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育人模式的策略研究

2021-09-11吴凯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思政教育高校

吴凯

摘要:随着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各高校教师都在积极地参与、实践和探索,使得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的同时,他们的道德品质、个性修养、行为习惯都能得到完善和提升。为此,思政教育在高校整体教学中占据有重要的位置,也是帮助学生深化思想认知、内化基础知识的有效路径。基于思政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和启发性,因此,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结合育人,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理论支撑。本文以笔者育人经验为切入点,着重分析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育人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最终提出结合育人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后续思政育人和实践育人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校;劳动教育;思政教育;结合育人

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信息技术得到空前发展,在此背景下,催生出各种新兴产业和创业项目,无论是行业创新方向,还是社会发展趋势都对人才培养有着更高的要求。鉴于此,高校除去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之外,还应着重培育学生的思政意识和劳动素养。教师应将思政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上,贯彻落实国家提出思政教育方针,借助多种途径、利用先进技术来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从而拓展教学范畴、强化教学力度。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将劳动教育理念和技能融入到课堂思政中来实现教育途径的有效开拓,推动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与整合。高校教师将以上两个层面的教育协同起来,不仅与国家提出的思政教育指示相契合,还能切实提升学生的政治意识、劳动意识,最终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最终逐步成为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所需的中坚力量。

一、高校构建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育人模式的重要性分析

(一)帮助学生树立劳动价值观

高校借助思政教育课程育人能够有效启发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力,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塑造自我、提升自我,若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则能够使得学生的思想认知更为深刻和全面。众所周知,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经由先人的生产与创造后形成基本的社会生产关系,在此基础上发展为经济关系,换言之,是人类物质生活的总和。处于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劳动形式和劳动思维也在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改变,劳动创造性的属性也更为显著,为与社会经濟发展协同起来,人们也更加关注和重视脑力劳动。基于此,教师依托课堂思政开展劳动教育,能够有效渗透劳动价值观,为学生后续深造与择业奠定基础。

(二)推动思政教育的开展进程

高校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摆在同一位置上,旨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高校创新发展,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思政环境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品质个性以及行为习惯,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竞争实力。新时期视域下,教师更应向学生灌输劳动的社会价值,具有较强的创造性,特别是在知识经济下,脑力劳动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思政教师将劳动理念与技能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构建结合育人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智慧、提升学生体能,还能强化思政教育力度、拓展教育范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自主与目标意识

教师在正式构建结合育人模式之前,应向学生讲述劳动的基本内涵和现实价值,了解到劳动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目的性。人类通过创新和改造劳动工具来提升他们的劳动效能,而人们的主观意识也逐渐显现出来,而教师强化劳动教育,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感知劳动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认知到劳动的开展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并在劳动过程中思考与探究,最终明确自己的劳动目标与奋斗方向,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

二、高校劳动教育在思政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课程教学体系缺乏创新

由于深受先前教学思维的限制与影响,思政课程设置与教学环节设计方面还不够细化和完善。其一,思政教材中的劳动教学部分缺乏创新,比如教学板块设计单一、教学方案内容陈旧等,导致劳动教育无法达到预期成效。其二,高校思政师资力量薄弱,使得劳动教育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比如在劳动课程设立评价机制和学分制度上仍然不够完善,从而无法提现它第二课堂的优势,也无法发挥劳动教育的功能价值。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与发展,感知人民的奋斗精神和强大意志,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劳动价值观。其三,由于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内容比较片面、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使得实践活动缺乏活力,而学生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学生无法全面认知劳动本质、掌握劳动技能,最终降低了劳动教学任务的完成度。

(二)日常思政教育不够深刻

虽然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在思政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深受现实因素的制约,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不够深刻和细化,比如存在活动场地受限、活动内容单调、活动机会较少等问题,无法营造浓厚的劳动氛围,使得学生的劳动观念还有待巩固和强化。教师还存在两者融合不全面、衔接不到位的问题,使得思政教育变得假大空、劳动教育效果不突出,最终影响育人质量。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评价机制和反馈渠道还不规范,即便劳动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也无法有效地调整劳动教育方案,更难以及时把控学生的劳动教育成效与进程。

(三)学生普遍劳动意识不强

现阶段高校学生的年龄多是“90后”与“00后”,成长在现代化环境中,虽然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但是却普遍缺乏劳动意识和生活技能,以往高校在育人过程中着重强调了脑力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体育劳动的重要性,以往高校对学生进行脑力劳动的要求多、力度大,而对体力劳动的要求少、力度轻,学生普遍更愿意干坐办公室的脑力劳动,而不愿意干出力流汗的体力劳动,有的甚至存在逃避体力劳动的心理。基于此,高校有必要在思政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意识与观念,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拔高他们的思想层次。

三、高校构建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育人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劳动实践课程管理

为充分发挥高校育人主阵地的作用,教师应积极开展思政、劳动结合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优质的全能型人才。基于此,高校应先设置完善的劳动实践课程内容,强化课程教学管理,理论指导实践,学做融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高校积极构建的结合育人机制,能够丰富学生劳动技能和实践经验,使得他们将思政理论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探究中来,帮助学生树立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此外,教师在劳动教学活动中,除去教授学生技能之外,还应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劳动观,为后续就业提供思想基础。

(二)创新劳动实践活动内容

为充分提现结合育人模式的有效性,高校应加大劳动实践活动的创新力度,并在思政课堂上向学生灌输劳动的内涵和价值,使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劳动实践活动中。首先,院校应与当地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详细了解一线行业人员所需技能与品质之后,对实践活动方向和侧重点进行适当调整,进而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然后,教师还应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与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不断探索相关的视频动画,从而使得学生在视听双重享受中感知先辈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宝贵精神,从而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与爱国情怀。最后,高校还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并在此过程中如融入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比如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校内举办的寝室美化大赛、公寓卫生评比大赛、室内设计大赛等,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进而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效果。综合来讲,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丰厚底蕴都是由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同样,劳动人民也是现代化社会的建设者。教师还应在实践活动中向学生灌输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理念,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来学习劳动技能,从而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岗位工作,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提供精神支柱。

(三)实现劳动实践活动常态化

为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劳动理念、熟练的劳动技能,高校教师应采取一些列措施来推动劳动实践活动的常态化,从而实现思政、劳动教育的知行统一。基于此,高校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研、劳动实践、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使以上活动趋向常态化、规模化以及系统化。除此之外,还应建立与劳动教育相匹配的评价机制,从而对劳动过程、劳动成效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并明确界定劳动任务与目标,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劳动效率。通过构建浓厚的劳动氛围,学生能够在日常实践活动中形成一定的自觉性和目的性,并进一步验证所学的思政理论,这样,不仅能够将思政理论与劳动实践进行有效融合,还能深化学生对劳动、思政教育的认知层次和理解深度,从而更好地解读结合育人教学的基本内涵和核心思想,最终促进他们的后续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为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发展趋势,高校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渠道,基于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思政、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开展路径,比如可以通过完善劳动实践课程管理、创新劳动实践活动内容、搭建劳动实践育人平台来革新高校劳动教育体系、創新思政教育模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之形成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为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输送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但是随着结合育人模式的不断推行与深化,还会面临各种困境,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实践开展过程来适当调整教学方案,实现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教学体系的升级。

参考文献:

[1]黄春,刘爱华.论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契合性及其有机结合[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35(11):7.

[2]王苇,蒋玮荻.劳动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与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20(010):235-236.

[3]张超.论劳动实践教育在新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132(01):51-53.

此文为2019年湖北省高校实践育人特色一般资助项目:《五育并举,大学生劳动育人实践探索——以xx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9SJJPD301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思政教育高校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