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纪录片《中国通史》对企业改革带来的启示

2021-09-10袁诗翀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1期
关键词:企业管理

摘要:在企业管理中,面对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改革必不可少且又迫在眉睫。在信息畅通的现在,我们并不缺乏理论与案例,提出的观点很多,接受的思想很多。但就在我们将它们付诸实践,实际效果却又收效甚微。过去我们过分的讲求模仿,这在我们的发展的一段时期是有效的,而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在当时的环境下存在信息的不对等,可以让一些模式得以复制。现在一些企业又一味追求创新,在投入时间、资金后经营状况仍未有明显改善。关键在于,很多隐患本就出自企业自身,深藏于企业内部,像一颗颗定时发作的毒丸等待时机、条件成熟。企业应当从自身找起,深挖失败的真相。毒疮虽在表皮,根源却在内里。从根源入手,而非过去浮于表面的调整才能保障改革顺利下去。本文以纪录片《中国通史》作为出发点,选取几个事项结合历史事件以此来表述历史案例对企业改革的启示。找寻改革的关键,把握改革变局中的棋眼,更好的保障改革的顺利执行。

关键词:中国通史;企业管理;经营改革

1.以史为镜,找寻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以史为镜”的典故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从古至今对于我们数千年历史的研究汗牛充栋。在2016年央视电影频道推出了由广电总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监制指导的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这部规模巨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以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为主线,描摹了中国境内从远古人类起源到清朝灭亡的宏大历史场景。个人认为这是一部值得反复观看的纪录片,其中阐述的一些观点,让我们以今日的视角去看待过往的得失,这无疑给予现在生活中的我们以很大的启示。五千年灿烂的文明、五千年王朝的更替、五千年的分分合合。历史是前人给予我们宝贵财富,蕴含着超乎想象的哲理与信息,它对我们有着宝贵的指导意义,或许它不能直接的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案,但它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路,或者把我们重新引导回正确的方向,重新审视自己,理清思路,看清局势。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谋定而后动”。在现今的企业改革中,充斥海量的案例、堆积如山的数据、大量的经济学思想。然而真正有效利用起来的企业很少。同时也有诸多作品对这些成功企业的成绩去进行刨析。很多人在会议上或是一些培训上都听过很多内容,而在实际的运营中,这些东西除了让演讲精彩、PPT课件更丰富之外,对企业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更有甚者照搬照套的执行,得到的结果就是更大的一场灾难。我们要审视自身,重新梳理思路。找到问题的所在,解决它。管理者作为实际的运营者要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而不是交给一些讲个2小时在一片掌声结束后离开的主讲人。我们的历史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应只是娱乐的戏剧、解闷的小故事。它蕴含着很多哲理,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最需要的。

《中国通史》虽然很多都是讲王朝兴衰这些规模宏大的事情,但我们何不想象成企业就是一个小国家。商场如战场,不应只是扩音器里声嘶力竭喊出的口号。虽没有千军万马,但企业之间的博弈场不也正是一个战场。每个企业不也好比处在五代十国争斗不歇的时代。连那些历史人物都清楚,如果照着史书、兵书一板一眼的走那自己就是下一个宋襄公,纸上谈兵导致全军覆没的赵括。时过境迁,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照着一个案例脱离自身实际,一味的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只会白白损耗资源。一个机械制造企业百年前或许还是个小小的铁匠铺,但这不代表是家铁匠铺都能存活百年最终成为一家大企业。我们应该去理解、思考,找寻问题的本相。结合自身实际问题,参考外部先进经验,而非照搬照套,简单粗暴的拿来主义一定会遭遇水土不服。我们经营者不应像个局外人,把所有的规划、战略布局交由说书般的讲师。如果一切都如此轻松随意像游行一般的进军,那这些讲述者反倒更应该是接近成功的人,所以听故事并去思考,然后去不断尝试,勇往直前,上下求索才能离梦想更进一步,预防危险,做最坏的打算对危机做出预案才是关键。口若悬河的夸夸其谈和对其奉若神明的盲目执行对于企业无异于自残行为。

2.从“商鞅变法”的思路中看到企业信用问题的解决方法

“商鞅变法”,大家并不陌生。徙木立信便是其中的关键,无疑变法给秦国带来富强,并奠定结束战国纷争的基础。各项措施一改秦国往日的颓势,但这一切的基础是建立在法规与信用上,徙木立信便是重中之重。当所有的承诺都可以实现,所有的努力与奋战都能得到奖赏,对于底层民众来说有了稳定社会上升渠道,资产积累。那么整个国家社会都将处于一个循环的扩张状态。在战国这个乱世,无疑是保障国家发展的基石。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企业。试想下,企业运营中是否存在以下这些情况:1.新制度已公布却收效甚微;2.上层的监督管理者一旦有所松懈,监视力度略有下浮,改革成果很快就被冲淡,几乎又回到原始现状。更有甚者,新制度并未带来预期的约束作用,反而更像是公布了保险库的密码一样,旧的弊端并未制止,新制度反倒像路标指明了继续错误方向,最终企业得到的改革结果适得其反。当我们深度刨析原因,除了一小部分早已腐化的管理人员已经背离了当初为了企业长久发展做出努力的初衷,绝大部分人,同样也是造成损失、责任较少的这一批人更多的是出于对企业的不信任,他们难以相信企业在经营生产中的各项承诺,工作中的松懈倦怠、疲于应付。这一切都是来自一些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以及难以落实到位的奖励收入。忠诚是通过长年累月的积攒才能在关键时刻爆发力量,随意挥霍只要短短数日便可消耗殆尽。每年年底众多企业面临大量员工离职,同时又有大量招聘人员入职很大的原因就是来自于此。不能兑现奖金分红的承诺或许受制于经营状况,但不愿兑现自然会引起员工的不满。望梅止渴不应用于对员工付出回报的兑现中。笔者曾遇到管理者许诺在后续的过程中,完成检查工作便发放奖励。大家都抱着最大努力积极地去完成。可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要求一再调整,不断地增加新的内容和要求,可是承诺的任何保证都未兑现,究其原因是检查虽通过,但并未取得好成绩。振振有词的讲话只是在挥霍残存的信任,各项积蓄已久的问题如雨后春笋一样让管理者应接不暇,而其他人员只是默默的注视一切。而如果管理者私自将盈利分赃,以各种莫须有、站不住脚的借口去搪塞员工,那么等待他们的是什么,所有人都很清楚。当努力变得毫无意义,所有的成果都被“奉献”,再想要求员工执行任何工作,完成各种指标任务便是天方夜谭。一方面有部分心理失衡同时不再坚持原则的员工开始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获利,拒绝执行任何妨碍个人收取利益的政策,抵触任何监察的流程,为了获利不断挑战企业的管理制度。而另一方面管理者不停出台制度规定,更改操作手册,变更管理权限,为了限制业务流程,不停地进行调整。这一幕也该也是似曾相识吧。那就是安史之乱,强大的藩镇仅在名义上宣称隶属关系,而在实际上不会听从任何指令。虽然企业仍有保留最后的反制措施,但也基本处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态势。是否要承受更大的損失去执行还是暂且维持现状,对于管理者可有选项并不多,同时一旦执行,后续的连锁反应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也会让管理者举棋不定,毕竟都经营成如此局面,管理者也应保有一定的“自知之明”。员工对于企业的信任来自于多方面,而归根到底,一个能落实到底整正执行的奖励制度才是保障一切的根本。单单提企业信用并不能长久,信任没有支撑是不行的,无论是对内还是外部单位上,透支信誉都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内部或许可以通过一系列改革去加以弥补。而在对外部单位上,透支企业信誉就会逐渐失去市场,驱逐优质供应商就和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一样。公章和承诺都代表的企业的信誉,都要有足够的重视。

3.从崇祯帝看企业用人制度的得失

虽说是得失,但熟悉历史的我们都知道。大明最后的挽歌,是如此的悲凉。自毁长城、互相猜忌,内斗不止。戍边有功的将领皆惨死于猜忌,危难之时国库空虚,所有人包括崇祯自己都不愿从个人资产抽出一部分用于军饷,千里迢迢赶来救援的部队不但没有嘉奖,反要受到监军的索要与羞辱。城破身死便是最合理的结局。而随后南明政权皆有乱象,无不是先有问题的延续。这一出大戏,换个名头换个场景换在任何一单位也丝毫不违和。

因为对于有些单位来说,这些那些企业来说这便是日常所上演的。企业的管理者们并不完全信任他们自己的员工,甚至在这些管理者的观念中,自己的员工都是懒惰的,个个目无法纪需要监管者不停督促的。于是他们建立起一系列他们认为“切实有效”且极富“人文关怀”而实则严苛的考勤制度,美其名曰:“加强管理”。而这些管理者和他们身后的执行者又常常把“不要太骄纵他们”挂在嘴边,明明是平等的同事关系却变成不平等的奴隶与奴隶主的关系。一方面,管理者们要求员工可以独当一面,卻又事事干预。一方面事事要求员工冲锋陷阵,却又不断无理由质疑、否定员工的工作结果和反馈回来的信息。管理者不断进行遥控指挥、却有畏首畏尾、不停的猜忌,更有甚者无中生有编造谎言加以诋毁。这一切自毁长城的举动,其原因自己都不知晓,目的更是一无所知。明明是应该作为运营管理的执行者,却在本职工作上毫无作为甘愿当起了编造“新闻”的讲述者。相信这一套流程很多人都会熟悉,他们不是曾经经历过,就是正在面对着,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事制度一定出了问题,同时它的管理问题也一样出现很大的漏洞。

4.从历史上的改革对企业的启示

无论是战国列国的变法还是、王安石变法还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短期之内都达到富国强兵,充实了国库,扭转了不利局面。可他们却没有商鞅变法执行的彻底。虽然商鞅变法并不是一套完美无缺的制度,但它为何能有效的运转下去,即便是在商鞅死后仍能继续贯彻下去。他表现出的一些特征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借鉴。首先商鞅变法与其他变法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历次变法都存在人亡政息的情况,领导者一旦离开,变法就遭废止,即便有些内容已经无法重归初始状态,但变法的基础与主体已经不存在。那这些细枝末节也不再有何实际利益。所以对于管理者而言,拥有一个完整的、长久的领导班子。是维持改革局面的重要保证。很多改革都需要一个可以长期延续的政策,一味要求短平快?一个企业是需要长期的固本调理,而不是每次执行前去扎强心剂,一味的消耗却不去补充储备。把生死攸关、决定一役挂在嘴边,犹如一个无头苍蝇无休止的自我消耗,那么以逸待劳的就是堡垒外的对手,因为坚固的堡垒都是内部开始崩溃的,而对手才是真正那个“结硬寨打呆仗”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那个。所以拥有一个长期稳定的领导核心是重要的,频繁的调整和某些领导者的“灵光乍现、奇思妙想”都会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毕竟企业是要对运营中的问题去展开讨论,而不是天天去开头脑风暴。

企业的信誉既包含了员工对企业的信任也包括外部单位对企业的信任。这些都会在企业需要的时刻产生积极的作用。在前文中已经提到很多,再此不做过多赘述。人才的储备和管理仍然是改革的重点,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方案也需要一个优秀可以胜任的团队去执行,而人才的储备是个长期的工作,既要保证能力同时也要保证对企业的忠诚,绝非一朝一夕就可实现。制定一个切实可行,满足企业发展的目标,同时信守承诺,按比例支付拥有的奖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便是激活整盘棋局的棋眼。

5.结语

以史为镜,《中国通史》系列纪录片详实的讲述着历史,而我们也可以重中收到启发,去找寻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并与时俱进。我认为管理者们应该要明白一个道理“创造历史的,是人。”同样,创造企业保障其生存的也是人和其中的人才。有凝聚力才能发展。

作者简介:袁诗翀(1993-),女,上海人,上海师范大学毕业,就职于公办幼儿园,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国有企业改革。

猜你喜欢

企业管理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企业管理中社会网络的运用及相关问题阐述
分析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猎头公司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浅论我国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