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广播电视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更新研究

2021-09-10冯岭

传播与版权 2021年1期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电视纪录片教学内容

冯岭

[摘要]随着传媒业相关领域和周边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增大,广播电视人才的适应性亟待增强。随时更新教学信息和资源,提升广播电视领域的研究生课程实践性是必要的,“电视纪录片研究”等研究生课程亦是如此。广播电视领域研究生课程教学不仅仅要丰富知识,提升技能,更要有内容的优化和更新。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改革广播电视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是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教学内容;研究生课程

近年来,广播电视产业为了生存想方设法谋求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新旧媒体融合,对传媒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要提高人才竞争力,高校研究生培养首先必须在课程建设上下功夫,对相关课程教学进行精心研究。其中,课程教学内容是課程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1],是教师实现教学目的的质量保证,是教师与学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依据。面对现在亟待解决的媒体及其技术迅猛发展与广播电视教学内容陈旧之间的矛盾,广播电视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更新值得我们关注与深入探索。当然,这种优化与更新不是一时的教学改革,其将始终伴随研究生教育深化而不断完善。

“电视纪录片研究”目前是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广播电视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是研究与创作相结合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在我院研究生教育中其课程教学内容具有一定代表性。以“电视纪录片研究”这门课程为例,对广播电视方向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更新进行研究,有益于课程的完善和人才的长远培养。

一、教学内容在研究中传承与更新

多屏状态展开的时代,媒体类型发生了重要转变,学生通过研究生广播电视领域的课程学习,能了解现阶段传媒行业的整体形态和方向,同时,教学内容的调整,会更重视对学生新媒体思维和新媒体创作能力的培养,这样,注入教学全新内容的课程会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电视纪录片研究”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教学内容很丰富,一方面通过进行作品赏析与讨论让学生了解纪录片的创意和拍摄的基本策略,从创作者的角度学习纪录片创作思想和手法;另一方面能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电视纪录片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路径,促进学生理论素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在确保知识脉络清晰完整的同时,“电视纪录片研究”时时更新,密切关注纪录片的发展动态,反映学科前沿,例如,增添了专章“新媒体与纪录片”。通过汲取新知识和新技术,从技术层面到思维层面全面转型,在这个大方向上,进行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与调整。这样,这类理论与实践结合型专业课同基础原理课相比,具有更加明显的时效性和教学内容的鲜明性,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调整、补充和更新,从而保证课程的先进性和时代感。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使课程体系系统化、最优化,老师还会对课程进行宏观的设计,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电视纪录片研究”课堂注重启发引导,采用多种方法以适应不同的学生需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探索、深入研究和创造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开展互动式启发法、案例教学法、观摩法、研讨式教学和话题式等,互动多,促动学生课上频繁交流,使空洞的理论知识渗透到具体形象的教学讲解中,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

其中研讨式教学更能增强教学内容的学术力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2],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和反思,总结学习内容,为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奠定理论基石。研究讨论与一般教学内容相比有一定深度和难度,要在电视理论研读和经典纪录片作品解读两个板块中安排系列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和加强理论知识。例如,“电视纪录片研究”中有关文化意识、题材选择、故事设置和视听语言等内容,就是通过教学实例加以阐释和深化,使之得到更新和优化,变得精炼而富有趣味。

创造性地改变方法方式教学,学生能依据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疑问,让教与学得到更有效的结合。

归根结底,研究生教学内容要注重和体现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我们老师也要将自身的创作和科研感悟穿插其中,例如课题“关于武汉非遗的纪录片研究”的研究与教学结合,既有地域特色,又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对课题完成展开进一步思考与探讨,促使教师主动更新知识,完善技能,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真正赋予其新的内涵,促进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

二、以实训方式加大实践力度

广播电视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你教我学,以理解基础知识为主。“电视纪录片研究”课程也是如此,曾偏重于课堂知识讲授,热衷于学术探讨。当然,理论积淀和思考十分重要,但在有限的学时下对相关理论知识讲授得再透彻,若学生没有实际感受,参与讨论也只是纸上谈兵。作为专业硕士的主干课之一,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在课程内容上寻求创新,强调实践性和专业性,突出人才培养特色。要按照业务的构建来设定相应的课程学习,明确究竟哪些专业技能因为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而增值,特别是在传播领域因影视生产与创意变化面临挑战的今天,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内容更要加以改革,从课内走向课外,课堂内与课堂外加以连接。如今的“电视纪录片研究”课不仅强调理论,还增加了实操环节,教师在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讲评,学生将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消化转化为操作技巧,共同体会和提高。让纪录片拍摄实践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广播电视的新增加内容与课程原有内容的关系应借助于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体实施举措如下。

首先做好实践团队建设,组织五六名主创作为学生团队主力,以纪录片选题为中心,在课堂下进行选题论证,激发学生创意思维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其次将策划、编导摄剪等技术融合在一起实践锻炼。具体来说,作品创作前期,进行问卷设计,访谈提纲采写和方案撰写,中期注重制作,后期进行剪辑等等,使学生从稿件撰写到编剧、采访、主持、播音、摄像、特技、灯光、非线性编辑和演播室等实验实训内容得到锻炼[3]。

再次,学生在纪录片制作的前期、中期、后期都必须与老师和行业人员进行沟通,跟进进度,模拟纪录片制作全过程进行演练,从纪录片创作的选题,策划方案,到采访、拍摄,以及后期的剪辑等,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和研讨,完成教学过程。

最后,作品完成后,在课堂上公开进行展示、评价与总结。评价包括自我评价、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学生在参与实践的同时,会对其作品有一个新的认识和见解,学生团队在创作过程中会进行揣摩、思索、反省和修正,从而获益良多。小组成员自我阐述,讲解自己创作心得,还实行互评,扩展至组间进行学习交流。这种表述不同于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而是在训练自身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课教师应当从旁加强实践监督,可以利用上课时间对全体組员的纪录片进行点评和总结,运用自身的学科背景和人生经验引导学生创作纪录片,在研讨中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另外,除了破解广播电视专业课程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在目前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传播渠道,受众的接触习惯、媒介偏好发生了重大改变,这迫使电视纪录片教学转型,教学目标转向立体化的多元目标,以满足社会对传媒人才的多元诉求。教学内容可以增加新媒体创作单元,以培养学生的新媒体思维。

总之,教师要做好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专业的交流平台,满足课程内容结构体系的完整性、相关性和扩展性原则,在培养学生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提供机会和资源,促使学生提高实践技能,使纪录片创作课程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使教学活动实现从人才培养到作品孵化的转换。

三、更新教学内容,及时与社会需求接轨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媒体愈加能运用多种方式影响受众,业界与学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媒体后续储备力量的各高校广播电视专业更是要在新形势下抓准机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便适应未来相关行业的发展。各高校在研究生广播电视领域的教学面临着重大的变化,“电视纪录片研究”等课程的教学内涵也在随之不断更新。课程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并及时与社会需求接轨是时代变化下必须做出的举措,其具体做法和措施如下。

一是多方开拓学生认知社会生活的角度,从他们学习与生活两个渠道获取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纪录片素材,这些内容与现实息息相关,不深入实践,是无法深刻体会的。学生深入生活实践以后,获得了充分发挥创造力的机会,使好作品的创作成为可能[4]。

二是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视频类大赛,特别是纪录片比赛,也推荐学生参与各种平台的展映,接受各方评价,包括高校老师、业内人士、网络受众等的批评和指正,由此获得不同角度的思考。

三是学习纪录片创作的先进理念,让学生真正了解媒体宽泛而复杂的工作环境,从认知到技能,从理念价值到经营管理全面关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跟上社会发展和媒介进步的脚步。

四是帮学生搭建一定的平台,与媒体行业机构联合。可以与当地的广播电视台等媒体行业保持沟通交流,给学生提供参与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机会,或者开展校企联合到校外去寻求更好的合作对象[5],通过社会大舞台,立足项目创作,拓展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在与媒体行业机构合作的实际项目执行中锤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服务社会的意识,有助于学生把书本上所学到的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校企合作”也促使研究生教学设置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机制,能够迅速与行业需求接轨,同时强化职业教育和专业素养教育[6]。

五是考虑到地方特色,积极开拓、充分利用当地社会资源,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在明确办学定位的前提下,坚持政府引导,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我校情况以及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办学之路。“电视纪录片研究”课程在教学内容里增添了本地汉味文化的讲授,突出了内容的广泛性和与武汉地方社会的关联性,让来自各地的学生更多地了解实践地区,拍出的作品不乏地域特点,甚至有的直接为当地的文化传播服务,颇有现实针对性。

六是跟随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增设相应的课程。“电视纪录片研究”课程加大新媒体教学内容的篇幅,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新媒体的特性、关注新媒体受众的需求,更要求此专业学生掌握媒介融合下纪录片融资办法、制作技能和传播手段,以便未来在新媒体工作中更有效地处理问题。

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专业的技能训练和实践性创意,将教学与行业变化进行融合,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可持续的社会实践平台,从而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四、结语

随着传媒业相关领域和周边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增大,所培养的广播电视人才的适应性应该更强。因此,随时更新教学信息和资源,提升广播电视领域的研究生课程实践性是必要的,“电视纪录片研究”等研究生课程亦是如此。广播电视领域研究生课程教学不仅仅要丰富知识,提升技能,更要有内容的优化和更新。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改革广播电视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是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

如今,广播电视专业硕士教育以本专业学科前沿发展为依托,及时调整人才培养举措,寻找更适合学校发展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将对研究生培养起到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这值得我们继续深入地思考下去。

[参考文献]

[1]李永凤,覃珊珊.试析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学”课程的教学转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7):103-107.

[2]苏琳.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机制[J].新闻传播,2013(09):180 -182.

[3]万晓燕.“创新创业”视角下广播电视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 2016(23):29.

[4]周晶.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08):145-146.

[5]刘朝霞.广播电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西部广播电视,2016(17):78-79.

[6]徐默,王海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研究[J].赤子,2016(01):40.

猜你喜欢

研究生课程电视纪录片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电视纪录片解说者应具备的素养及风格的形成
云计算环境下研究生课程信息化体系的重塑与优化
加强和规范研究生专业课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策略
电视纪录为载体的中医文化传播新范式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英国电子信息类课程观摩与思考
论纪录影像中文化传播的限度
生命科学学院开设研究生扫描电镜课程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