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2021-09-10唐海莉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4期
关键词:计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唐海莉

摘要:数和计算的概念、法则和公式间均有联系,数学概念、法则与公式的引入,是一个抽象、概括、判断以及推理的思维过程。数学知识具有非常强的系统性,比如,整数计算方法都未能学好,那么小数的计算就难以学好。因此,计算教学应以新旧结合为基础进行讲授,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课堂教学

引言:

计算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数学方法。小学阶段的计算主要有整数计算、小数计算、分数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等。而学习计算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小学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不足,这一时期的学生正是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的阶段,教师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能够确保学生顺利理解各种抽象的概念知识,同时,教师利用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来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也能更加充满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借助各种实物道具、故事情节以及多媒体设备等,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情节创设,充分激发学生对计算知识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与思维能力的更好提升。例如,在学习《数一数》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小兔子的视频动画,告诉学生们,森林里来了好多小兔子,让学生动动自己的小脑瓜与小手指,数一数,视频里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动态的视频让小兔子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学生对于课堂活动的参与积极性更高。在积极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逐步引導学生思考总结知识规律

数学计算题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时,要善于利用由浅入深、循循善诱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知识间的规律,促使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还不够完善,教师在进行引导思考时,不能一蹴而就,首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在学生将精力与注意力都集中到知识上面以后,教师再继续引导学生对知识展开更加深入的思考,确保学生在专注的思考与分析过程中,总结出知识间的联系。例如,在学习《5 以内的减法》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复习 5 以内的加法,教师可以利用手指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随机伸出几根手指,让学生快速说出再加几根手指就是 5 根。在学生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对于 5 以内加法的知识进行了有效的回顾,接着教师就通过多媒体展示数学动画,有四只气球,飞走了 1 只,还剩几只? 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可以快速说出还有三只,接着教师又通过多媒体展示更多 5 以内的减法计算题,请学生自己计算,在学生熟练掌握了计算方法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刚才这种计算方法是什么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减法,通过层层深入的教学方式来引出减法的概念,确保学生在熟练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减法的概念掌握得更加清晰,同时也能更好地发现加法与减法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通过对比教学拓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中有许多具有相同性质或者相似性质的知识点,尤其是计算类知识,具有更多相似之处,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时,要善于发掘知识间的相似性质,利用类比法与对比法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对比思考,并总结出知识间的规律,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有效的思考方式,更加牢固地掌握计算知识。在进行类比法教学时,教师也可以顺便带领学生回顾以往学过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以及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例如,在学习《20 以内减法》时,教师首先请学生回答计算题 13+7 = ? 学生运用之前学过的 20 以内加法的知识顺利计算出结果等于 20,随后教师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联系今天学过的知识,将这道加法算数题转换为减法算术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可以列出20-13 = 7 和 20-7 = 13,在学生顺利列出减法算术题后,教师请学生将加法算式与减法算式放在一起,进行类比学习,请学生分析这两道算术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可以总结出,前面加法算式的和就是后面减法算式的减数,通过实际算术题的类比,学生也能顺利发现加法公式与减法公式之间的关系,类比教学法与对比教学法都能够培养学生有效的思维方式,让学生通过对比和类比直观地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并灵活掌握计算的方法,促进学生计算效率的有效提升。

四、灵活设置数学计算题目的方式

教师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所给出的练习题的出题方式都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直接列出算式并要求学生进行计算。这种直白而低级的题目设置方式会逐渐消耗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在数学题的设置方式上,教师一定要做出改变。我们以四则运算这一部分为例,除了向学生直接布置包含四则运算的算式之外,教师也可以使用应用题这种非常典型的题目设置方式。例如教师设置题目如下“放学了,班里的王同学发现同桌李同学的笔记本落在了学校,于是便想给他送过去。而此时在家中的李同学也发现了笔记本落在学校的情况,于是决定返回学校去取。李同学的家和学校距离为 2000 米,王同学从学校出发,速度为 1 分钟 45 米,李同学从家出发,速度为 1 分钟 35米。请问两位同学多久时间相遇?”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相遇问题,而且在题目的编写过程中,教师从自己的班级内选择素材,这种出题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这道题的认可程度,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灵活设置数学计算题目的方式也不只有这一种,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经验和实际状况加强对题目设置方式的研究深度,从而探索出适合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其他的更优质的方法。

结论: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培养起来的,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掌握各类计算概念与方法,为学生学好运算夯实基础,并通过富有趣味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玉萍,胡译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中华少年,2019(33):125+128.

湖南省邵东市佘田桥镇实验小学 422823

猜你喜欢

计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经济增加值EVA——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