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重大疫情防控体制建设要求的中小学生命科学教育研究

2021-09-10李亮段婷娟穆旭同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生命科学疫情防控体制

李亮 段婷娟 穆旭同

摘要: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本文基于重大疫情防控体制建设要求,以中小学生命科学教育为研究对象,探索如何通过加强中小学生的生命科学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命科学教育走出“唯考试论”的误区,提升中小学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把教育的意义从理论落到现实,促进公众卫生健康安全意识的提升和卫生健康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疫情防控;体制;生命科学;教育

中圖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3-0073-02

基金项目院本文为202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基于重大疫情防控体制建设要求的中小学生命科学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200502031)的研究成果。

2003年“非典”疫情以来,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得到高度重视,相关政策文件也在逐步完善,基本涵盖了常见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应急预案体系[1]。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国快速反应,采取全面严格彻底的防控举措,同疫情展开顽强斗争,使得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2]。因此,社会应尽快实现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加强重大疫情等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建设,使公共卫生知识深入人心,夯实“健康中国”建设的群众基础。

一、增强认知,居安思危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从“未雨绸缪”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再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体现了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

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公共卫生、环境等突发性社会问题已不再局限于一国之内,加强公众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增加民众对基本卫生健康知识的储备实属必要。比如,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商业区、公交站台、文化广场等地点加大健康知识公益广告投放,充分利用新媒体推送健康知识,增强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推动群众健康素养水平逐步提升,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关注卫生健康的良好氛围,在社会上形成健康生活的舆论导向。同时,还应重视学校教育对公众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在课堂主阵地利用校园的广播、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工具,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健康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渗透教育。学校还可以采取家校联合的方式,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座谈,提升家长的健康素养,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下,将理论性的健康知识落到实处,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二、重视人才,从小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8月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才是人民群众的健康卫士,是打造健康中国、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保障。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各地定点医院出现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人手不够”,因为医护人员数量不足,现有人员面对繁重的任务不仅要承受精神的压力,还需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当人们为一线人员感动的时候,也要反思我国目前医疗卫生人才短缺的现状。

面对这种现状,国家需要提升医疗卫生人才的社会地位、劳动待遇和服务能力,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一方面专业的医学、生物学教育是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进步的直接动力,另一方面基础教育阶段的启蒙式教育能够引导更多青少年树立投身生命科学研究的理想信念,培养卫生健康事业的未来接班人。

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往往以国家需要和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从古至今,医生担负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使命,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应该通过启蒙式的教育,给孩子们内心种上一颗种子,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比如可以让同学们了解钟南山、张定宇、张伯礼、陈薇等先锋模范的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

三、科学防护,拥抱健康

生命科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一直都是农学和医学的基础,更涉及种植业、林草业、畜牧业、渔业、医疗、制药、卫生等多个领域。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扩展到食品、化工、环境保护、能源和冶金工业等方面。与此同时,生命科学教育也逐渐融入中小学的课堂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在小学科学“自然世界”课堂中,学生们能够明白:所有的动物、植物以及山水等自然景观构成了自然世界,人与自然物共同存在于自然世界中,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否则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初中生物在中学习了病毒的相关知识后,学生能了解到病毒进入人体后,通过侵入人体细胞,将自身的染色体与人体染色体融合并不断复制,破坏人体的细胞功能。

从非典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次次的重大疫情引起了全世界的恐慌,受到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及全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也告诫人们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3]。当然,人们也不必过于恐慌传染病等重大疫情的发生。通过学习生命科学知识了解到,传染病是由各种可独立生存的细菌及必须依附于宿主的病毒引起的能在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产生传染的一类疾病,呼吸道、消化道、日常接触、虫媒和血液都有可能成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所以要做好出门戴口罩、开窗勤洗手、煮透家禽肉等防范措施,就可以有效减少传染病毒的感染和传播。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和“全民战疫”,让每一个人不得不重新审视生命及生命科学教育这一议题。早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突出“学会生存生活”,要进行“生命科学教育”相关内容。由此可见,生命科学教育不但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更是教育的最高追求[4]。中小学生的生命科学教育是国家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深远地影响学生家庭和社区疫情防控的群众基础,有助于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固城墙,为战胜疫情贡献强大力量。

四、体验生命,改革探索

在整个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小学处于启蒙阶段,学生知识储备不够完整,初次接触生命科学知识会感觉抽象和深奥。让小学阶段的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培养他们对生命科学浓厚的兴趣,需要教师不断探索,要结合该阶段的学情,将课程内容密切地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孕育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生物资源这一单元中,教师可尝试将生命科学知识融入教学活动中,在第一课“生物与非生物”中,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结合到课堂中,课堂开始时出示狗和玩具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狗与玩具狗,提问学生哪个是生物,哪个不是生物,并让学生说明其理由。

世界上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生命本身,然而什么是生命,却是一个不易回答的問题。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生物与非生物进行比较,可以从观察探索中了解生物具有哪些特性。所以在这堂课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观察豆子与石子的变化,豆子和石子在外表和形状大小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神奇的是豆子可以通过吸取营养和水分发芽生长。此实验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课前5天要求学生把大豆种子和石子浸泡在水中,保持湿润,每天观察有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通过几天的观察,学生会对生物的生长和生命的神奇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自身对生命科学的向往之情。

在学生生命科学教育实践中,需要以“做”为中心,注重观察、实验、测量、记录等操作过程,让学生在种植植物、饲养动物的过程中真实地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生命的生生不息。正如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学习能否加速儿童认知发展,关键在于学习活动是成人教导下儿童被动地学习知识,还是儿童在其生活情境中自行探索主动习得的知识[5]。

生命科学教育的目的不应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应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科学氛围,让孩子们体会生命科学的神奇,引发孩子自主地去探索生命科学奥秘。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探索和研究,从小树立起保卫人民生命安全、服务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张亚丽.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与能力建设———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思考[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20(07):44-46.

[2]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N].人民日报,2020-02-04.

[3]张鹤潇,郑富.中学生视角的“新型冠状病毒防疫”[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27+97.

[4]段清华.“全民战疫”背景下的小学“生命科学”教学策略[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0,37(06):64-66.

[5]唐洁.生命科学在小班生态教育活动中的探索和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9(S1):80.

(荐稿人:刘献军,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生命科学疫情防控体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安徽省人畜共患病细菌性传染病综述
2013~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急诊科接种狂犬疫苗情况分析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经典来信
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命科学学院开设研究生扫描电镜课程的探索
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生命科学教育实践探究
对南方城市分流制排水体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