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助力湖湘文化提升国际影响力的路径研究

2021-09-10王莉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湖湘文化

王莉

摘要:湖湘文化在历史流变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淬炼精神内核,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地域文化,兼具地方特色与普世价值。提升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前提是建立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高校方面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湖湘文化融入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培养具有湖湘文化传承与传播意识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可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采取不同的路径为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提升赋能。

关键词: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湖南高校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1-0068-04

基金项目院本文为2020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课题“新一轮对外开放背景下高校助力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XSP20YBC025)研究成果之一。

近年来,湖南开放型经济实现重大突破,经贸往来扩大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湖南融入“一带一路”的程度越来越高。随着湖南经济对外程度加深,湖湘文化的海外影响力也亟待进一步提升。湖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脉,历史源远流长,传承脉络清晰,文化特质鲜明。湖湘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扩大湖湘文化影响力,不仅是湖南“文化强省”和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优秀的湖湘文化和湖湘精神更具有普世价值。目前,湖湘文化“走出去”主要靠政府部门主推,湖南高校远远没有发挥应有的能量和作用。在湖南新一轮对外开放背景下,湖南高校应该抓住机遇,乘政策之风,承担传播地域文化的社会责任和实现自我发展。

一、前提:湖湘文化界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将“文化”宏观地和开放性地定义为,“应把文化视为某个社会或某个社会群体特有的精神与物质,理智与情感的不同特点之总和。除了文学和艺术外,文化还包括生活方式、共处的方式、价值观体系、传统和信仰。”从文化形态上看,有古今地域之别。湖湘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形态,正如“文化”的概念在被不断界定一样,湖湘文化研究学者也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朱汉民在《湖湘文化三谈》中认为湖湘文化是一种区域性历史文化形态;空间上指湖南省区域范围内的区域文化;时间上是两宋以来建构起来并延续到近现代的一种文化形态。邓洪波在《宋代湖南书院与湖湘文化的形成》中指出,湖湘文化分为雅俗两个层次,精神与物质两个部分,其内涵和本质仍然是理学型文化,有着推崇理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爱国主义、敢为天下先的奋斗与创新精神,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等特点。因为湖湘文化精神孕育了近代湖南群英闪耀,人才璀璨,甚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1]。

从文化的宏观定义出发,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要以物质文化载体如湖湘文化资源及文化产品为基础,最终落脚到湖湘文化价值观和精神内核的国际认同。

二、基础:对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进行评估

湖湘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如何?从学界相关研究状况来看,国外学者对湖湘文化研究涉及政治、经济、精神文化、人物及宗教各个方面,如对湖南农业经济(P.C.帕杜、R.S.伊维林);湖南社会(C.M.刘易斯);王船山哲学思想(A.H.布莱克);马王堆医书(夏德安);女书;湖湘名人王夫之、曾国藩(W.J黑尔)、左宗棠(W.L巴勒斯)、黄兴等都进行过系统研究[1]。但是,仅仅在学术领域评估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是远远不够的。提升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先理清文化影响力的内涵及评估要素。

(一)国内研究中有关“文化影响力”代表性观点

根据中国科学院研究《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的成果,文化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为文化市场影响力(文化贸易份额、文化商品贸易份额、文化服务贸易份额、国际旅游收支及国际旅游人次),权重60%;文化资源影响力(世界文化遗产份额、图书出版种类份额、电影产量、宽带网普及率及电视普及率),权重20%;文化环境影响力(民主化程度,劳动生产率,国际移民份额,森林覆盖率,国民文化素质)。

根据湖南大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的研究[2],文化影响力是构成文化软实力六大要素的一部分(其他五个要素为文化生产力、文化影响力、文化保障力、文化创新力和文化核心力),评估文化影响力的五个要素为:文化商品及服务出口比例,国际旅游收支总额,区域间高等学校交流人数,区域文化交流次数,区域形象。

根據《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调查研究》,“文化影响力”的研究属于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的范畴,是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是一国的“基础文化实力”在该国“文化传播力”作用下产生“文化影响力”的过程。该研究提出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评估体系,分为4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文化的物化现实(文化符号、文化产品)、文化精神内核(价值观、思维方式、信仰)、文化传播渠道(民众与杰出人物,文化团体、企业,大众传媒)、国家发展状况(经济、政治、外交、国家形象、文化形象)[3]。

(二)湖湘文化影响力评估要素及分析

综合以上三种评估体系,结合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和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梳理湖湘文化影响力的评估要素。本文认为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评估因素应分为湖湘文化国际认知(地理标识、世界文化遗产、湖湘文化符号)、湖湘文化国际认同(湖湘文化产品、区域国际交流、区域国际形象)、湖湘文化国际传播深度(海外湖湘研究、湖湘文化精神内核普世价值推广)三个准度。这三个维度从认知到认同再到深度理解的内化,层层递进。当然,用此评估方法评价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是否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量化性,需要进步一研究。

评价依据需要实证研究和长期追踪才能得出客观数据,但从官方公布的间接数据可以看出,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在逐年增强。同时,这些数据也反映出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期待。主要表现为:

1.文化产品低端化,文化负载程度低。

湖湘文化产品出口额虽然逐渐上升,但主要是工艺美术品、烟花、珠宝玩具等低附加值产品,依托表相文化而不是湖湘特色文化资源,文化负载程度低。文化负载程度高的图书、影视、动漫产品出口比较少,更没有形成文化品牌。

2.湖南国际形象比较扁平化。

通过全球最大语料库之一“NOW”进行“Hunan”及文化负载词检索,虽然关注度在逐年上升,正面报道占大多数,但涉及湖南文化的比较少(其中湘菜占比最大),多数是经济发展及社会新闻的报道。

3.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过度依赖政府主导。

从湖南省文化厅公布数据分析,湖湘文化“走出去”的交流活动一般是政府主导,文艺汇演形式的交流活动占比过大。

这些都侧面说明,湖湘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停留在符号认知、初步文化认同的阶段,并且过于依靠政府官方力量,没有发挥各方的积极性。对于提升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而言,高等学校承担着关键的文化传承作用和文化传播的作用,高校在提升文化影响力上的潜力亟待发挥和挖掘。

三、激活内力:高校助力湖湘文化提升国际影响力路径

高校应该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提升湖湘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现有的研究局限于湖湘文化与课程融合的角度。湖湘文化的影响力需根据湖南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特殊性,在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评估要素基础上,探索高校在提升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路径。因为,如果一种文化不借助教育的力量,必将缩短自身存在的历史长度[4]。同理,如果文化需要拓展空间的高度和宽度,扩大影响,必将依赖教育载体。在历史上,湖南书院发展对湖湘文化的大放异彩功不可没,相互激发促进。高校作为当代教育载体的最高形式,在提升文化影响力上同样大有可为。

(一)高校助力湖湘文化提升国际影响力共通路径

文化传播的基础是文化传承,文化传承需要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前提。很多高校学生对湖湘文化和历史人物知之甚少,更不能深刻理解湖湘精神的内涵。虽然高校在级别水平、专业优势上各有不同,但都可以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加强湖湘文化的传承,可以把湖湘优秀文化融入育人的各个方面,提升各专业人才的湖湘文化国际传播意识和素养。

1.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湖湘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的问题是缺乏了解本土文化、又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比如了解国际文化市场的文化經纪人,具有国际文化交流意识和专业能力的对外汉语人才、翻译人才、国际传播人才,将地域文化资源变成文化产品的创意人才,具有高水文化管理人才和文化包装策划人才(伍先禄,2016)。高校提供人才支撑的第一步就是进行相关专业的设置,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开设了文化艺术经纪专业,湖南师范大学、吉首大学等一些院校开设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等;外语类专业可以进行整体规划,避免语种数量过少、专业方向趋同,满足各语种翻译人才及国际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根据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与湖南本土经济文化发展的特色和需求对接不畅的问题。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文化传播、文化创意及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使其更能适应本土经济文化对外发展的需要。

2.湖湘文化融入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

在课程设置上,在旅游管理、艺术设计、外语教育、新闻传播、音乐、美术等人文专业中开设湖湘文化课程和国际视野教育,加大湖湘文化中各学科资源的开发,将资源开发的成果融合应用于相关专业教育,不仅有利于形成教育特色,还能有利于学生对地域文化的感知、理解、再现与创新发展,从而推动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课程教学中,优秀的湖湘地域文化可以和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及其他各个学科专业知识相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对湖湘优秀历史人物和近代革命家事迹的宣传,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湖湘精神内化。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将优秀的湖湘文化及文化精神应用在解决专业问题中,不仅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进化和重构提供了实践机会,也让学生入脑入心,知行合一。各高校应积极开发湖湘精神文化、经济文化以及艺术文化等特色课程资源,在课程教学中增加学生对优秀地域文化的认同感与家国情怀,吸引学生投身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中,主动为提高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做出贡献。

3.校园文化建设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湖湘学派起源于北宋周敦颐的濂学,自创立之始就崇尚务实的学风,知行合一、明体达用。湖湘文化中孕育的教育理念和治学传统使湖南人才辈出,群星璀璨[5]。湖湘文化独特的精神价值薪火相传,成为一代代湖南人的成长和发展的文化底色和精神坐标。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高校可以突出学校建筑及景观设计的湖湘特色,将湖南名人进行展现;还可以成立以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容的花鼓戏、湘绣、陶艺等学生社团,在传统节日开展湖湘文化宣传及非遗进校园等多种活动。在隐性文化建设上,高校要依托湖湘文化进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比如凝练有湖湘文化精神特色的校训校风,通过丰富的湖湘特色文化讲座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建立湖湘文化自觉,完成文化的自我教育。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匡济维艰传统,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意识,可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进行校园文化的协同建设。

(二)高职与本科院校助力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提升的差异性

各类高校除了共同路径之外,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因培养目标、资源及优势不同,为提升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进行智力支撑和引领的途径也有所不同。

1.高职院校将湖湘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

湖南职业高校是新时代“芙蓉工匠”培养的主要阵地,培养目标为“有湖南人特质,有工匠精神,有精湛技艺,有创新本领”的技艺技能人才。只有培养高质量的技能技艺人才,才能改变湖南文化产品出口低端竞争力弱的现状,扩大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在传统技艺方面,湖湘特色的传统技艺包括湘绣、釉下五彩、花鼓戏、菊花石雕刻、浏阳烟花、湘菜、黑茶加工技艺等。职业教育和传统手工艺的结合,为传统手工艺提供了一个规范、全面的研究平台,为企业提供了专业的手工艺人才。目前,湖南省职业院校应该与传统工艺相关企业、非遗传承人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职业院校还应引进现代学徒制,成立名师工作坊,技能大师来校收徒授业,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为特征的“大师工作室”制人才培养运行模式,辅以文化素养及国际视野教育,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职业院校培养的现代芙蓉工匠应该“尽器则道在器中”,具有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素养,返古开新的创新精神,为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提升培养高规格文化产品设计制作人才。

2.本科院校积极发挥文化研究和交流中的作用

按照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评估要素,应先实现符号认知,再实现情感认同。在最难实现的价值观渗透上,高校可以通过相关的文化研究进行助力。湖湘文化研究方兴未艾,以高校为主导的湖湘文化研究代表机构研究成果涉及湖湘文化通论,湖湘名人研究,湖湘文化与湖湘教育,湖南书院文化、海外湖湘研究整理、湖湘文化与西方文化对比等各方面。但是,各个本科院校在湖湘文化影响力上还需加大以下研究:一是继续将研究深化和拓展,研究湖湘文化的普世价值和文化共性,研究如何从地方性到普世性的相关议题,并且要加大实证研究的比例。二是加大湖湘名人著述的译介研究,扩大译介的传播途径。三是对湖湘文化的类文化进行研究,如何先实现选择性重点传播,再进行多样性传播。四是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研究,本科高校本身具有雄厚的研究能力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创新动力。如湖南女子学院与湖南师范大学成立了女书文化研究所文创基地,中南南大学(瑶族长鼓舞项目)与湖南师范大学(花鼓戏项目)成为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是高等院校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广文化影响力的应尽之责。目前湖南高校国际化面临着缺乏统一的国际化战略、国际交流人数和层次有待提高等问题。本科院校可以在人员国际交流、引智活动、留学生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孔子学院建设、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扩大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通过引进国际化人才和派遣本校人员出国(境)培训的形式,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文化传播理念,并推广本土文化,实现文化互通。在留学生教育方面,可以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融入湖湘文化元素,如湖南民俗、湖南方言、湖南饮食、湖湘历史人物等,积极发挥留学生的文化桥梁作用。高校还可以利用海外孔子学院为平台,并以孔子学院的教学活动和文化传播活动为核心,进行本土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如湖南中医药大学举办面对留学生的“国际文化交流使者”推选活动,促进中医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的深入交融。

三、結语

湖湘文化在历史上的四次爆发、薪火相继,不断立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前沿,都离不开教育载体的力行践履、传承创新。从古代书院到现代高校,高等教育机构在学术研究与学术创新、文化传播活动中提升了湖湘文化的理论思维高度及分布的广度[6]。风从东方来,湖湘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形态,沿革了图变求新、兼收并蓄的优良传统,在湖南文化产业振兴及文化强省建设的大潮下,正历久弥新,势头强劲。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提升需要着力于国际认知、认同及渗透力,高校应该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为构建全球视野下的话语体系提供智力支持、人才保障及创新性发展的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尹飞舟.海外湖湘研究:湖湘文化与世界[M].长沙:岳麓书社,2006.

[2]罗能生,郭更臣,谢里.我国区域文化软实力评价研究[J].经济地理,2010(09):1502-1506.

[3]关世杰.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评估体系初探[J].对外传播,2015(01):45-48.

[4]龙海明,苏锦山.基于湖湘文化底蕴和当代国家教育载体的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路径选择[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49-52.

[5]蒋洪新.大江东去与湘水余波———湖湘文化与西方文化比较断想:湖湘文化与世界[M].长沙:岳麓书社,2006.

[6]姜新生.湖湘文化传统与湖南古代民办高校互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荐稿人:赖国芳,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副教授)(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湖湘文化
毛泽东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
日常行为下的湖湘村落问题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魏源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
浅谈湖南的“火辣文化”
湖湘文化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意义与方法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区域文化背景下的当代湖南文献发展特色
湖湘文化对外传播策略与路径研究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范仲淹的“先忧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