不同的学科之后,产生了不同的含义,由此可将乡村旅游运行机制解释为:在乡村旅游系统中,为达到某种目标或效果,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方式,是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内在运行机理。

(二)可持续发展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可持续旅游最权威的表述产生于世界大会文件《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战略》。该文件将可持续旅游定义为“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当前的需要,在保持文化完整性、基本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维持系统的同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美学的需要”。

四、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1.成都市乡村旅游

成都市可分为三个圈层,二、三圈层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发展资源,是乡村旅游产品发展的优势区和主要聚集区。二圈层毗邻成都市区,乡村旅游产品以生态农庄、花卉果蔬观光园等形式为主,注重特色项目的打造。三圈层主要依托于丰富的农业资源,发展农事体验、乡村酒店、多功能体验庄园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产品。成都市部分乡村旅游景点分布如表1所示。

2.成都市三岔湖景区

三岔湖水域面积27平方公里,是成都经济圈内最大的湖泊,三岔湖拥有优质的自然资源。三岔湖区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相对湿度较大。

作为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的连接点,三岔湖特殊的地貌形成了浅丘林盘。这种独特的林盘风貌,延续和丰富了川西林盘的内涵,为三岔湖景区增添了一份独特的生态魅力。

(二)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以成都市及成都市龙泉山三岔湖景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游客满意度视角,采用理论研究和实例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找出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三岔湖景区旅游服务质量进行研究,通过大量资料收集和调研,掌握三岔湖景区旅游服务质量基础数据,探究制约三岔湖景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成都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此次问卷调查涉及的游客范围比较广泛,其中参与调查的人口特征如下:从年龄结构来看,以20—30岁的人为主,30—45岁的人次之,由此可见出游群体以中、青年为主;从职业层次来看,以公司企业员工为主,这说明三岔湖景区的消费群体呈现大众化。

通过对旅游消费分布情况的调查可以发现,除去旅游中住宿和餐饮这两项必须支出的部分,人们在购物方面支出很多。因此,三岔湖景区可以加大旅游产品等设施的建立等。对三岔湖景区的餐饮及住宿满意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都满意或较为满意,说明三岔湖景区在这两方面的规划与投入较为合理。游客对三岔湖景区的总体评价如图1所示。

调研游客对三岔湖景区的整体满意度情况,大致呈现为满意。从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环境卫生等各个方面综合来说,整体较为满意。

本研究先后梳理了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基本理论与相关文献,通过调研,了解了成都简阳市三岔湖景区游客满意度情况,发现了成都市乡村旅游在经济、量、管理、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结论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知名度

虽然三岔湖景区在最近几年中飞速发展,但相比于峨眉山、九寨沟等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和青城山、都江堰等较出名的旅游景点,三岔湖景区的知名度仍然较低。同时,人们对其旅游产品知之甚少,景区难以有效增加旅游收入,因此要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

(二)完善相关法规

对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来说,相关的法律政策对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自从“十一五”开始,已经有多个地区贯彻了政府对于乡村旅游发展和建设的各项政策。各地区要对当前現有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建设和规划,改善乡村旅游环境的各项指标。

(三)力求项目创新

由于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等呈现出的特征不同,所以乡村旅游资源具有不同的类型。因此,抓住重点,选择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旅游资源进行择优开发,通过其自身的特色吸引更多的旅游观光者。成都市的人文景观是当地所特有的人文旅游资源,要实现乡村旅游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也要注重保护成都当地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四)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全域竞争力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是影响游客体验的重要因素,游客的体验直接影响着游客的再次出行意愿和口碑宣传意愿。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包括交通条件、住宿设施、餐饮服务等,因此要提升成都整体服务质量,就必须培养全域发展意识,顺应当前全域旅游发展潮流。

参考文献:

[1]BRAMWELL B.Theoretical activity in sustainable tourism research[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5(9):204-218.

[2]LEE T H,JAN F H.Can community-based tourism contribute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sustainability[J].Tourism Management,2019(70):368-380.

[3]杜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9(1):15-18,73.

[4]任世国.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15(9):56-58.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通讯作者:

甘露,四川农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城镇建设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灾害风险管理。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成都市可持续发展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