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能力培养分析

2021-09-10骆翠云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培养策略

摘要:新媒体改变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使大众能够突破地域与时间的界限,获得海量信息数据,真正实现“足不出户,知晓天下大事”的愿望。与此同时,新媒体时代对新闻编辑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疑是巨大的挑战。针对这一挑战,本文从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的特征、新媒体时代到来后新闻编辑能力的“短板”、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能力提升与重构策略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培养新闻编辑的专业能力献计献策。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2-0205-02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普及,新闻传媒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新媒体时代。在这一时期,传统传媒正经历一次翻天覆地的大变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才能在新媒体时代突出重围、成功转型,成了新闻编辑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本文对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培养新闻编辑的能力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的特征

(一)海量化信息

进入新媒体时代,新闻信息呈爆炸式增长。由于互联网不断发展和普及,大量现代技术被应用到新闻信息传播中,大众获得信息的渠道扩宽,在海量新闻信息面前,新闻已是唾手可得,用户随时随地都在接收信息,如公众号、微博、新闻APP、各类门户网站等,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既可以通过传统的电视、报纸媒体了解新闻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了解新闻。同时,传统媒体和现代互联网媒体的联动也使新闻数量呈爆炸式增长,受众足不出户也能了解各类新闻信息。

(二)传播快捷化

在过去,由于受到技术、交通、天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当前新闻信息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实现了从纸质媒体、电视媒体到网络媒体的转变,内容形式从单一的文字、图片、视频发展为博主爆料、网络直播等等。还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体打破了传统新闻媒体传播信息的主体地位,将大众纳入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大众可以在了解相关信息后对该新闻进行评论并转载分享,从而扩大传播范围,加快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大众阅读新闻后只需要用手指轻轻一点就可让更多人了解到此新闻。这种几何倍的传播速度只会在新媒体时代出现,也必须依托新媒体技术才能够实现。由此可见,新媒体技术对于加快新闻信息传播速度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

(三)受众互动性

在新媒体时代到来前,电视台播什么新闻、报纸报道什么新闻,受众只能被动接受,毫无选择的权利。如今已不再是传统电视媒体、纸质媒体一家独大、一统天下,大众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利,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新闻。同时,从当前国内新闻媒体的发展情况来看,传统新闻媒体为在新的传媒生态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自觉主动地改变过去的新闻传播方式,加强与受众间的互动交流,从单向的输出转为双向的、多向的传播。当前,以“直播+互动”的新闻播报形式正受到大众的青睐,传统新闻媒体纷纷借助现代直播技术,通过直播互动的新闻播报形式真正实现了走近大众生活。通过实时互动,观众不再是新闻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是以参与者的身份接收新闻信息,在充分表达自身诉求的同时,满足自身的需求。以疫情期间白岩松主持的直播评論节目《新闻1+1》为例,该档节目除了邀请各行各业奋战在一线抗疫的工作人员参与外,也加入了与观众进行双向互动的环节,并贯穿于节目始终。节目中,白岩松既与抗疫一线的工作者针对当前疫情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也利用网络技术开通互动平台,让观众参与其中,大家各抒己见,各种观点、言论进行激烈的碰撞,产生了极大的效应,将节目发展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三、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能力的“短板”

(一)无法完全保证新闻的时效性

新闻之所以被称为新闻,关键就在于它的时效性,人们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新的消息,而失去了时效性的消息则会大打折扣,就像失去翅膀的鸟儿一样无法飞翔。在过去,新闻媒体从业者主要是通过电视、报纸传播新闻,虽然也达到了传播信息的目的,但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这类传媒载体在新闻信息实时传输中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因而在新媒体时代受到了不小的冲击。随着大量短视频APP、社交APP的涌现,传统媒体的部分职能被剥离,用户了解实时新闻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一旦新闻从业者不能完全保证新闻的时效性,不能即时、实时甚至及时播报新闻信息,其用户市场就会被各种APP挤占,造成的损失将难以挽回。

(二)利用新硬件与软件方面的能力欠缺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需要面对海量信息数据,如何从中筛选、分析有价值的信息数据成为新闻编辑面临的难题之一。同时,在筛选、分析、编辑信息的过程中,新闻编辑要利用电脑、大数据分析系统等设备,但大部分编辑并不能很好地掌握相关设备的应用技能,依旧沿用过去的数据分析方式,既低效又容易出现错误,还不能很好地呈现多元化的信息内容,从而难以满足大众求新求异的心理,难以抓住大众的眼球。

(三)看待问题不够全面

新闻编辑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大众对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文学性有严格要求,新闻作品不仅要新颖有趣,还要真实具体,为此,编辑必须改进自身的工作方法。为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新闻编辑应当培养自身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复杂的信息中收集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并进一步做加工整合。但实践中,许多新闻编辑看待问题的眼光不够全面,对新闻信息数据的处理和判断力存在一定的缺陷。

四、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能力提升与重构策略

(一)转变传统新闻编辑思想,树立受众意识

编辑主动树立受众意识:首先,要站在受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满足受众的真实需求。新媒体时代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传媒时代,要想获得大众的认同,就必须真正深入群众中,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拉近新闻媒体与大众之间的距离。新闻编辑应主动从新闻的传输者转变为接受者,站在受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利用微信公众号、自媒体、抖音小视频、微博等平台多方面、多层次、宽领域地了解受众的生活状态,最终通过新闻报道反映他们的真实想法。例如,四川卫视的《新闻30分》栏目,就将节目内容的重点集中反映四川省的重要民生政策、成都市及周边城市的民生新闻上,既达到了宣传民生政策的目的,又达到了为百姓发声的目的,真正将自身打造成了一档充满“人间烟火味”的新闻栏目[1]。

其次,群策群力,发挥受众群体的智慧。新闻的传播仅靠新闻媒体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广大受众参与,集中群体的智慧、力量才能使新闻传播更加全面、更加完善。作为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要在策划新闻的过程中让受众参与其中,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传播相关信息,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根据新闻的报道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受众参与到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并在充分了解他们的意见的前提下开展具体的工作,工作中可以有效地展现新闻采访、汇总、编辑、审核、报道的细节。

(二)提升政治素养,树立创新意识

作为新闻编辑,在学习和掌握更多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当坚持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在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引领下开展新闻编辑工作。为此,新闻编辑要坚持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主动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保证工作的纯洁性、先进性。同时,新闻编辑还要树立创新意识,努力打破思维局限,积极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收集优质的新闻素材,创作出内容丰富的新闻作品。

(三)不断提升编辑人员的技能水平与信息素养

传统电视媒体只是要求新闻编辑做好文字、视频、声音等素材的加工处理工作,内容相对单一,要求相对较低。但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与信息素养,才能够胜任当前的工作。因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主动学习,全面掌握多媒体技术。新闻编辑应当主动了解和学习当前最流行的有关文字、声音、视频剪辑、音频提取软件、音频剪辑等技术,同时在了解的基础上加强运用,真正掌握各种软硬件技术及操作方式,熟练地编辑各类新闻信息,才能够制作出高质量的电视新闻,为大众提供更多优质的新闻服务[2]。

第二,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筛选信息。新媒体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虽然新闻编辑拥有了选择内容的权利,但也增加了筛选新闻的难度。因此,新闻编辑应当充分利用技术手段筛选有效信息,为电视新闻提供更多资源。例如,新闻编辑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将繁杂的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最后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加以报道。这样做既能提高信息分类、筛选的效率,也能为电视新闻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四)提升对海量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

海量信息数据作为新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要求每一个新闻编辑都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整合能力。因此,新闻编辑可从日常工作入手,并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力量实现对海量信息的有效筛选,并在整合信息后对新闻稿件进行严格的审核,深入研究稿件内容,将其中带有负面消极色彩、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剔除掉,从而提高新聞内容的质量,并有效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作用,传递正能量。

五、结语

新媒体时代对新闻编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唯有不断地提升自身技能,不断地发展创新,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发展道路才会更加宽广,步伐才能走得更加稳健。

参考文献:

[1] 王瑜.媒体融合时代新闻编辑能力构建路径探究[J].传媒论坛,2019(08):71.

[2] 阚国秋.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能力提升策略[J].科技新闻传播,2019(10):11.

作者简介:骆翠云(1980—),女,广东四会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编辑。

猜你喜欢

新媒体时代培养策略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Passage Four