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结对康复模式的护理

2021-09-10张怡君

康颐 2021年2期
关键词:效果

张怡君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结对康复模式在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病区2020年4—12月收治的65例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模式,以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AN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且A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结论:结对康复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结对康复模式;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2.253

慢性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情感淡漠、思维贫乏等,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常出现活动不良、部分生活能力丧失等行为。有调查研究指出[1-2],对于这类患者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很难使其衰退表现得到有效改善,约1/4~1/2的患者在服药治疗后仍然会存在持續性的精神病症状。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就有必要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其相应的护理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病区2020年4—12月收治的65例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掷硬币分组法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共33例为研究组,年龄19~64岁,平均(36.21±3.92)岁;病程最长21年,最短2年,平均(10.25±2.04)年。另一组共32例为对照组,年龄18~62岁,平均(35.84±3.86)岁;病程最长22年,最短3年,平均(10.73±2.11)年。两组患者基本数据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以采用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辅以常规护理,并对患者实施结对康复护理:首先,进行结对分组。1名护理人员与1名患者结成一对,2名患者之间再结成一对。之后每三对即6名患者组成一个小组,由其中病情稳定且较为外向的患者担任组长,督促组内成员定期参与有关活动,每个小组均由1名护理人员负责。其次,活动实施:(1)文体娱乐活动。定期组织患者开展电影乐曲欣赏、棋牌活动及球类比赛等文体娱乐活动;(2)社交技能训练。护理人员要将请求帮助、赞美以及拒绝等基本社交技巧告知患者,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面带微笑与他人交流相处,并给予他人力所能及的帮助;(3)始动性功能训练。指导和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动洗脸刷牙维持病房环境。对于患者出现的不良行为要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护理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评估均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总分120分,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最终得分高低为正相关关系[2]。

1.3.2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护理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均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I),总分100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最终得分高低为正相关关系[3]。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以t、x2检验计量、计数资料。P<0.05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2 结果

2.1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由表1可知,护理前两组SAN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AN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

2.2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对比

由表2可知,护理前两组患者AD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A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

3 讨论

由于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处于封闭且单调的环境中,与外界缺乏充分的联系和接触,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出现冷淡、退缩等表现,甚至进一步加重临床症状,导致患者完全丧失原有的社会功能,降低其生活质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主要目的是对其社会生活能力进行培养,使其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从而使患者早日恢复身心健康。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SANS评分、AD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AN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且A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提示结对康复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通过结对康复护理可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这一方面能够使患者治疗依从性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还能够使患者的护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使患者康复过程遇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另外,患者与患者之间结对参与活动可以促进患者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改善患者单调、乏味的住院生活,有利于增强其社会适应性,使患者出院后能够早日适应社会生活[4-5]。

总而言之,对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结对康复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沈燕敏,王玲,闵海瑛,等. Orem自护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能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 2018, 38(z1):275.

[2]须琼英,杨新,何晓艳.开放式职业技能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8, 32(20):3199-3202.

[3]文璐,潘信明,胡秀秀,等.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内康复管理模式效果评价[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0, 30(2):67-67.

[4]黄春蓉,傅育敏.综合康复护理对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HAMA,HAMD评分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27(30):106-108.

[5]陈丽,窦丽萍.比较心理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 2018, 47(10):123-126.

猜你喜欢

效果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当上课忘了带笔……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小画匠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慢跑是有成果的
巧手DIY家用吊灯
事关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